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熟悉之地無美景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一句話道出人性充滿矛盾的觀感,或者說是人類喜新厭舊不滿現狀的一種習性。本來生活過得好好地,工作還算平順,家庭生活也很和樂,偏偏心中不時浮起一股厭倦感,經常陷入尋求轉變的刺激思維裡等待機緣。這種對於生活的平淡和缺乏激情而苦惱的心態,有時是不能用不知足來解釋的。

以下三則故事,說明了人性矛盾困惑的情懷:

故事一:有一次在高中同學的聚會,因為進入大學所學不盡相同,踏入社會各自在不同領域奮鬥了二十幾年;不知誰先提起,彼此大嘆本身行業的苦經後,有人隨興作了一個調查,主題是『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想做什麼?』;一位船長說想在郊區經營一間咖啡屋,一位建築師的回答想在風景區建造經營民宿,一位雜誌總編輯想開一間啤酒屋,一位電子公司經理想當攝影記者,一位教授想當牧師,一位貿易公司總經理想當畫家;各有所好,想法迥然不同,但是,很明顯地,就沒有一位想做現在的自己。人類好高騖遠的本性表露無遺。

故事二:我有一位同學他老家在南部鄉間擁有一大片田產,有稻田,鳳梨園,果園和菜圃;有一年過節他邀我們到他家作客,大家對於周遭清幽的環境讚不絕口;遠方有青翠山巒和清澈湖水互相輝映,幽靜的林間小道環繞在住家附近,山野間飄逸著醉人的野花香,鳥叫蟲鳴此起彼落好像在歡迎我們的拜訪;在這兒隨時有新鮮的蔬果可吃,實在令人羨慕不已。那知留在老家幫忙農作的大哥大嫂卻很不以為然;覺得這兒的景致沒有什麼值得欣賞與留戀,反而覺得都市的生活不僅方便舒適且豐富有趣多了。聽了他們的回應,我突然覺得在熟悉的地方似乎很難感受風景的優美。在他們漫長的日子裡,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對於周遭的青山翠嶺,花草樹木,明月碧湖,鳥語花香,都已不再有美景的含義,只是每天工作必經的路途,早已習以為常,所謂美景已不再成其為美景了。

故事三:十幾年前有一次到台中港出差,代理行陳董事長特別拿出冠軍烏龍茶並邀報關行張老闆作陪,品茗閒聊一番。幾杯玉津潤喉後,話題從商場近況談到兩年前他們相偕到加拿大移民置產,並在同一社區各買了一幢漂亮的花園洋房,也在那兒住了將近三個月。陳董和張老闆非常開心,想像一下!每天在晨曦中呼吸飄逸著青草花香的清新空氣,傍晚時分在夕陽紅霞餘暉映照下,大家圍坐後院的野餐桌邊,烤著牛排海鮮玉米等大快朵頤。每週有三天安排到高爾夫球場打球,有兩天去野外溪流釣魚野餐;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愜意極了?!但持續兩個月每天生活過得一模一樣,快樂指數慢慢消退,開始感覺無聊地像喝白開水一般,雖然無害但實在無趣,心靈也漸漸感到空虛,不到三個月就先後返回台灣了。

美麗的景色,享受的生活,一旦熟悉了,習慣了,感覺就麻痺了,愉悅的心情也就逐漸消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也不是挫敗,而是精神與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曾經感動過你的事物再也不能撼動你的心弦,曾經誘惑你的一切不再吸引你,甚至令你懊惱的事物也不再激怒你。這時候,人們就會想要去尋找另一片美景來調劑心性;有些人甚至離群索居參禪打坐,修所謂出世間法,但那也只是如同以石壓草,暫時壓制住煩惱而已。

在我們的生活中,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只會孤芳自賞,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只會潑婦罵街,往往見不得世界的美好;只有追求心靈的成長,能夠低頭謙卑的人,才能夠欣賞別人的成功;也只有不斷地學習並記取教訓,為自己的處境而怡然自得的人,才能夠面對挫折而心安理得。誠如哲人名言:「眺望遠處,風景迷人;走入風景,自己也成為風景之一。」

衰老並不是從中年才開始,而是從對生活的厭倦開始的;許多事只有歷經歲月洗練的智者才明白。美景,在於能引起每個觀賞者內心的共鳴,彷彿對著人們的心靈訴說著什麼….。能夠用“寬容”的智慧和“悲憫”的微笑與人相處,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美好的一面,每個地方都有值得回味的美景。

2 則留言:

Camila 提到...

說的很有道理,這麼說來也不必幻想要搬到鄉下有草坪有山有水的地方住了,認清事實吧.

Karen Ma 提到...

身邊孰悉的人、事、地,或許因為太孰悉了,覺得平淡缺乏新奇,但卻也是最實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