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蘇格拉底和弟子們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家境富裕的學生趾高氣揚地向其他同學炫耀:“我家在雅典附近擁有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當他口若懸河大肆吹噓時,蘇格拉底拿出一張世界地圖對他說:「麻煩你指出亞細亞在哪裡?」「這一大片全是」學生指著地圖得意地回答。「很好!請你再告訴我希臘在哪裡?」蘇格拉底又問,學生好不容易找出希臘來。「雅典在哪裡?」蘇格拉底接著問。學生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說:「雅典太小了,好像是在這兒。」最後,蘇格拉底看著他說:「現在請你指給我看看,你家那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在哪裡?」學生一時急得滿頭大汗,當然無法在地圖上找出來;他既尷尬又有點覺悟地回答:「對不起,我找不到!」
正如聖經所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謙卑的相反就是自大;當我們看到一個人不斷吹噓他有多行多棒時,我們總恨不得趕快遠離他。人的本性就有自私、叛逆的因子,從亞當夏娃到你我都是一樣。我們沒有一個人天生是謙卑的,它是需要學習並且不斷地操練才能達到的境界。謙卑與自卑不同,一個懂得謙卑的人,會不恥下問,很虛心恭謹地向人學習;唯有謙卑才能使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反觀自卑的人通常較為悲觀,有些人表現鬱抑寡歡,心中總是存著陰影,遇到困難容易打退堂鼓;自信與自大更是不同,一個有自信的人做任何事都充滿希望與熱忱,即使失敗,也能樂觀看待並且從中汲取教訓。但是有些過度自信的人容易驕傲自大輕視他人,令人生厭。有些過度自卑的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也容易表現自大,變相地自我膨脹、自我吹噓,對於不懂的也不願發問,因為他們恐怕別人以為他們學識淺薄;最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而遭人不恥。
有一故事敘述農夫在田間農作,一秀才自視滿腹經綸,便嘲笑農夫。農夫順勢從田地間拔出一株稻穗,問秀才:「你看這田裡的稻穗都是彎腰弓背,為何獨我手中這株高仰著頭,不肯俯首彎腰呢?」秀才無言以對。農夫又說:「因為它肚子裡是空的,又怕被人識破,故如此作態。」【莊子、徐無鬼篇】云:「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告誡我們不要像空殼稻穗那樣,胸無點墨卻要充當飽學之士,爛竽充數硬要吹噓充當大師。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像水一樣謙卑,它總是向下流動卻流成江河大海;這樣生命就有了一種無法言傳的尊嚴與價值。誠如泰戈爾所言:「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
公元一世紀埃塞俄比亞宦官就是一個好榜樣:基督的門徒腓力問他:「你所讀的,你明白嗎?」這個地位顯赫的埃塞俄比亞人回答說:「沒有人指導我,我怎能明白呢?」由於他的謙卑自抑虛懷若谷,獲得聖徒多方指點,結果得以透徹了解經文的含意。牛頓晚年時曾說過一句話:「在科學面前,我只是一個在岸邊撿石子的小孩。」他並非是假裝謙虛,而是感嘆自己窮盡畢生之力,終於發現宇宙的浩瀚無際,感受到冥冥之中似乎有股神力規律著;也看到了人類的渺小與無能為力:敬佩造物主的偉大,油然而生的謙卑之心而已。
聖經上說:「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做你們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馬太23:11-12》懂得自我謙卑尊榮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崇。誠如使徒保羅在新約書信中所言:「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祂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以弗所書3:8》顯然保羅在信主之後,從一個很自大迫害基督徒的猶太教狂熱分子,學習到也轉變成謙卑和處處為人著想的基督徒。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不管我們擁有什麼、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只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所以我們要把心中的驕傲自大除去,無論何時何地,永遠保持一顆謙卑自信的心,在順境要感恩,在逆境時更要謙卑,這樣在逆境中就有可能成為脫胎換骨的轉機,享受上帝賜的恩典了。
1 則留言:
很高興這一陣子俄羅斯的閱讀率增加數百,自己又讀了一遍也轉介給內人的朋友欣賞,希望大家都有些許的收穫;祝福大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