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南德、奧地利之旅(下)

在霏霏細雨中離開了希特勒的鷹巢別墅(Eagle nest),車子不知不覺間已越過了國境,來到奧地利聖沃夫岡湖區(St.Wolfgnag)北岸的小鎮。我們一時興起雇了馬車沿著湖邊小鎮兜了一圈,街道上各具特色的商店、旅館、餐廳和咖啡座櫛比鱗次,令人目不暇接。平靜翠綠的湖泊,周邊環繞著峻峭的阿爾卑斯山系,山巔處處雲霧繚繞;湖邊迷人的木屋建築,貼著牆面栽植豔紅粉白各色玫瑰,樓上窗台也都擺滿鮮花盆栽,美麗的造景令遊客忍不住拍照留念。聽馬車夫說小鎮人口約3,000人,每逢假日外地來的遊客卻有6-7,000人。

離開夢幻湖景的聖沃夫岡,接著安排參觀德奧邊境的哈萊茵鹽礦(Hallein),大夥兒套上白色的礦工服裝,乘坐前胸靠後背的板凳車,進入中歐最獨特的鹽礦坑。車行約十分鐘後,全體下車聽導覽員用三種語言解說﹝華語播放錄音帶,德、英語直接口語說明﹞,也播放以詼諧趣味攝製的開礦歷史劇情。隨後兩人一組搭木製溜滑梯到下層礦坑,接著搭木造平底船越過一大池水域到另一礦區,隨後又是一段溜滑梯的體驗,這時大家有了經驗不再緊張,也少了不少驚聲尖叫。經過層層解說後,改搭電扶梯回到上層礦坑,轉乘板凳車出礦坑口。礦坑範圍跨越奧德國土,坑內溫度終年維持在攝氏十度左右。參觀過程中,有一道門標明奧德國界,我們來去自如毫無感覺。只是心中好奇礦場是如何管理和分配,還有員工的福利依哪國法規?不知怎地,當場胡思亂想起來,真是杞人憂天啊!中午在附近一家餐館享用奧地利有名的豬肋排餐,搭配名聞遐邇的小麥啤酒(Eidwiser),質量俱佳,每個人都盡情享用,各個盤底朝天,杯底也不再養金魚。這是幾天來用餐沒有的現象,真是難得。

飯後驅車前往哈斯達特(Hallstatt),它是阿爾卑斯山麓的傳統小鎮,湖區腹地狹小,鎮民只能利用狹長的山坡地,層層疊疊地搭建傳統小木屋,爬藤類植物及漂亮艷麗的玫瑰花被植披木屋牆壁、窗台和門框邊沿,好比俏姑娘插一朵美艷花朵在秀髮上,更添俏麗誘人。天晴風小的日子,這些美麗建物、尖塔鐘樓及高山峻嶺都會倒影在清澈湖面上,那種幽靜自然的美很容易讓人忘記城市的喧嘩與塵囂,難怪它有歐洲最美的湖濱小鎮美譽。因為土地窄小,教堂的墓園不敷使用,必須將舊骸骨挖出來,在頭蓋骨漆上名字,排列在墓園旁的小屋子裡,供人憑弔或觀覽。舊的墓地則空出來供他人使用。哈斯達特鹽礦也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規模比哈萊茵鹽礦小一些,礦場入口又在陡峭的山腰,須搭幾近垂直的纜車出入,參觀的人潮就少了許多。



翌日來到薩爾茲堡(Salzburg),這裡是音樂神童莫札特(Mozart)的出生地,也是一個因鹽而富裕的城市;昔日載運岩鹽到歐洲各地的薩爾河將城市一分為二。它是奧地利第四大城,人口約十五萬人。我們從住宿的喜來登飯店(Sheraton Hotal)後門步出,穿越一片高大的樹林,來到電影“真善美”拍攝地點之一的米拉貝爾花園(Mirabellgarten),進園門的台階,就是瑪利亞帶著七個孩子高唱DoReMi之歌的天使階梯,階梯兩旁雕有兩隻獨角獸,似乎有守護的意味。整座花園占地約有4-5個足球場大,庭園中花木扶疏綠意盎然,遍地都是色彩繽紛的鮮豔小花,栽植排列成幾何對稱形圖案,非常賞心悅目。花園中央有一座雕像噴水池,它的四周對角處分別建構代表風火水土神話故事雕刻人像;這兒拍照的人很多,我們也不免俗地搶機會拍了團體照留念。園區外側建築物高大的牆面上,寫著莫札特音樂大學(University Mozart),奧地利很多音樂家都是從這大學培育出來的。聽說奧地利人從幼兒園到研究所的教育費用全部由政府包辦,醫療住院費用也比照辦理。所以只要肯讀書能讀書,不分貴賤,都有出頭的一天。



豪恩薩爾斯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當然是必遊景點之一,它雄踞薩爾茲堡老城區南側的蒙徹斯山上(Monchsberg),長250公尺寬150公尺,當時發生了教皇與國王之間的主教任命權力的爭奪,1077年效忠於教皇的主教格柏哈德(Gebhard)開始建造防禦工事成為要塞高堡。上去高堡搭乘登山纜車是最方便的方法,它是奧地利境內最古老的直立式纜車,亦是世界上第一條登山纜車線路,於1891年建造完成。登山纜車以約七十度角爬升,車廂內分隔有三層高度地板,沒有座位,約55秒即可抵達高堡。堡內中庭裡的小教堂是聖喬治禮拜堂(St.George chapel),其外牆上的日圭,可以看到圭面上畫有黃道十二宮星座圖。從觀景平台及防禦砲孔眺望薩爾茲堡城區,高低不一錯落城中的古老建築和大小廣場,一覽無遺;悠悠蜿蜒而行的薩爾斯河,遠方的阿爾卑斯山及山下被草坪和樹木圍繞的真善美別墅場景,也都盡收眼底。堡內地下室的“提線木偶博物館”(Marionetten Museum),展示各式各樣的木偶,依年代的不同以及歌劇需求各有其造型,或可愛,或華麗,或詭異,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傍晚抵達帝國之都-維也納(Wien),在住宿的希爾頓飯店(Hilton)用完餐後,我們直接漫步到附近的城市公園(Stadtpark),它是維也納最古老的公共園林,沿著維也納河而建立。公園中有一座小約翰史特勞斯拉小提琴的金色全身雕像非常有名,許多遊客都慕名遠道而來與它合影。晚上的維也納河緩緩而流,幽靜無聲,在柔和昏黃的路燈光影,還有濃郁的夜來香催化下,河堤的情人步道充滿羅曼蒂克氛圍,令有情人不禁陶醉;若不是夜深天冷又帶點細雨絲,真想陪老婆在那迷人的情人道來回走幾回呢!


翌晨,當地導覽員Vivien 帶領我們參觀熊布朗宮(Schloss Schoenbrunn),又名“美泉宮”。西元1612年馬蒂亞斯皇帝(Matthias)在花園盡頭涼亭山腳下發現清澈甘冽質量最佳的泉水而得名。原本為皇家休閒狩獵之地,經瑪麗亞特瑞莎女王將其擴建成供皇族成員﹝她生了16位子女﹞避暑的夏宮,以當時盛行的洛可可風格和採用浪漫的粉色立面牆完成了美泉宮的設計。宮殿內處處金碧輝煌,到處可見黑色描金的家具及女王家族的畫像,尤其是大畫廊以其40米的長度10米的寬度和其頂上令人神迷由義大利著名畫家格里格利桂格里米(Gregorio Guglielmi)繪製的濕壁畫,的確是令人印象最深的洛可可大廳。據說當年六歲神童莫札特曾在美泉宮為瑪麗亞特瑞莎表演人生第一場宮廷音樂。宮殿後方的花園至今還保留許多價值很高園林建築的珍品;一條條修整劃一的筆挺樹木形成大小不一的林蔭大道,巨型的花壇中五顏六色的花卉和植物組合千姿百態的圖案,令人賞心悅目;還有充滿詩情畫意的玫瑰花長廊,更是遊客最愛留下浪漫回憶的地方。



位於維也納市中心的聖史蒂芬大教堂(Der Stephansdom)最早是羅曼式建築風格的黑燈雙
(Heidentuerme)北塔僅68.3米高,南塔高137公尺,歷時74年的建築與教堂同時完工;是當時歐洲最高的建築。午餐安排在以燒烤豬肋骨最有名的維也納肋骨餐廳(RIBS),味道還真不錯,搭配一些青翠菜蔬和生啤酒,真是酒足飯飽唇齒留香。飯後就地解散,大家分頭奔走老城區的精品大街,各覓所愛各買所需,忙得不亦樂乎!

隔日一早,大家將行李打包妥當,填寫好每一張退稅單,將退稅商品擺在行李的上層以備檢驗。隨即展開最後一天的參訪行程。首站來到百水-卡爾文那公寓(Hundertwasser-KrawinaHaus)這是他們兩位建築師合作的第一件建築藝術作品;沒有直線,全是適合生態規律的幾何線條。屋頂上和五顏六色的牆壁上都有綠色植物覆蓋,這種仿如童話世界的建築在眾多灰濛濛的城市建築中獨樹一幟,也凸顯出它的個性化和人性化。

第二站來到貝維蒂爾宮(Schloss Belvedere),它是奧地利的大將軍,歐洲人的英雄尤金王子(Prinz Eugen)為自己建築的夏宮。分為上下兩座宮殿,中間長達500米的巨型花園將兩個宮殿協和連接。它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盛期的經典傑作。花園中央有一座ㄇ字型石牆,牆面及牆上都有文字雕刻圖形和雕像,牆前有雕刻好幾個小人物的噴水池座,溢出之水就順著石板階梯一階階流下,許多人都拿它當背景拍照。佔地廣闊的翠綠草坪,被白色的小碎石路徑分隔成數個區塊,各有其特色的神話雕像噴水池點綴其中。花園兩邊每個上下園區的台階入口,皆矗立對望的兩座獅身美女人頭雕像,且都露出豐滿雙乳,不知跟什麼神話故事有關呢?雖然今日的規模縮小許多,但還是維也納最漂亮的巴洛克式花園。






第三站來到查理廣場邊巴洛克盛期的查理教堂(Karls Kirche),這是1713年鼠疫病肆虐期間皇帝查理六世(Karl VI)還願而建。教堂大門兩側各矗立一座圖拉真立柱,以浮雕方式刻上教堂保護神聖查理勃魯姆斯(Karl Borromaeus)的事蹟。在教堂內部可搭觀光電梯到達32米高圓拱頂部,觀賞濕壁畫及吊燈,還可眺望市景。這是別的教堂沒有也不太可能安裝的設備。

 

所謂“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一夥人兵分三路,有幾位團友玩得不夠癮,找了間民宿繼續作客天涯;其餘的因為班機座位有限,一票人飛往法蘭克福轉機,另一票人飛往慕尼黑轉機,兩股人馬在香港會合,一起搭機返回世界上最溫馨的地方-台灣。


南德、奧地利之旅 (上)

最近幾年一些親朋好友先後過世;尤其是我大哥走得突然,令我一陣惶然不知所措。再加上搭公車或捷運時,悠遊卡給我的三聲無奈回應,似乎是一再地提醒我年歲不小了,該趁著還能走動時多出去走走探訪這個世界,也拓展了自己人生的收藏;免得走不動時徒呼負負。這次參加教友招集的南德/奧地利之旅,團員中有幾位和我們年齡相仿但丈夫已過世的女教友,彼此閒聊時,內人說她這一兩年每次出國旅遊都當作是最後一次,大家聽了都深有同感,心有戚戚焉;因為...因為歲月真的不饒人啊!

飛航十幾小時,抵達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已是隔日凌晨五點多。立刻馬不停蹄前往萊茵河畔的波帕(Boppard),它是古羅馬人所建的要塞小城,座落於六個小山谷的交匯處,景色美麗如畫,後來成為法蘭克王朝的宮廷。從這兒搭萊茵河遊船逆流前往聖高阿斯豪森(St.Goarshausen),一睹附有神話色彩的羅雷萊(Loreley)陡峭山崖,高132米;此處水流湍急河道較窄約九十米寬,又有所謂“七位少女”的暗礁;傳說中的羅雷萊魔女用歌聲迷惑船夫,造成不少船難。當地人深信不疑,特地在凸出的河岸邊搭建一座Loreley statue 祈求她的守護。我們在附近碼頭登岸,沿著湖畔公路前往呂德斯海姆(Rudesheim)。途中遇到兩處地方正在修路,僅容一車通行;德國人在道路兩頭分別裝設兩米高直立式活動的紅綠燈桿,隨路段長短約三到五分鐘變換燈號;兩方車輛井然有序地輪流在單線道通行;不像台灣需要有人在兩頭聯絡指揮交通,增加人力消耗。

抵達呂德斯海姆已是中午,走入當地有名的斑鳩小巷,巷內除了藝品店外,更多的是餐館,每家庭院都擺滿桌椅,葡萄酒香和烤肉香陣陣撲鼻而來,耳際不時傳來悅耳的樂音,有吉他,風琴,手風琴等,每家餐館都有音樂人駐台表演。我們挑了一家中庭有一株1929年種植的菩提樹的知名餐館(Rudesheimer schloss restaurant),稀疏的陽光透過風吹枝搖的樹葉間隙,在我們樹下餐桌上的酒杯水杯間交錯幻動著,別有一番情趣。飯後搭乘兩人座的小纜車到附近山頂的勝利女神雕像;從纜車上眺望,蜿蜒曲折的萊因河上不時有貨輪交會而過,平緩的山坡上遍植葡萄,整片的葡萄園一望無際。在寬廣的視野下,這美麗的綠山碧水好比ㄧ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水畫。

傍晚時分來到創建於十三世紀,充滿文藝浪漫氣息的古老大學城-海德堡(Heidelburg),從跨越內卡河的老石橋上可望見山丘上古堡側面全景,在夕陽餘暉映襯下更顯壯麗宏偉;從老城漫步到古堡,處處洋溢著令人神往的學生愛情場景。強調學生情人氣息的巧克力及咖啡廳,拍攝“學生王子”歌劇的紅牛餐館,浪漫的學生公寓,偶而還可窺見樓上窗台坐著身材迷人的女學生露著美腿做日光浴。古堡內還可看到古城門,腓德烈宅邸,火藥塔以及當年收集以酒代稅的巨大酒桶。美中不足的是經過戰爭摧殘,不少建築物僅存殘垣斷壁供人憑弔罷了

羅騰堡(Rothenburg)位於羅曼蒂克大道及古堡大道交會點,是座建築在岩石台地的古城;狀似一個大鼻子人頭。陶伯河(Tauber)沿著城堡長鼻子形狀那一側蜿蜒繞過,更襯托出全鋪蓋紅色屋瓦的城內建築之艷麗;羅騰堡的德文含意就是“紅色城堡”。城內街道呈現輻射狀,條條通往市集廣場。廣場重要建築有市政廳,前段是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後段則是60公尺高歌德式建築和塔樓。其次為市議會飲酒廳,內設旅遊中心;其高牆上掛著“娃娃鐘”,每天11-15點和20-22點的整點,鐘旁兩個窗口會打開出現兩個機器玩偶,右邊的玩偶會舉起酒罈一飲而盡,左邊玩偶則晃動手中的喇叭;表演著名的「勝負一飲」短劇,述說新舊教衝突時,舊教軍隊準備屠城;當時的市長向前來討伐的將軍求情打賭,一口氣喝下3.75公升的葡萄酒,而贏得將軍撤軍解危。整座小城全是德國傳統式尖頂紅瓦的木框骨架房舍,每家牆面皆塗上色彩鮮明的各種顏色,好像童話世界的糖果屋似的;有些還在門框和窗框周邊利用木條栽植繽紛艷麗的花朵和碧綠的蔓藤,顯得更加夢幻。石板路的街道以及造型異趣的路燈招牌和門牌,充分保持著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風貌。環繞羅騰堡的古城牆,雖高聳卻不夠厚實,城牆內部的陡壁上,修建有屋頂的防禦迴廊,讓遊客登高漫步,鳥瞰羅騰堡的房舍景觀及城外的田野風光。主要的商品大街除了工藝品和巧克力以外,最吸引遊客光顧的有德國最大的泰迪熊專賣店,以及德國最大的耶誕飾品專賣店。總而言之,羅騰堡可說是世界上最能振奮或滿足孩子們對童話故事背景的憧憬。

從羅騰堡到慕尼黑,我們走羅曼蒂克大道;中途在丁凱爾史班(Dinkelsbuehl)稍作逗留,小鎮面積不大,完整保留了德國中世紀最傳統的鄉村建築樣式,彷彿是被縮小了的羅騰堡;算得上是旅途中最美麗的休息站。隨後到音樂神童莫札特之父的出生地-奧格斯堡(Augsburg),一個兩千年歷史的帝國都市。副導遊Michael曾經在此遊學打工,特地安排大夥兒到他乾媽的餐廳用餐。餐廳大門還保留四百年前的原貌,內部占地不很大,後半段有重新補修建過,廁所還特別用中文標明“化妝室”。主廚很用心也很有創意,讓我們享用法式料理,做得秀色可餐還真的可口呢!我除了用英文讚美主廚的手藝,還教他中文“好吃”;只見他老兄一路不停地背誦著回廚房。臨走時,他禮貌性出來道別,順便提醒我“好吃”的中文發音,德語聽來卻是“beat me”,要我不要隨便跟德國人這樣說話。

抵達慕尼黑(Munchen)已是午後,他是德國第三大城,人口約一百四十萬,建於1158年,德語的意思是“僧侶之地”。市區最熱鬧的應屬裝飾許多雕刻的古老建築-市政廳,以及擠滿遊客爭睹街頭藝人表演,或是約會等人的瑪莉恩廣場。聖母教堂雄偉莊嚴,就像歐洲其他有名的教堂一樣,可惜他們正舉行崇拜儀式,無法進去一探傳說中撒旦的腳印。晚餐就選擇市政廳地下室可容納五百人的大餐廳,享用有名的德國豬腳。每隻豬腳都蠻大的,需先用刀把肉刮下來再切條來吃;搭配德國有名的黑啤酒,味道還真不錯!可惜竟然沒有人能夠啃完整隻豬腳,又不能打包,有點兒暴殄天物的感覺。

離開慕尼黑前往福森(Fussen),沿途不時有一大片寬廣的草原躍進眼簾,高低起伏不定的草原上,偶而可見到一小群乳牛悠然地低頭吃草。途中有一座教堂,名為威斯教堂(Wieskirche),是十八世紀德國宗教建築最崇高的傑作,被稱為【巴伐利亞草原上的奇蹟】。教堂外型是巴洛克和洛可可的經典建築,內部華麗繁複的洛可可裝飾,以及四周地板上,牆壁,柱子和天花板全是聖經故事的畫作和雕像,甚至連座椅側邊的雕刻都很精緻華麗,彷如一座迷你的聖彼得教堂。傳說當年有位村婦撿到一座受鞭笞的耶穌像,帶回家天天誠心祈禱;有一天神蹟出現 了,這座像竟然感動得哭了。消息傳開後,引來世界各地信徒前來朝聖。當時教會為了提振人們對宗教的信心與忠誠,特別選在威斯大草原興建;並且將耶穌像收藏在威斯教堂內。教堂外面一大片起伏不一遼闊的大草原,─眼望去直逼阿爾卑斯山;讓人好想打赤腳在草原上奔跑一番。不過,我還是和內人倚著牧場柵欄邊欣賞牧野風光,邊吃餅乾喝飲料,一時感到幸福極了,更要感謝讚美上帝的恩賜。

來到座落於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福森(Fussen)小鎮,列和河(Lejr)從鎮旁樹林與峭壁間穿越而過,是登山健行的好去處。約有1,000年歷史,也是歐洲小提琴製造的發源地。我們在此用午餐,主菜每人半隻烤鴨,蔬菜湯則是盛在中空的德國硬麵包中,湯喝完麵包也順便吃完,過程中湯汁不會滲透出來,可見麵包密度做得有夠密實。鄉村的餐廳比較有人情味,提供錫箔紙讓我們打包沒吃完的烤鴨,沒想到宵夜時還真的派上用場呢。接著直奔附近舉世聞名的新天鵝堡(New swanstone castle),這是巴伐利亞國王魯道夫二世為實現其一生理想,表現出中古世紀騎士精神所建而成的夢幻城堡。城堡座落阿爾卑斯群山環抱之中,矗立在山巔石巖上,緩緩起伏的高大樹林環立四周,後方襯托一面清澈湛藍的湖水,藍綠間隔更襯托出皎白城堡的清新動人;讓人有種如夢似幻的不真實感。進入堡內參觀得攀登好幾層的螺旋梯,導覽人員發給每人一套耳機,有中文講解。華麗驚豔的擺飾設計,帶點童話氣息的美麗壁畫,天花板及地板也都有故事畫作呈現;童話王國的美好遐想,總是令人嘖嘖稱奇讚嘆不已。

當晚入住加爾米斯(Garmisch)一幢古老木造建築的旅館(Blaue Gams);旅館建在山坡上,背靠巍峨的楚格峰,緊鄰清秀的高山湖,周遭一大片草原上稀疏錯落幾間紅瓦小屋,羊群與牛隻分散在山坡兩側悠閒地吃草或跪臥休息,偶而快速奔走時,繫在脖子上的鈴鐺就不停地叮噹作響。坐在木造陽台邊飲熱茶邊瀏覽周遭美景,偶而涼風徐來帶來一陣不知名的花香,每每引人思古又思鄉;真是世外桃源的好地方。

清晨告別旅館旁邊的羊群,驅車前往德國第一高峰-楚格峰(Zugspitze);途中在歐巴拉瑪高小鎮(Oberammergau)稍作短暫停留,沿街不少住戶、旅館、餐廳或商店,房子外面的牆上都有著各式各樣的濕壁畫,每家訴說的主題不同,但大都脫離不了德國民間故事或聖經故事;比如小紅帽與大野狼,捕鼠人,漢斯兄妹和屠龍記等。甚至有些僅是故意製造幽默效果,搏君一笑而已。整個小鎮顯得活潑有朝氣,這樣的特色為歐巴拉瑪高贏得“德國的壁畫村”的美名。

楚格峰(Zugspitze)位於德國與奧地利的國界交接點,兩國各有登山纜車分從兩側登峰,於峰頂會合。雖然標高只有2,962公尺,天氣好時可以鳥瞰四國〈德奧瑞義〉。我們搭乘纜車從海拔999公尺的Eibee湖畔,約十分鐘左右上升到海拔2,962公尺的楚格峰頂。從峰頂環顧四周,雲霧繚繞一片白茫茫,溫度約攝氏零度;不僅高處不勝寒,視野更茫然,就連三十公尺外矗立山頭的十字架都模糊難辨。天公不作美,只有無奈嘆息。

從楚格峰開了兩小時多車程才抵達國王湖區,入住湖畔的Parkhotel billroth;我從房間陽台即可觀賞部分湖區美景。這種近水樓台的旅館很不好訂,聽說要靠關係或運氣;旅館給兩支不同鑰匙,一支開房間另一支開大門,因為旅館晚上九點半即關閉大門休息,旅客只能自行開大門出入。整棟旅館全是木頭打造,約有101年歷史,難怪腳步若是太快或太重,地板就會咿歪作響。國王湖(Konigssee)位於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國家公園中央;湖水清澈翠綠,四面環繞著陡峭高聳的山壁。國王湖長八公里寬1,250米,最深處約200米。因為湖水主要是由很深的地下溪流匯聚而成,所以盛夏時湖水還是很清涼,且達到飲用水的質量標準。我們從旅館門口的碼頭登上遊船,中途在被稱為回音壁(Echowand)的懸崖峭壁前關閉引擎;船員拿出一把小號面對回音壁,間歇地吹奏一小段一小段樂曲;間斷時就可聽到餘音繚繞的回音,真是有趣。在終點站沙勒特(Salet)看到幾座小艇的船塢(Boat dock),還有餐廳可供徒步旅行者休息補充體力。湖邊有好幾對鴛鴦,一對對各自帶開,或你儂我儂相互偎依,或下水ㄧ前ㄧ後悠遊唱隨;讓人看了,不禁發出“只羨鴛鴦不羨仙”的讚嘆。湖面狹長,遊湖一周約需一小時四十五分,兩岸群峰連綿不絕,四周高聳峭壁和蒼翠樹木環抱,景色俊俏壯麗,幽靜中帶點神祕;儼然是一幅小型峽灣的景象。

隨後來到希特勒奧地利老家附近的貝希特斯加登,這裡視野遼闊風光絕美,深受希特勒所喜愛;因此希特勒手下馬丁.鮑在1938年特別在這兒的鷹巢山上(Mt.Kehlstein)建造別墅送給希特勒五十大壽的禮物。聽說希特勒曾經造訪鷹巢十四次,不過每次逗留不超過半小時,可能是怕盟軍轟炸吧!我們先搭乘接駁車通過五處山洞隧道,約二十分鐘抵達山腰平台;再步行進入山洞,約三百公尺遠有一座金碧輝煌的銅製電梯,一次可容納四十人搭乘,直上124公尺高的鷹巢別墅只需五十五秒。我們在別墅的餐廳享用午餐,窗外可望見別墅後方的小山丘矗立著一座十字架,昂然而立傲視群峰;儘管寒風陣陣加上碎石土坡容易滑倒,還是有不少人奮力爬上山丘拍照留念。

離開風光絕美的鷹巢別墅,我們隨即驅車前往奧地利的聖沃夫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