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從取捨談人生

人之初生,先要取得生命所需;幼年時期,須要取得食物,取得父母長輩的愛,以求身體與心靈的正常成長。隨著年齡的漸長,還要取得知識與做人的道理,才能明辨是非知所進退,在社會上得以立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常常看到社會上有人為獲取利祿而捨健康,甚至為爭取權位而捨性命。古聖賢有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武俠小說上則常讀到這樣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中大小事的取與捨呢?

江南林則徐故居書院牆面上有一段名言:「子孫如我者,何需留財;賢而多財,聚財喪志。子孫不如我者,何必留財;愚而多財,因財敗德。」我們也看到西方ㄧ些大企業家和慈善家,把他們大多數的財富捐出來造福社會人群,子孫也都很爭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反觀台灣一些有錢人遺留大筆財富給後代,反而造成子孫不肖兄弟鬩牆母子反目等醜聞不斷。

我們也常看到市井小民因為生活上的一些不捨造成的損害,而懊惱不已。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有一個簡單的蘋果定律說得好:〝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捨不得拋棄而揀壞的先吃,好的最後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蘋果。

有一段牧場主和獵戶的小故事,發人深省,颇能闡明「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話說有一牧場主飼養許多羊,鄰居是個獵戶養了好幾條獵犬,這些獵犬不時躍過柵欄襲擊小羔羊;牧場主一再抗議,獵戶每次都口頭答應改善;但隔沒多久,歷史又再重演。牧場主忍無可忍就去請法官評理;法官聽完事情原委後,就教牧場主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回去後,牧場主就照法官所說挑了三隻可愛的小羔羊,送給獵戶的三個兒子。這三位小朋友非常高興,一放學就和小羔羊一起玩耍遊戲;獵戶看到這情況,怕他們被莽撞的獵狗所傷,就做了一個大鐵籠把狗全關起來。這樣一來,羊群就免於被獵狗襲擊的危險;獵戶更投桃報李地送ㄧ些野味給牧場主,牧場主也慷慨地煮些美味的羔羊肉回報。此後,兩家就變成很要好的朋友。

如何學習培養割捨的情懷呢?我有三個建議;

首先就要拋棄等待的包袱。常聽人說等到賺足存夠幾千萬就要退休,等到退休就要去環遊世界或到東部山區買塊地當農夫去....等等;結果有人常常因為體力透支等不到退休,卻等到了告別式。所以說,等待,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不要輕易放棄本不該放棄的,更不要固執地堅持不該堅持的。計劃常常趕不上變化,更何況歲月是不等人的。

其次要有無所期待的胸懷。如果期待落空或是結果不如預期,我們往往會抱怨生氣,甚至暴跳如雷;期許越高失望就越大,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不理智行為。要知道如果有人捨得讓你生氣傷心,就根本不會在乎你是否失望落淚。所以看得開一點,傷的就少一點;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給激怒。不如以無所期待的態度對待他人,才能免除無謂的痛苦。

最後要放棄操控的心態。我們往往因為擔心害怕而試圖操控他人,尤其是對待我們的子女。像我有一個朋友對家裡的大小事情甚麼都要管,這是挺累人的;偶而他會擔憂地說沒有他怎麼辦?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誰都照舊,地球照轉,別人照活,太陽月亮依舊如常起起落落。西方有句諺語:「墳墓裡到處躺著自以為天下非他不可的人物。」世界不停地向前走,再偉大的人物,都只不過是道上的小石子而已。所以我們要會適時地放手,給予子女成長空間,培養自主判斷,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位哲人就根據個人的生活態度及修養,很有哲理地分析出下列六等人的可能壽限:
1) 經常找氣生的人,叫﹝小心眼的人﹞,活50歲左右。
2)經常讓別人生氣的人,叫﹝下人﹞,活60歲左右。
3)自己經常生氣也經常氣別人的人,叫﹝俗人﹞,活70歲左右。
4)經常讓別人生氣卻不太生氣的人,叫﹝偉人﹞,活80歲左右。
5)不論別人怎麼生氣也能淡然相處的人,叫﹝高人﹞,活90歲左右。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的人,叫﹝真人﹞,能活100歲以上。

這樣的分類法既有趣又合邏輯,相信有智慧的人看了都會同意地會心一笑。而那些人生閱歷豐富的人看了必然感慨系之。所以為了要長壽,要提昇成偉人甚至高人乃至真人;我們的心要不過慮,不生氣,不惱怒;怒則傷肝,傷肝就要發病。不要動肝火發脾氣,要有涵養,要樂觀處世,酒色財氣都不取,風花雪月不沾邊,順其自然,無欲長樂,活到耄期。

有位賢者說:「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智慧;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悟性的人捨不得。少年時捨其不能有,壯年時捨其不當有,老年時捨其不必有;除了慈悲與智慧,萬物皆可捨。」你在乎的越多,心裡就越生氣,懊惱不已;你捨棄得越多,內心就越平靜,充滿喜樂。所以說,人應該要懂得「有捨才有得」的道理。捨的越多,煩惱越少;捨的有意義對社會有幫助,人生就越平順快樂。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自以為認識的人,自以為認識的世間,有成見,不知足,就會有負擔,就不可能開心。若能將它歸零,重新再認識,你會發現原來,一轉念一領悟,就是全新的生命,愉悅的人生。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我終於受洗了

聯合副刊有篇文章 ─ ‘視野’,作者葛瑞絲;敘述一位癌症患者尋求重生失敗的過程;個人覺得深受感動,該文章內容稍微長一些,為縮減篇幅略作修改摘要如下:

有位牧師以“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為主題,花了三天三夜把五週來的講章準備好。那知從開講第一週到第四週講道中,他都瞥見有一個人四週來一直在打瞌睡;那個人時而清醒時而閉目養神。到了第五週已是這系列主題的最後一單元,牧師神情愉快講起道來格外輕鬆。講道接近尾聲,他突然想起四週來睡得搖頭晃腦的那個人怎麼不見了?雖然看著令人惱火,但突然消失,反而讓人有點不習慣。

會後,牧師回到辦公室,找來同工探詢;才知那人叫黃有維,某大學副教授;因為看到好消息電視台,覺得基督教很好可以引領他到天父那裡;就連著幾週上教堂參加崇拜並且要求受洗。本來同工要介紹小組給他並邀他上主日學,等他對聖經有所了解後再安排受洗。他卻都說無法參加,看起來他不是挺有誠意的。而牧師也曾說過:「對於沒有誠意的人,不用浪費太多時間。」所以就沒有太多理他。

同工離開後,牧師想了一下,就拿起電話撥到黃公館,結果並沒有人接聽;再看看上面登記的地址就在教會附近。這時窗外雨越下越大,雨滴不時地拍打著窗戶,牧師頓覺心慌慌地坐不住。就撐了一把愛心傘步行來到黃有維家。這是一棟獨立的三層樓透天厝;按了幾下門鈴等了一會兒,絲毫沒有動靜。正準備離去,不遠處有一小群人走過來,神情哀傷,個個身穿黑色衣裝,在雨中更顯淒清。其中一位面容慘白的年輕女子注意到牧師:「請問有何貴事?」牧師客氣地問:「請問黃有維先生住在這裡嗎?」他這一問,所有人都轉頭看著他,表情訝然,彷彿這是外星人的用語。【黃有維,男,32歲,於某月某日凌晨五點因肝癌逝世…】牧師望著手上的訃文一陣發呆。「他原本應該來得及受洗的!他能到天父那裡去嗎?」家屬急切地問著牧師。牧師在雨中漫無目的胡亂地走著,想到自己在主日講台上常引用聖經約翰福音14 章6 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而今,他知道自己已然竄改《聖經》:「牧師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是藉著牧師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雨一直不停地下,教會裡,同工們焦急地等著遲遲未來開會的牧師......。

好像是上帝安排的,我無意中卻在適當的時間把這一則故事傳給遠在美國的趙姐妹。她讀完後當天就給我回信;原稿摘錄如下〝感謝你寄這篇文章給我,我姐夫因為肝癌三天前已經過世了。他原本是一位佛教徒;他曾經一再的催我請牧師讓他受洗,還好我辦到了。但是心中一直疑惑,感覺他好像只是因為基督的拯救是免費的,所以才要受洗,根本不是出於相信。看到這篇文章,我相信神是接納我姐夫的;是我的思想不夠聖潔。因為這篇文章,我得了來自神的安慰與教導,感謝這又真又活的神。〞上帝引導我們的作為真是太美妙了。

兩千多年前,當耶穌被逮捕釘十字架時,眾多追隨者都感到絕望,門徒們也失去了盼望,彼得甚至三度否認跟耶穌是一夥的。但在第一個復活節的早上,他們的希望重燃;因為他們發現封住墳墓的大石頭已被挪開,耶穌已復活了。耶穌隨即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又向在密室中聚集的門徒現身。他的復活帶來了生命和希望,讓門徒們喜出望外,也恢復了信心,重建了生命。

很巧的,前一陣子看了一則關於邏輯學的故事,也讓我對所謂上帝的存在與否更有深刻的領悟;故事內容大致上是:有位哲學教授在課堂上故意刁難一位基督徒的學生:「某某同學,你是基督徒嗎?」「老師,我是。」「我問你上帝是不是善的?是不是全能的?祂無所不能,對嗎?」「對!」「如果班上有同學病了,而你有能力醫治他,你會醫治吧?」「我會。」「你見別人有難,便去幫助;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這樣,只有上帝不幫忙。我弟弟是基督徒,他患了癌症;懇求上帝醫治,可是他死了。你說上帝是善的嗎?你怎麼解釋?」沒有回答。「魔鬼是善是惡?」「是惡!」「那怎麼會有魔鬼呢?」「是…是 …上帝造的。」「世上所有的一切包括惡都是上帝造的,對嗎?」「是的。」教授接著說:「根據科學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瞭解是用五官;請問這位同學,你見過耶穌沒有?聽過他的聲音嗎?可有嚐過他?嗅過他?你有沒有用五官來感覺上帝?」「老師,我想沒有。」「科學上強調的是求證,實驗和示範等方法,根據這些方法,你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對不對?」這位老師反覆以邏輯的方法企圖來證明上帝是不存在的。正當這位基督徒學生感覺招架不住時,班上另一位同學舉起手來,問:「老師,我可以發言嗎?」「當然可以。」「老師,世界上有熱也有冷,對嗎?」「當然。」「老師您錯了,冷是不存在的。熱是一種能,可以量度。氣溫可以下降至零下458度,即一點熱也沒有;也就是到了極限,不能再降溫下去。所以冷不是一種能量,只是用來形容沒有熱的狀態;我們無法量‘冷’度。」學生繼續說:「老師,您剛才說的是”二元論”;您把上帝看作一件物質般來量度,但科學卻連一個‘思維’也解釋不了。把死亡看作和生命對立,是對死的無知;死亡不是生命的反面,而是失去了生命。而所謂‘惡’也就是失去‘善’的狀態!就是因為我們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才有選擇的自由呢!」同學們一陣譁然,待大家安靜下來;該同學說:「老師,請恕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班上有誰看過老師的腦子?誰聽過老師的腦子?誰摸過?嚐過?或聞過老師的腦子?」沒有人有這種經驗。學生接著說:「那麼我們能否說老師沒有腦子呢?」,老師有點惱羞成怒ㄧ時說不出話來…。

這雖是一段腦力激盪帶點詭辯的故事,卻也讓我領悟到宗教是一種信仰,是屬靈的,是無限的,是信與不信的問題。絕不能夠以有限的物質性的科學來測量,以及實驗及求證的。感謝主!歷經十載跟隨內人上教堂參加崇拜及一些靈修活動,不時感受到她那寬容的基督徒情操潛移默化,此外,在教堂中王牧師、陳執事、陳教授、戴老師…等幾位求道有成的弟兄也常鼓勵我並且指點迷津,更重要的是他們都能身體力行合情合義不逾矩的基督徒生活,令我感佩之餘,更堅定信心於2011 年7 月3 日在台北懷恩堂接受浸水禮,獲得重生。

柳宗元在﹝永州八記﹞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記述他玩遍永州附近的名山勝水,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所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待飽覽西山的美景之後,卻頓悟「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這次受洗,重生為基督徒;承蒙各地主內兄姐餽贈為數不少的靈糧書籍,不僅讓我深覺對聖經所知有限,也令我感同柳宗元的〝未始〞頓悟,仿如井底之蛙剛跳出井口的感受。如今藉著踏入基督徒的門檻,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聖經的奧義與主耶穌的教誨。在此,我要感謝浸禮當天台語堂三位詩班男聲主唱:陳教授,陳處長和戴老師的詩歌祝福;也謝謝到場祝福並贈送禮物靈糧的主內兄姐們及親朋好友,相信你們的熱情及靈糧對我未來的靈修會有不少幫助。願上帝賜福給你們以及家人,我這樣禱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