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生,先要取得生命所需;幼年時期,須要取得食物,取得父母長輩的愛,以求身體與心靈的正常成長。隨著年齡的漸長,還要取得知識與做人的道理,才能明辨是非知所進退,在社會上得以立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常常看到社會上有人為獲取利祿而捨健康,甚至為爭取權位而捨性命。古聖賢有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武俠小說上則常讀到這樣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中大小事的取與捨呢?
江南林則徐故居書院牆面上有一段名言:「子孫如我者,何需留財;賢而多財,聚財喪志。子孫不如我者,何必留財;愚而多財,因財敗德。」我們也看到西方ㄧ些大企業家和慈善家,把他們大多數的財富捐出來造福社會人群,子孫也都很爭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反觀台灣一些有錢人遺留大筆財富給後代,反而造成子孫不肖兄弟鬩牆母子反目等醜聞不斷。
我們也常看到市井小民因為生活上的一些不捨造成的損害,而懊惱不已。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有一個簡單的蘋果定律說得好:〝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捨不得拋棄而揀壞的先吃,好的最後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蘋果。
有一段牧場主和獵戶的小故事,發人深省,颇能闡明「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話說有一牧場主飼養許多羊,鄰居是個獵戶養了好幾條獵犬,這些獵犬不時躍過柵欄襲擊小羔羊;牧場主一再抗議,獵戶每次都口頭答應改善;但隔沒多久,歷史又再重演。牧場主忍無可忍就去請法官評理;法官聽完事情原委後,就教牧場主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回去後,牧場主就照法官所說挑了三隻可愛的小羔羊,送給獵戶的三個兒子。這三位小朋友非常高興,一放學就和小羔羊一起玩耍遊戲;獵戶看到這情況,怕他們被莽撞的獵狗所傷,就做了一個大鐵籠把狗全關起來。這樣一來,羊群就免於被獵狗襲擊的危險;獵戶更投桃報李地送ㄧ些野味給牧場主,牧場主也慷慨地煮些美味的羔羊肉回報。此後,兩家就變成很要好的朋友。
如何學習培養割捨的情懷呢?我有三個建議;
首先就要拋棄等待的包袱。常聽人說等到賺足存夠幾千萬就要退休,等到退休就要去環遊世界或到東部山區買塊地當農夫去....等等;結果有人常常因為體力透支等不到退休,卻等到了告別式。所以說,等待,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不要輕易放棄本不該放棄的,更不要固執地堅持不該堅持的。計劃常常趕不上變化,更何況歲月是不等人的。
其次要有無所期待的胸懷。如果期待落空或是結果不如預期,我們往往會抱怨生氣,甚至暴跳如雷;期許越高失望就越大,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不理智行為。要知道如果有人捨得讓你生氣傷心,就根本不會在乎你是否失望落淚。所以看得開一點,傷的就少一點;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給激怒。不如以無所期待的態度對待他人,才能免除無謂的痛苦。
最後要放棄操控的心態。我們往往因為擔心害怕而試圖操控他人,尤其是對待我們的子女。像我有一個朋友對家裡的大小事情甚麼都要管,這是挺累人的;偶而他會擔憂地說沒有他怎麼辦?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誰都照舊,地球照轉,別人照活,太陽月亮依舊如常起起落落。西方有句諺語:「墳墓裡到處躺著自以為天下非他不可的人物。」世界不停地向前走,再偉大的人物,都只不過是道上的小石子而已。所以我們要會適時地放手,給予子女成長空間,培養自主判斷,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位哲人就根據個人的生活態度及修養,很有哲理地分析出下列六等人的可能壽限:
1) 經常找氣生的人,叫﹝小心眼的人﹞,活50歲左右。
2)經常讓別人生氣的人,叫﹝下人﹞,活60歲左右。
3)自己經常生氣也經常氣別人的人,叫﹝俗人﹞,活70歲左右。
4)經常讓別人生氣卻不太生氣的人,叫﹝偉人﹞,活80歲左右。
5)不論別人怎麼生氣也能淡然相處的人,叫﹝高人﹞,活90歲左右。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的人,叫﹝真人﹞,能活100歲以上。
這樣的分類法既有趣又合邏輯,相信有智慧的人看了都會同意地會心一笑。而那些人生閱歷豐富的人看了必然感慨系之。所以為了要長壽,要提昇成偉人甚至高人乃至真人;我們的心要不過慮,不生氣,不惱怒;怒則傷肝,傷肝就要發病。不要動肝火發脾氣,要有涵養,要樂觀處世,酒色財氣都不取,風花雪月不沾邊,順其自然,無欲長樂,活到耄期。
有位賢者說:「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智慧;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悟性的人捨不得。少年時捨其不能有,壯年時捨其不當有,老年時捨其不必有;除了慈悲與智慧,萬物皆可捨。」你在乎的越多,心裡就越生氣,懊惱不已;你捨棄得越多,內心就越平靜,充滿喜樂。所以說,人應該要懂得「有捨才有得」的道理。捨的越多,煩惱越少;捨的有意義對社會有幫助,人生就越平順快樂。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自以為認識的人,自以為認識的世間,有成見,不知足,就會有負擔,就不可能開心。若能將它歸零,重新再認識,你會發現原來,一轉念一領悟,就是全新的生命,愉悅的人生。
江南林則徐故居書院牆面上有一段名言:「子孫如我者,何需留財;賢而多財,聚財喪志。子孫不如我者,何必留財;愚而多財,因財敗德。」我們也看到西方ㄧ些大企業家和慈善家,把他們大多數的財富捐出來造福社會人群,子孫也都很爭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反觀台灣一些有錢人遺留大筆財富給後代,反而造成子孫不肖兄弟鬩牆母子反目等醜聞不斷。
我們也常看到市井小民因為生活上的一些不捨造成的損害,而懊惱不已。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有一個簡單的蘋果定律說得好:〝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捨不得拋棄而揀壞的先吃,好的最後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蘋果。
有一段牧場主和獵戶的小故事,發人深省,颇能闡明「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話說有一牧場主飼養許多羊,鄰居是個獵戶養了好幾條獵犬,這些獵犬不時躍過柵欄襲擊小羔羊;牧場主一再抗議,獵戶每次都口頭答應改善;但隔沒多久,歷史又再重演。牧場主忍無可忍就去請法官評理;法官聽完事情原委後,就教牧場主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回去後,牧場主就照法官所說挑了三隻可愛的小羔羊,送給獵戶的三個兒子。這三位小朋友非常高興,一放學就和小羔羊一起玩耍遊戲;獵戶看到這情況,怕他們被莽撞的獵狗所傷,就做了一個大鐵籠把狗全關起來。這樣一來,羊群就免於被獵狗襲擊的危險;獵戶更投桃報李地送ㄧ些野味給牧場主,牧場主也慷慨地煮些美味的羔羊肉回報。此後,兩家就變成很要好的朋友。
如何學習培養割捨的情懷呢?我有三個建議;
首先就要拋棄等待的包袱。常聽人說等到賺足存夠幾千萬就要退休,等到退休就要去環遊世界或到東部山區買塊地當農夫去....等等;結果有人常常因為體力透支等不到退休,卻等到了告別式。所以說,等待,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不要輕易放棄本不該放棄的,更不要固執地堅持不該堅持的。計劃常常趕不上變化,更何況歲月是不等人的。
其次要有無所期待的胸懷。如果期待落空或是結果不如預期,我們往往會抱怨生氣,甚至暴跳如雷;期許越高失望就越大,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不理智行為。要知道如果有人捨得讓你生氣傷心,就根本不會在乎你是否失望落淚。所以看得開一點,傷的就少一點;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給激怒。不如以無所期待的態度對待他人,才能免除無謂的痛苦。
最後要放棄操控的心態。我們往往因為擔心害怕而試圖操控他人,尤其是對待我們的子女。像我有一個朋友對家裡的大小事情甚麼都要管,這是挺累人的;偶而他會擔憂地說沒有他怎麼辦?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誰都照舊,地球照轉,別人照活,太陽月亮依舊如常起起落落。西方有句諺語:「墳墓裡到處躺著自以為天下非他不可的人物。」世界不停地向前走,再偉大的人物,都只不過是道上的小石子而已。所以我們要會適時地放手,給予子女成長空間,培養自主判斷,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位哲人就根據個人的生活態度及修養,很有哲理地分析出下列六等人的可能壽限:
1) 經常找氣生的人,叫﹝小心眼的人﹞,活50歲左右。
2)經常讓別人生氣的人,叫﹝下人﹞,活60歲左右。
3)自己經常生氣也經常氣別人的人,叫﹝俗人﹞,活70歲左右。
4)經常讓別人生氣卻不太生氣的人,叫﹝偉人﹞,活80歲左右。
5)不論別人怎麼生氣也能淡然相處的人,叫﹝高人﹞,活90歲左右。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的人,叫﹝真人﹞,能活100歲以上。
這樣的分類法既有趣又合邏輯,相信有智慧的人看了都會同意地會心一笑。而那些人生閱歷豐富的人看了必然感慨系之。所以為了要長壽,要提昇成偉人甚至高人乃至真人;我們的心要不過慮,不生氣,不惱怒;怒則傷肝,傷肝就要發病。不要動肝火發脾氣,要有涵養,要樂觀處世,酒色財氣都不取,風花雪月不沾邊,順其自然,無欲長樂,活到耄期。
有位賢者說:「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智慧;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悟性的人捨不得。少年時捨其不能有,壯年時捨其不當有,老年時捨其不必有;除了慈悲與智慧,萬物皆可捨。」你在乎的越多,心裡就越生氣,懊惱不已;你捨棄得越多,內心就越平靜,充滿喜樂。所以說,人應該要懂得「有捨才有得」的道理。捨的越多,煩惱越少;捨的有意義對社會有幫助,人生就越平順快樂。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自以為認識的人,自以為認識的世間,有成見,不知足,就會有負擔,就不可能開心。若能將它歸零,重新再認識,你會發現原來,一轉念一領悟,就是全新的生命,愉悅的人生。
3 則留言:
阿黑哥 果然飽讀詩書 文骨硬朗
人生輸贏難定論
正所謂"蓋棺論定"
又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能克服自己的弱點及罪性
便是贏家
能遵行主耶穌要我們做的
便是好門徒
不知您以為然否?
在我們這年紀,能跳脫輸贏的範疇,才會活得快樂。Camila,妳的鬥志高昂不服輸,這是物質社會進步的動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