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當戶對」這句話能流傳幾千年,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否則早在歷史的長河裡消失了。古時候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家庭社會地位、經濟情況、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觀都是考量的條件;對於一般人來說,「門當戶對」會讓家庭的矛盾減少很多,因為夫妻雙方對事物的理解相當,溝通方便,比較容易取得共識,婚姻生活會有相對的穩定與快樂。
在倡導自由戀愛的今天,熱戀中的男女似乎腦海裡並沒有「門當戶對」的字眼;人們總以為愛情真的能跨越千山萬水,年輕時的我曾是這觀點的推崇者;而今,當歲月的痕跡磨滅了愛情帶來的激情時,我腦海僅存的愛情至上意識也隨之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深覺傳承千古的門當戶對之說,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擇偶觀,它能讓婚姻更多品質保證。惟不同於古時候的「門當戶對」,我覺得它的內容可修正為:諸如教育程度、成長背景、信仰、興趣、個人價值觀等。
35歲的琳達就深受教訓;她來自台灣是ㄧ位虔誠基督徒,丈夫是無神論的法國人,嫁到法國後,經歷一年半的爭吵不休和難以溝通妥協後,終於被迫分離。當然事在人為,不是所有愛情都迫於現實的壓力而瓦解;內人有位好朋友在大學時與一位原住民學長談戀愛,兩人歷經一番努力取得女方家長的理解,結為夫妻,幾十年來感情一直很好,沒有受到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的太多困擾。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的:嫁要嫁一個與自己教育程度差不多的,不能嫁一個妳大學他小學的;要是這樣的話,我保證以後都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不是看不起那些學歷低的人,但是如果差異太大又不知上進,有時候他們的思維就是不一樣。很多話你怎麼解釋也沒用,因為用他的思維方式所能理解的和妳相差太遠了。
門當戶對之說,理論上應該是正確無疑;然而現今社會各種欺騙手法層出不窮,從金光黨的典型詐財,到官商勾結,食安的失守,民地的強徵,宗教團體的帳目不清,整個社會氛圍陷入不知該相信誰的徬徨中。何況所謂門當戶對的外在條件,通常只能看到膚淺的表象,有些需花很長時間深入觀察才能稍見端倪。因此,作者綜觀前人所傳經驗之談,在此野人獻曝提出幾點相人的小秘訣,提供未婚男女參考:(1)自私小氣的男人是下士,有同情心與責任感的男人是上駟;懶惰依賴的女人是下士,懂得行善且獨立的女人是上駟。(2)男人是多偶制動物,沒有不「花心」的男人,但有能夠懸崖勒馬有責任感的男人。女人多半是從一而終的動物,「花心」的女人不多,但是「經不住誘惑」的女人不少。宜從其日常家教修養觀之!(3)老實的男人固然好,但要嫁那種「思路敏捷」懂體貼的老實人。至於女人只要夠勤快不太笨,傻瓜才不想娶老實女人。
《聖經》中有一段經文「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軛」是架在牛脖子上的曲木,用來給兩頭牛拉貨物(牛幾乎總是成對),這個可以用來幫助犁田。要彼此步調一致才能同負一軛,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藉此勸勉基督徒不要與不信的人同負一軛,正和邪怎能合作呢?光明和黑暗怎能共存呢?基督和魔鬼怎能協調呢?《聖經》用這個比喻警告信徒信與不信最終會走到相反的方向,所以要從他們當中分離出來。如果夫妻兩人能有共同的信仰,在屬靈方面就會大大湧出喜樂和親密感,若不能在人生最深入的部分聯結以及分享,就會出現許多傷心挫敗的事。此外,還要有合適的相近之處,當有爭議發生時,有相近的價值觀和興趣的人比較容易妥協;婚姻生活也比較簡單與融洽。有位智者曾說:「門當戶對很好啊!因為門當戶對的背後就是志同道合。」這真是一句簡短有力的註解啊!
作家劉墉曾對「門當戶對」有他睿智的看法:『有錢有勢的常希望找門當戶對的親家,沒錢沒勢的常希望找不門當戶對的親家;門當戶對可以使高度增加,不門當戶對可以使廣度增加。』確實,在這多元化的社會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價值觀,我們不需要去歌頌或苛責任何一方的想法或作為,因為愛情的偉大包容力總是能夠超越世俗文化,經由彼此的謙讓、理解和恆久忍耐,成就一段持久的美滿姻緣。
1 則留言:
現今社會不少男女總是以外表或外在條件來出賣自己的幸福,或是任性地和幸福嘔氣,
偏偏就是要找不好伺候的豪門,或型男正妹來折磨自己;忘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一顆真心,
ㄧ顆負責進取的心。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