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熟悉之地無美景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一句話道出人性充滿矛盾的觀感,或者說是人類喜新厭舊不滿現狀的一種習性。本來生活過得好好地,工作還算平順,家庭生活也很和樂,偏偏心中不時浮起一股厭倦感,經常陷入尋求轉變的刺激思維裡等待機緣。這種對於生活的平淡和缺乏激情而苦惱的心態,有時是不能用不知足來解釋的。

以下三則故事,說明了人性矛盾困惑的情懷:

故事一:有一次在高中同學的聚會,因為進入大學所學不盡相同,踏入社會各自在不同領域奮鬥了二十幾年;不知誰先提起,彼此大嘆本身行業的苦經後,有人隨興作了一個調查,主題是『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想做什麼?』;一位船長說想在郊區經營一間咖啡屋,一位建築師的回答想在風景區建造經營民宿,一位雜誌總編輯想開一間啤酒屋,一位電子公司經理想當攝影記者,一位教授想當牧師,一位貿易公司總經理想當畫家;各有所好,想法迥然不同,但是,很明顯地,就沒有一位想做現在的自己。人類好高騖遠的本性表露無遺。

故事二:我有一位同學他老家在南部鄉間擁有一大片田產,有稻田,鳳梨園,果園和菜圃;有一年過節他邀我們到他家作客,大家對於周遭清幽的環境讚不絕口;遠方有青翠山巒和清澈湖水互相輝映,幽靜的林間小道環繞在住家附近,山野間飄逸著醉人的野花香,鳥叫蟲鳴此起彼落好像在歡迎我們的拜訪;在這兒隨時有新鮮的蔬果可吃,實在令人羨慕不已。那知留在老家幫忙農作的大哥大嫂卻很不以為然;覺得這兒的景致沒有什麼值得欣賞與留戀,反而覺得都市的生活不僅方便舒適且豐富有趣多了。聽了他們的回應,我突然覺得在熟悉的地方似乎很難感受風景的優美。在他們漫長的日子裡,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對於周遭的青山翠嶺,花草樹木,明月碧湖,鳥語花香,都已不再有美景的含義,只是每天工作必經的路途,早已習以為常,所謂美景已不再成其為美景了。

故事三:十幾年前有一次到台中港出差,代理行陳董事長特別拿出冠軍烏龍茶並邀報關行張老闆作陪,品茗閒聊一番。幾杯玉津潤喉後,話題從商場近況談到兩年前他們相偕到加拿大移民置產,並在同一社區各買了一幢漂亮的花園洋房,也在那兒住了將近三個月。陳董和張老闆非常開心,想像一下!每天在晨曦中呼吸飄逸著青草花香的清新空氣,傍晚時分在夕陽紅霞餘暉映照下,大家圍坐後院的野餐桌邊,烤著牛排海鮮玉米等大快朵頤。每週有三天安排到高爾夫球場打球,有兩天去野外溪流釣魚野餐;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愜意極了?!但持續兩個月每天生活過得一模一樣,快樂指數慢慢消退,開始感覺無聊地像喝白開水一般,雖然無害但實在無趣,心靈也漸漸感到空虛,不到三個月就先後返回台灣了。

美麗的景色,享受的生活,一旦熟悉了,習慣了,感覺就麻痺了,愉悅的心情也就逐漸消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也不是挫敗,而是精神與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曾經感動過你的事物再也不能撼動你的心弦,曾經誘惑你的一切不再吸引你,甚至令你懊惱的事物也不再激怒你。這時候,人們就會想要去尋找另一片美景來調劑心性;有些人甚至離群索居參禪打坐,修所謂出世間法,但那也只是如同以石壓草,暫時壓制住煩惱而已。

在我們的生活中,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只會孤芳自賞,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只會潑婦罵街,往往見不得世界的美好;只有追求心靈的成長,能夠低頭謙卑的人,才能夠欣賞別人的成功;也只有不斷地學習並記取教訓,為自己的處境而怡然自得的人,才能夠面對挫折而心安理得。誠如哲人名言:「眺望遠處,風景迷人;走入風景,自己也成為風景之一。」

衰老並不是從中年才開始,而是從對生活的厭倦開始的;許多事只有歷經歲月洗練的智者才明白。美景,在於能引起每個觀賞者內心的共鳴,彷彿對著人們的心靈訴說著什麼….。能夠用“寬容”的智慧和“悲憫”的微笑與人相處,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美好的一面,每個地方都有值得回味的美景。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北越下龍灣之旅



流動的山水畫











網路上介紹下龍灣的夢幻景緻深深吸引我,尤其是搭乘素有“移動的Villa”美名之遊船,體驗『流動的山水畫,人在畫中遊』的感覺,更是令人嚮往;這趟旅行終於如願以償。

從台北飛往北越河內航程約三小時十分鐘,河內是一座古都,也是越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人口約三百多萬,座落於紅河(湄公河)右岸而得名。出了機場,導遊先帶我們去越南道地『昇龍餐廳』享用當地的美味餐。席間還穿插越南姑娘以竹製樂器伴奏唱中國民謠及英文情歌助興。飯後隨即驅車前往號稱“海上桂林”的下龍灣。

車行約四小時,傍晚五點左右抵達下龍灣;我們先去觀賞越南傳統民俗藝術─水上木偶戲;舞台是一個約十幾坪大的水池,後半段用竹簾隔開,表演者隱身在竹簾後面,以長竹竿及鋼絲在水面下操控木偶的一舉一動。搭配五彩燈光投射、煙霧掩飾及音響效果,木偶顯得很生動活潑逗趣。少數幾位觀眾佩服之餘,還好奇地走到舞台水池邊想一窺究竟,然而面對一池渾水,看了半天,搖搖頭,還是瞧不出一絲端倪來。

用過晚餐後我們入住Novotel 旅館,下龍灣的高級旅館都很新穎,且都是沿著海邊興建,臨海的房間躺在沙發上望出去,港灣美景一覽無遺。我們checked-in 後,放好行李即直奔按摩店,享受越式腳底+全身按摩,紓解旅途機車勞頓的疲憊。當地習慣性安排男按摩師服務女性,女按摩師款待男性;兩小時費用約新台幣八百元,消費比台灣便宜,不過技巧及配備比台灣略遜一籌。

下龍灣隸屬越南廣寧省,面積廣達1,553平方公里,羅列著1,969座 石灰岩形成的小島嶼,蔚成海上石林奇觀,因此有‘海上桂林’之稱;於1,99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我們在中午時分從小艇碼頭搭船到錨地登上印度支那號遊船(Indochina Sails)出海,展開兩天一夜的海上觀景休閒活動。

印度支那號是2008年才下水的全新遊船,長約41米、寬度8.6米、高度20米;旅客套房14間,還有空調酒吧及32座位的餐廳,上層甲板(sun deck)有兩面供拍照的巨大風帆,有遮陽棚,躺椅及咖啡桌椅,可做日光浴,打太極拳,喝飲料,一邊賞海景一邊閒聊。出海後來到第一個景點─英雄島,登上411台階的涼亭,從這兒可以遙望下龍灣周遭景致,附近下錨的大型遊船紛紛揚起裝飾用的巨帆,讓搭船旅客可以從島上將遊船的帆影美姿映入眼瞼或攝入鏡頭。

很有情調的小舢舨
隨後搭乘小舢舨,由船娘搖櫓繞行海上漁村一週。漁村由一間間搭建在浮筒上的小木屋,沿著幾座相距不遠的島嶼所圍繞的平靜海域,形成互相對應的兩長排房子,中間寬闊海域就好比村落的康莊大道。漁村約住著兩百多人,有小學課堂,小朋友都自行划船上下學,還有一間簡易迷你銀行,也有幾座小型養殖池,上面兩條土狗跳躍其間對著陌生人狂吠,儼然是魚池的安全警衛。更有那販賣民生用品及食品的小雜貨船穿梭其間招攬生意。在熙熙攘攘各式船舶航行的寬闊海域上,我忽然瞥見一位小朋友手上一面拿著東西吃一面用兩腳划槳,不僅速度比我們快方向也掌握得很好,真是技藝高超,令人不得不佩服人類適應環境能力之強。

晚餐前遊船主廚先教學水果雕塑的技巧,利用番茄、胡蘿蔔雕出一朵朵盛開的玫瑰,用蘋果雕出鳳凰鳥,周圍以小黃瓜及辣椒編出心型草環陪襯,手藝精巧栩栩如生,全體遊客讚不絕口。晚餐是西越式自助餐,有雞肉和牛肉河粉湯,長腳螃蟹及魚蝦和蚌殼類海鮮….等等,食料新鮮加上烹飪得法,自然美味可口;我們忍不住開了紅酒佐餐,吃得心滿意足。飯後到上層甲板原想一睹滿天繁星,可惜上空不少雲朵掠過,將星空遮遮掩掩地變得模糊了,而恍如镰刀的下弦月也是朦朦朧朧看不清楚。想想還是到小艇去釣烏賊,釣竿起起落落半小時,烏賊沒見半隻,倒是鈎到兩條小白帶魚,心有不忍又放回海裡。

龍洞
翌晨起錨前往龍洞,它是一個已經不再生長的鐘乳石洞。利用航行半小時多的空檔,我們在上層甲板由師傅教導打了一套太極拳,打完後全身筋骨都舒暖起來。龍洞內自然區隔三個區域,中間需穿越狹小的岩壁通道;戰爭時期曾有不少的軍人躲藏於此,逃避美軍的轟炸。洞頂呈一片片凹圓形連結圖案,恍如巨龍的鱗片;傳言是巨龍下凡所形成的,龍洞之名也由此而來。洞內到處可見奇形怪狀造型迥異的石群或獨立的鐘乳石柱;有觀世音菩薩,南極仙翁以及類似情侶偎依恩愛造型,還有動物類型像海龜,大象,獅子,狗熊…..等等不一而足。洞內氣溫涼爽不冷也不熱,漫步其間,感覺還蠻舒服的。

返回遊船已十點了,大家開始享用時下年輕人流行的早午餐;遊船也即刻起錨緩緩往回程航行。餐後我拿了杯飲料登上頂層甲板,找個躺椅坐下,觀賞沿途錯落有致的石灰岩小島,時而仰頭遙望白雲蒼狗變幻萬千,時而低頭探望小漁船上漁翁正在打撈魚獲;海風徐徐拂面而來,眼前景色漸漸模糊,實在是太輕鬆舒適了,不知不覺間就打起盹來了。

從下龍灣到河內沒有高速公路,車子奔馳在兩線道的一般公路速度只能維持約60公里左右。兩旁大多是稻田,還有不少外國企業設立的廠房,一般住宅大都是窄而狹長的二三樓透天厝,看起來有點薄弱不夠堅固,還好聽說北越從沒地震過。抵達河內洲際飯店已近黃昏,飯店建築在河內第一大湖─西湖淺灘上,主體建物之外的客房群就像物理的分子群結構般地分散四方;每幢兩層樓別墅約有10 – 12 間套房,各個別墅分別以約六米寬混泥土橋通道連接至主體建物,中間交會的地方搭了一座約五十坪大涼亭式酒吧間,提供房客夜晚喝酒聊天或聽音樂賞月及湖景。

隔日悠閒地享用早餐後,前往參觀主席府,它是一幢三層樓的法式建築,以前是法國印度支那的總督府;府前庭院有一噴水池,周遭擺設不少的大型盆栽,側面及屋後大樹環繞,是一個充滿陽光清風與花藤,飄溢著花園中茉莉花夜來香等芬芳氣息的寬闊園區。胡志明主席趕走法國殖民帝國後,將總督府改為接待外賓場所;另在園區建一座高腳屋,作為自己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樓上分隔臥室,辦公室,餐廳及書房,布置簡當樸素,空間也不大;高腳屋樓下沒有門窗牆壁顯得很空曠,用來召開會議討論事情。這一切充分體現了胡主席清廉崇高的為國為民盡心盡力的偉大情操。

河內充滿思古文化氣息保存最好最美的古蹟─文廟,建於1070年李朝時代,為了祭祀孔子及他的四大弟子;剛建成時取名『孔廟』,後來中國皇帝不准他用『孔廟』之名,才改名為『文廟』。邁入廟門,眼前併列三條通道:右邊供文官行走,左邊是武官走道,中間是皇帝御用道。庶民一旦考上文或武狀元,探花及榜眼者,分由左右通道進入祭拜孔老夫子,禮成後,傍隨皇帝走中間御用道出來;因此中間通道又名“升官發財道”。文廟第二進兩旁廂房豎立數十個石碑,登載歷屆進士考前三名者的姓名供人敬仰。孔老夫子的雕像在第三進的殿堂哩,堂外還有一座亭子懸吊一具不小的和平鐘。只見殿堂屋簷下與草坪上坐著幾十名大學生認真地作畫呢!也有不少的女學生穿著鮮豔的越南古裝,不停地變換姿態拍照或錄影,令人颇有時光倒流之感。


1928餐廳
午餐安排於百年古董飯店(Sofitel Metropole)享用高檔越式風味自助餐,食物種類繁多,尤其海鮮類及水果都很新鮮美味可口。飯後搭乘電動車參觀河內最古老的三十六古街源自十五世紀;每一條狹窄的街道均以當時交易的商品來命名,例如絲街、米街、紙街、珠寶街、鞋街、中藥街…..等共三十六條。市容給我的感覺颇為殘舊;看了三十六街各行各業聚集的街道,不禁讓我回想起四十年前的台北後車站市集,打鐵街,圓環,光華商場,中華商場等,喚起不少陳年舊憶。電視節目『食尚玩家』曾介紹的‘1928 餐廳’就在古街上,我們刻意去品嘗她的越法式浪漫下午茶;咖啡和茶對我而言略嫌苦澀一些,倒是水果冰淇淋及巧克力冰淇淋這兩道甜點,樣式看起來就很可愛又可口,值得推薦。河內市中心有一處還劍湖,湖濱綠草如茵,不少湖邊柳樹垂到湖面上,偶而一陣清風襲來,柳條兒沾著湖水款擺,恍如娥娜多姿的美少女扭腰擺臀,風情萬種,令人目眩神迷。傳說十五世紀中葉黎太祖曾獲神劍之助,擊退中國大軍侵略。戰後黎太祖遊還劍湖,忽見一隻大龜浮出水面向他索劍,因名還劍湖。湖中有一座三層樓的龜塔,用以紀念這段傳說。環繞還劍湖一帶的河內舊區,川流不息的摩托車在街上左穿右插,不停地發出隆隆噪音及刺鼻的汽油味;大型汽車動輒按鳴刺耳的長聲喇叭,給人一種烏煙瘴氣雜亂的感覺。街上很少紅綠燈交通號誌,對外國觀光客而言,馬路真的有如虎口,必須小心翼翼且耐心等很久,一旦車輛比較稀少時,趕緊奔跑過街,實在傷腦筋。當地導遊還戲說:「沒有紅綠燈車子暢行無阻,有了紅綠燈的路段反而經常塞車呢!」你說好不好笑呢 ?

晚餐在富都飯店(Fortuna Hotel)享用中華料理,有蹄膀,蒸魚,番茄炒蛋,雞肉及炒青菜…..等等,總算比較符合我的胃口,也稍稍撫慰幾天來被越式餐點充塞得有些不甚舒暢的腸胃。這天或許有越南高官蒞臨吧,我們要進入飯店時,已有安全人員架設安檢儀器,客人以及隨身行李都要經過安全檢查才能進入;難得碰到這種狀況,也算是意想不到的另類體驗呢。

大概是搭上順風氣流的緣故,從河內飛回台北竟然只花兩小時四十五分鐘,降落桃園機場時機長報告地面溫度攝氏三十度,窗外更是一片陽光燦爛;心裡一陣溫暖,心情立刻開朗起來,回到家的感覺真好!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有效期限

有句英文諺語:「假如你認為你還青澀,你可以繼續保留或成長;但如果你認為你已經成熟,那就只能等著爛掉。」這真是一段富有哲理的說法;就好比超市裡賣的食品,或許可以科學方法加工延長賞味期,但如果過了有效期限,也只有丟棄一途。

有一位十二歲的女孩出了一本書,記者問她:「你長大要做什麼?」她說:「我為什麼要等到長大才做什麼?這是很奇怪的觀念;你們大人都喜歡假設沒有長大之前就什麼都不是,我現在就是個作家……」是的,人們總習慣給自己或別人設限;其實不必等到長大才去做你想要做的事,現在就可以做了。人生難以預料,天災人禍難測,說不定等到長大時,世事已經全非過了有效期限,一切都太遲了。

上帝在創造美麗的大自然天地時,隨著時序安排各種不同的花季;像春天賞櫻,夏天觀荷,秋天菊花微笑迎人楓葉染紅了山野,冬天寒梅綻放臘梅處處香。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沒有盛開的有效期限,我們想什麼時候擁有就可以什麼時候擁有,那麼我們對鮮花的那份期盼與感恩,就會大打折扣。花未全開月未圓,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會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花未全開月未全圓,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生命中所有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從學業的攻讀,技能的鑽研,乃至於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每一階段各有不同的任務以及它的有效期限,我們所能夠做的只是盡量讓美好事物的有效期限能夠更加延長一些。

就像男女之間的愛情,即使同樣的一種示愛行為,過了某個期限似乎就失效了,被愛者的感受也不一樣。有位哲人言:「婚前送花叫浪漫,婚後送花喊浪費」;看來結婚讓女人變得不浪漫了,但她卻是處處在為家人著想啊!」我們也常聽到有些人感嘆在不對的時候遇到對的人;這都要怪命運捉弄人,一旦錯過有效期限,也只能扼腕嗟悔無及而已。

親情也有‘有效期限’,誠如詩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卻無法呵護你的下半生;兒女雖然能夠陪伴你的下半生,卻可能因為沒有把握時機而抱憾終生。我和內人很幸運地在家母仙逝前幾年急流勇退放棄優渥收入,退休在家照顧年老失智又行動不便的母親,並且不時地载她遊山觀海做短程的半日遊,藉大自然的宏偉激發生命的活力,紓解心情的鬱悶;讓老人家得以滿心歡喜地享受兒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

人生的‘有效期限’實在數不勝數,師長親友多如‘過客’,來去匆匆;有些雖分離多年卻有效地影響我們的一生,有些則互道再見後就從我們腦海裡消失了。美好事物的短暫有效期限教會了我們懂得珍惜與感恩。

有效期限也提醒我們「及時保握時機」。下面一則故事或許能讓我們有所警醒:

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時跑丟了,於是富翁在地方電視台發了一則尋狗啟事『有狗丟失,尋獲者,付酬金一萬元』,並附上小狗照片供大家識別。刊登後把小狗送回的絡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就說:「肯定是真正撿到狗的人嫌錢太少,那可是一隻純正的愛爾蘭名犬。」於是富翁將酬金改為兩萬元。其實,撿到狗的是一位拾荒者,他是在公園裡收集瓶瓶罐罐時發現這隻迷途的小狗,驚慌的小狗找不到回家的路,就一路跟著來到拾荒者的破陋住處。拾荒者沒有及時看到第一則啟事,當他知道送回這隻小狗可以拿到兩萬元時,真是興奮極了。第二天就抱著狗準備去領兩萬元酬金,但當他經過一面電視牆時,又看到了那則尋狗啟事,不過這回賞金已提高為三萬元。拾荒者駐足想了一會兒,這賞金增加的如此快速,到底這小狗最後能值多少錢呢?不如觀望幾天再說;於是把狗又帶回他的破鐵皮屋裡。果然連續幾天懸賞額不停地漲,等到超過十萬元時,拾荒者覺得是時候了;就返回破鐵皮屋準備將小狗送回去,卻發現那隻小狗已經餓死了。

原來,這隻小狗在富翁家裡吃的都是鮮牛奶,燒牛肉和雞肉乾,對於拾荒者提供的剩菜剩飯根本吃不下;而髒亂的環境也嚴重影響小狗的健康。故事裡的富翁以為金錢萬能,不斷提高賞金,反而引人期待,曠日費時造成悲劇。拾荒者則因為貪婪不已又回到了一無所有的狀態。富人與窮人都因為錯誤的判斷,誤了小狗生存的有效期限。錢能助人亦能害人;感恩知足使錢成為助人之物,貪婪則使錢可能成為害人之物;所謂『貪心不足蛇吞象』貪求財富永無止盡,完全失去有效期限的節制,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為延長美好事物的有效期限而奮鬥,才能彰顯我們的生命價值,也才能在不斷的尋覓追求中獲得幸福與滿足。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先生,他那輝煌偉大的科技發明大都是從2004年罹患癌症後,利用生命最後的有效期限努力激發創造出來的。他深刻瞭解”熱情與創意無限,但生命卻有限”,必需與時間賽跑,因為一切都可能有來不及的時候。在懷念與追思賈伯斯的此刻,願意以『有效期限』”這篇短文與大家共勉之。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不完美的完美人生

每個人奮鬥一生都希望擁有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古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與言人無二三。」另外只要有機會和朋友稍微深入一談,都會發現無一例外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綜觀古今中外,似乎也未曾聽說有人擁有完滿的人生;由此可見,人從呱呱落地面對這個不是很公平正義的世界,就註定要接受一個不完美的人生。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漁夫打漁時撈到一隻老蚌,打開蚌殼挖出一顆碩大美麗的珍珠。高興之餘卻又覺得有些遺憾,因為珍珠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斑點,怎麼擦拭都弄不掉。心想,要是能消去斑點,這顆珍珠該是多麼完美值錢呀!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刮去珍珠的一小部份表層,但是斑點還在;他再輕輕地刮去一層,斑點依舊存在。越看越不舒服,乾脆狠下心不斷地刮;好不容易斑點去除了,而珍珠也已殘破不堪;面對這更不完美的結果,漁夫氣得就此一病不起。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追求完美其實是一種錯誤,生活中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看不透這樣的現實而產生。每個人的一生都曾有過擦傷跌痕,如果你一心抗拒留下難看的傷疤,那麼你將無法體悟上帝的安排,其實順境與逆境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當你明白了並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你將會發現每一道受傷癒合的傷痕,反倒讓你的人生活得更加精采,更是值得回味。

只有在不完美中,人們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作家劉墉先生曾提到:他有一位朋友單身半輩子,五十歲才突然結婚;新娘跟他年齡差不多,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竊竊私語:「那女人以前是個演員,嫁過兩任丈夫都離婚;現在不紅了,由他撿了個剩貨。」有一次劉墉搭他的車出去;這位朋友一邊開車一邊笑說:「我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想開賓士車,沒錢買不起。現在呀!還是買不起,就買輛三手車。」劉墉左看右瞧說:「三手車?看起來很好哇!馬力足,行進中既安穩又安靜!」「是啊!」他大笑了起來「舊車有什麼不好?就像我太太,前面嫁個四川人,又嫁個上海人,在演藝圈打滾了二十多年,各種場面見多了。現在老了,收了心,沒有以前的驕奢浮華氣息;卻又做得一手四川菜和上海菜,更懂得把住家布置得美觀舒適。憑良心講,現在是她真正最完美的時候,正好被我遇上了。你說我是不是很幸運呢?」

北宋理學家程顥的詩作:「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可見只要放開胸懷,淡淡的時光與人間世皆是快樂的來源。劉墉的朋友能夠把旁人的閒言閒語看淡一點,彼此的糾紛必然減少。韓愈曾說:「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乃所見者小也。」劉墉的朋友對人情世故看得開;懂得自己也有缺點也曾經歷許多荒唐事,看待事情自然能夠將心比心;所以兩個人都成熟,都知道讓,都知道忍,更看透青春美貌健康與名利都是無常的過程。這不完美,正是一種完美啊!

所謂完美往往只是“高處不勝寒”的迷惘,只有在不完美中,人們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世界上有多少有才華的失敗者,他們不見得是不夠努力,只因為選擇錯誤而活得不完滿。歷史上有許多才華洋溢的文人,因為仕途坎坷的不完美,反而成就了一篇篇膾炙人口傳誦千古的文學巨作。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乃無法得遇明君一展抱負;因而專心於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屈原因被放逐而著『離騷』,這是中國文學史上光照千古的政治抒情詩,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文天祥兵敗被俘而書『過零丁洋詩』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與稱道,尤其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蘇軾二十一歲考取進士,四十三歲因烏臺詩案入獄,翌年被貶至黃州;這之後卻是他作品創作最多的時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將‘詞’雅化為士大夫抒寫人生感慨的工具,取得了與詩同等的地位。這些都是古聖先賢們在不完美的大環境裡找到定位,進而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就像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誠如張忠謀先生所言:「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接受不完美絕非認命似地自暴自棄,而是認清不完美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是上帝的恩典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也就不會再與人做無謂的攀比,轉而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既然我們沒辦法挑選完美的人生,就應該相互體諒,相互包容,溫柔的相待,扶持的相守,共同營造快樂幸福的人生。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那些年我們年少輕狂

前一陣子,喜愛搞怪的九把刀導演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把年少輕狂充滿爭議的叛逆行為,以蒙太奇手法誇張地表現出來;果然吸引眾多青年學子趨之若鶩,急著一睹為快。更獲得唯恐天下不亂的新聞媒體青睞,恍如置入性行銷似地不斷報導。內人一時好奇,特別打電話詢問喜愛看電影的兒子:「該片內容在表達什麼?值不值得觀賞?」沒想到兒子一口否定:「劇情不適合你們老一輩的觀賞!」很顯然地,他把我們當成一絲不苟的道學家,好像我們是在修道院長大成人似地。

論語子路篇,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俗話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人朝氣蓬勃充滿激情與勇氣,個性一向鮮明強烈,其各自與眾不同的獨特想法和作為,也正是人類歷史開創未來無限可能性的憑藉。作為學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挑戰當時一些迂腐的禁令。這讓我想起五十年代學生時期對抗髮禁及舞禁的一些趣聞軼事,或許能勾起同學及老友們的有趣回憶吧!?

猶記得當年大學新鮮人時,有位薛同學是宜蘭鄉下長大的農村青年,平時留著一頭長髮不修邊幅,一副藝術家的模樣;喜歡閱讀雜書,然後大放厥辭發表謬論,同學們都暱稱他為“蓋仙”。在某個春假過後返校的一堂體育課上,大家分組打籃球;就在蓋仙準備帶球上籃的一刻,冷不防地被防守的一方猛蓋火鍋,順勢把蓋仙的假髮給扯了下來,露出有點參差不齊的小平頭;一時惹得大夥兒哄堂大笑。在大家的逼問之下,他的室友才說出真相。原來,“蓋仙”和室友在台北車站遇到警察臨檢,員警見他一臉粗獷卻長髮披肩,怎麼瞧都不順眼;當場拉著他要去剪頭髮,沒想到“蓋仙”用力一甩,大聲嚷嚷:「幹什麼?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有身份的人耶!」年輕員警當場一愣,低聲問道:「對不起,先生!我們是奉命行事;能請問你是什麼身分的人嗎?」“蓋仙”清一清喉嚨,理直氣壯地回答:「我是大學生耶!」警察一聽二話不說,馬上將他按在坐椅上;也不勞理髮師,自己就動手拿起剪刀把蓋仙的頭髮先剪短剪亂再說。

那些年,學生除了髮禁以外,舉辦舞會也是被禁止的;想想,歷經十餘載寒窗苦讀,好不容易熬出頭成為大學生(當年大學聯考的錄取率只有兩成,能夠進入公立大學更是一成以內的佼佼者),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找機會和女生展開浪漫的交誼,於是乎舞會成為不可或缺的必要活動。

班上第一次辦舞會是利用建設公司剛建好還沒人居住的空屋舉行,幾盞小燈泡搭配搖曳的燭光,輝映垂掛的彩帶,颇有幾分浪漫的氣息。舞會前一週,每天下課後經常有同學留下練習華爾滋,布魯斯,恰恰和吉魯巴的基本步法;至於當時流行的阿哥哥和雞舞,只要抓住音樂節拍,模仿某些動物或禽類的行為,或振臂頓足,或擺頭扭腰搖臀,彼此取得共鳴自然陶醉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夕了。第一次下舞池難免有些慌亂,一心數著拍子,稍微不注意就會跟別對舞者撞在一起;還好都是同學也是菜鳥,互道對不起後又各自重新起步。有些女生不知是靦腆呢還是刁鑽,遇到不想進一步交往的男生探問芳名時,總是回答:「敝姓何,名必問。」讓男生哭笑不得,一曲舞罷就知難而退了。

有一次我們應邀參加基隆某商專在八斗子舉辦的畢業舞會,才跳了五六曲舞,就闖入五個小流氓手拿著武士刀,腳登高腳木屐,啪搭啪搭衝到唱機台關掉音響,大聲宣布舞會到此結束;大家只得沒趣地各自鳥獸散。我們一行四人遠從台北趕來,不甘心就此敗興而回;順手拿了些餅乾糖果和飲料,跟邀我們來的四位商專女生,沿著海邊走到一處較空曠的沙灘,八個人男女交錯圍坐著,沐浴在皎潔柔和的月光下,可能是光線的效果,在某個角度看來每個人不是帥哥就是美女。伴著潮汐拍打礁岩的規律浪濤聲,時而唱歌,時而說笑話講故事,反而比悶在室內舞會中來得有趣快樂多了。

比較享受的一次舞會,是應邀到中壢參加某書院女生在豪宅開的派對;所有食物點心都是餐館直接供應,各種飲料水果及冰品應有盡有,單是吃吃喝喝就很滿足。舞池寬闊,磨石子地板灑上一些滑石粉,旋轉之間輕鬆自如很舒服。其中有位林同學對我颇有好感,曾經到台北來邀我陪她去修理打字機;於是乎她的同學就把我們視為可能成對的男女朋友。在舞會上,當我偶而向她的同學邀舞時,對方不是藉故走開就是要我多陪陪林同學;這麼一來,我一整晚就只能和一個女生跳舞。女生的小心眼以及她同學自以為是的幫忙送作堆,反而讓我覺得很不自在。後來聽說她出國進修去了,就此失去了聯絡。不過我還是要感謝她,不僅讓我擁有一段青澀的甜蜜回憶,更使我有自信追求到賢慧能幹的美嬌娘。

畢業舞會算是替四年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劃下圓滿句點,所以籌備工作比較慎重。首先透過父執輩關係租借南京東路一家私人醫院的地下室,裡面設備齊全,有音響,吧檯,雅座,五彩旋轉燈以及寬敞的舞池;聽說該醫院院長熱愛跳舞,經常在此開舞會派對呢。同學中,熱心服務又不喜歡跳舞的則擔任接待員及警衛,嚴防閒雜人等進入。開舞儀式則敦請德高望重曾跟世界小姐跳過舞的沙教授主持。唯一諷刺的是,廁所在一樓急診室旁邊;每次從縱情聲色之娛的舞池上來一樓,無可避免地撞見一個個愁眉苦臉的傷患,儼然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股不平衡的愧疚感不自覺地湧上心頭。不過人總是健忘的動物,回到地下室啜一杯雞尾酒,擁著女友滑入舞池,在絢麗的彩光環繞與羅曼蒂克的氛圍下舞動著;那種不平衡的感受早已消失無蹤了。

除了舞會派對外,當年校際之間男女同學的熱門交誼活動,不外乎安排一日遊的郊遊烤肉之行;等大家漸漸熟識後,在團體活動中比較談得來的無形中就會湊成一對對的;這時候就會覺得眾樂樂不如獨樂樂,但是又怕被同儕冠上“見色忘友”的不義罪名。通常會好幾對情侶同學一起去看電影或上咖啡廳的雅座吹冷氣避暑;這樣一來,在黑暗中誰也看不到誰,既保有眾樂之名又享有獨樂之實,豈非兩全其美?記得有一次我們四對同學相約去看電影,散場燈亮時,後座有兩位女生盯著我們吃吃地笑;原來我們四位男生都有志一同地用右手摟著女伴的肩頸,整齊劃一的姿勢看起來特別好笑。

那些年,有些咖啡廳區分客層,樓下大眾化座區燈光明亮,樓上雅座一片漆黑用來接待情侶,只在入口處及廁所門口各裝一盞小燈。一人點一杯飲料就可消磨三四個鐘頭,比看電影還划得來。有一次我和小蔡各帶女伴前往避暑,我們還自備吐司,肉乾,水果及零食等充當午餐;既有愛情又有麵包,是誰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正在自我陶醉中,突然傳來一聲〝啵〞在黑暗中特別清脆,引來一陣爆笑。隔沒多久,有人不甘示弱地大聲啵起來,接著四面八方啵聲此起彼落,每對情侶都不願落人之後,當作遊戲玩起來。反正誰也看不到誰,誰又怕誰呢?!事後和小蔡談起,其實我們都是親自己的手背(你相信嗎?),只為博得女伴歡笑,湊湊熱鬧玩玩而已。或許有人因此把握機會從一壘(牽手)盜跑到二壘(親吻),那也算是美事一樁吧?

除了男女之間的交誼外,那年男同學聯絡友情就是相約打打球或偷偷玩麻將(屬於嚴格禁止行為之一 )。打球比較耗費體力,大約兩個小時就臭汗淋漓,互道再見各自回家沖澡去。打麻將可是通宵達旦樂此不疲,放長假時,連續一晝夜不離牌桌更是常有的事。平常上課時,別科系的同學有時會從教室窗口傳來小紙條邀約“三缺一”,等教授轉頭在黑板上寫公式解題時,我和小蔡已經從後門溜出;不到半小時,牌桌上已出現我們的身影正興高采烈地叫吃,喊碰,推倒胡牌了。有一次窘得很,正在牌桌酣戰,突然管區員警登門戶口調查,四個人當場傻住,一時不知所措;幸好房東太太即時出現說:「他們學生下午沒課,學著玩兒的。」一面拉著員警到客廳奉茶去;解除一場虛驚。要不然報到學校去,少則大過一支,重則留校察看呢?!

光陰荏苒,當年的輕狂少年如今已是耳順老翁;有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就會衝撞權威違抗禁令,毫不考慮後果。而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現在知道如何拿捏分寸:戒舞,戒賭,戒菸,少喝酒;一切以怡情養性維護健康為主。回首數十載前輕狂年少的生活點點滴滴,撰文藉此喚起同學老友們的快樂回憶,並希望老友們能以過來人的同理心態,用包容豁達的心情看待今日年輕人的輕狂行為,其實有些也充滿詼諧或無厘頭,只是時代不同,表現方式不一樣。俗諺:『生年不過百,常懷千歲憂;百事從心起,一笑解千愁。』生活是靠內在心靈的感受,就如一片葉子飄落,你能看它很詩意,也能看它很哀愁。若能學習培養幽默的人生觀,不但可以提升我們豁達的處事態度,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還給我們沉悶生活中帶來歡笑,使我們心胸更開闊,視野更寬廣,日子過得更幸福美滿。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共同感受, 貴在分享

當我就讀小學的時候,由於家境不太寬裕,平常都是粗茶淡飯搭些小菜,只有逢年過節才有機會嚐到大魚大肉。在一個尋常日子,喜愛釣魚的親戚送來兩條前晚釣到的海魚,當天晚餐桌上就多了一道美味的紅燒魚。雖然很好吃,不過因家中食指繁多,每人只能享用一小部分,實在不過癮。當時我就很天真地問姊姊:「如果我們家有人不吃魚只吃肉或蔬菜該有多好;我就可以吃到更多魚肉了。」還好大姐比較懂事,立刻發表她的高見:「你錯了!喜歡吃魚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品嘗一條魚的美味,才會特別好吃」;是的,長大後我終於瞭解,彼此分享美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就像喜歡喝酒的人,一定要有同好一起分享,才會喝得暢快。要是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是葷素各有所好各吃各的,彼此皆無法共同體驗對方內心的感受,就會有一種寂寞失落的感覺。

記得十多年前,電視咖啡廣告流傳著一句經典名言『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不僅讓社會大眾朗朗上口傳誦多年,更讓人覺得共同分享生活中美好的滋味,是生命中難能可貴的真情幸福經驗。上海有一家電器公司曾舉辦有獎徵答,題目是“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第一特獎是四十二吋彩色電視機。競逐者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學生,公務員甚至家庭主婦等等;答案無所不包,創意無奇不有。結果雀屏中選的答案很簡單:『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這個答案出自一位小學生天真無邪的想法。的確,誠如評審給予一致的評價:『分享的快樂,遠勝過獨自的享有。』

朋友間相處需要分享,夫妻婚姻和感情的經營,更是要學會分享。不僅要清楚認知必須讓彼此擁有各自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還要營造能讓彼此可以共同分享的經驗和興趣。藉著共同的感受將兩人相繫,讓兩人相惜;在平凡生活中體會箇中樂趣,在艱困環境下流露真情。

我有一位離婚多年的同學,有一次不知怎麼地聊到他前妻,感慨萬千地說:「你知道嗎?我和前妻幾乎沒有甚麼共同的感受和樂趣。婚後很少一起看電影,也不曾共同閱讀過一本書。我喜歡爬山游泳,她只熱衷打麻將和逛百貨公司精品店。彼此幾乎不曾交換或分享過什麼感動的心得。話鋒一轉,他又接著說:我真佩服你!在你還沒成為基督徒之前,竟然可以陪太太上教堂做禮拜長達十年之久;難怪你們夫妻心靈會有交集,實在令人羨慕。」從這位同學的自白,讓我們深深體認:夫妻間缺少共同感受的共鳴,正是促使他們離婚的主要因素之一呢!

許多虔誠的基督徒在結婚之前,通常都會找牧師請益長相廝守永浴愛河的秘訣;一位見多識廣的牧師,在會談的最後都會提醒準夫妻們:「你們不要只是愛著對方,還要一起愛上別的東西。」這別的東西當然因人而異,除了共同的孩子之外,如果能擁有共同的嗜好、如喜歡爬山、喜歡聽演講、喜歡旅遊、喜歡攝影、喜歡音樂或喜歡藝術等等,只要其中一項,就能讓夫妻的感情歷久彌新,當然如果能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更好,在心靈的成長上就更能彼此分享喜悅和滿足。

以往一般世俗對於‘成功’的說法,不外乎比賽贏過許多人獲得冠軍;或是做大官賺大錢經營大企業….等等;這樣的成功充其量只是獲得對自己有利的成果罷了。在二十一世紀百家爭鳴多元化的社會裡,真正的成功不在於你超越了多少人,而是你協助了多少人不斷地超越自己;這種利人利己的分享,才是一種偉大的成就。瑞典化學家諾貝爾死後,將他所有財產全部捐出設立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經濟以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傑出貢獻的人;他在讀小學時,成績一直是班上第二名,而第一名總是由名為柏濟的同學獲得。有一段時間柏濟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諾貝爾竟然將其在校所學作成 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結果期末考成績柏濟仍是第一名諾貝爾第二名.正因為諾貝爾從小就有開闊的胸襟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 ,後來不僅創建了偉大的事業,更留下真正成功的典範,讓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諾貝爾的豐功偉績讓我們深深領悟到:一個人的成就, 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與謀略,最重要的是他的胸懷開闊以及與人分享的態度;也就是所謂 "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 誠然是千秋萬世不易的至理名言也!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智慧地生活,活得自在

有一個人在海邊釣魚,每釣上一條魚就用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海裡。旁觀者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大魚,為什麼你反而將大魚丟回海裡呢?」這人輕鬆地回答:「因為我家的鍋子只有尺這麼長,太大的魚裝不下。」一般人一定認為這人腦筋秀逗,其實這是一種『夠用就好』的生活態度;不讓無窮的慾念攫取己心,也就是所謂的知足常樂的道理;真是有智慧地享受生活。

有一隻烏鴉打算飛往東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雙方停在一棵樹上休息。鴿子看見烏鴉氣喘吁吁飛得很辛苦,就關心地問:「你要飛到哪裡去?」烏鴉忿忿不平地說:「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聲不好聽,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鴿子好心地勸告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裡都不會受到歡迎的。」這個寓言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有些人一輩子不停地轉換工作,在每個職場待一陣子就罹患了適應不良症候群,若不離開舊有工作環境就覺得很痛苦。所以如果你無法改善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從充實自我以及自我調適的修養做起,想辦法和環境融合,在職場上自然就會如魚得水順心愉快了。還有一些人遠走他方以尋覓內心的平和 ,但如果你心中沒有平和, 縱使跑到天涯海角也不會尋得到它
;假如在你的生活中 ,凡事皆了然於胸; 也就沒甚麼地方是非去不可的了!

有一位傳教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中年婦人;一路上,婦人嘮嘮叨叨想盡辦法誣蔑他。為了避免進一步衝突,傳教士以宗教家寬容的情懷微笑面對,不予多加辯解。等到快要下車時,轉身問那婦人:「如果有人送妳一份禮物,但妳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的?」婦人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的。」傳教士笑著說:「沒錯!如果我不接受妳的謾罵,那妳就得接收妳自己的謾罵了。」說完,傳教士拿起背包走向車門,留下一臉錯愕的中年婦人一時說不出話來。

我們覺得生活過得很煩很累,一小部分來自生存的壓力,一大半源於攀比,也就是俗話所說『人比人,氣死人。』因為這樣,我們一味地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說法,失去了主見只關注於迎合他人,就會活得不快樂。其實只要保有堅定的信仰,時時充實並維持心靈的滿足與健康,別人怎麼想怎麼說都影響不了我們,還是可以活得心安理得智慧滿滿。

從市井小民發生的小故事常讓我們深深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寬容作為,更是一種高度智慧的呈現。話說在一個細雨綿綿的傍晚,一家規模不大的快餐廳裡坐著三位食客:一位中年婦人坐在靠窗的角落,一位年輕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隔壁桌則坐著一位老人,桌上擺著一支新款的手機。或許是客人不多的緣故,餐廳沒有把照明燈完全打開,所以顯得有些昏暗。當老人站起來轉身從牆上掛著的紙巾盒抽出兩張紙巾回座時,很快地發現手機不見了;他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然後立即平靜下來環顧四周。這時候年輕人正在櫃檯結賬;老人也似乎明白了什麼。馬上站起來走到年輕人旁邊,說:「小伙子,請你等一下!」年輕人肩膀顫動了一下:「怎麼了?」「是這樣;昨天我過七十歲生日,我女兒送我一支手機,雖然我並不喜歡它,可那畢竟是女兒的一番孝心;我本來放在桌上的,可是現在卻不見了。可能是我轉身時不小心碰掉到地面上。不過我眼花得厲害,彎腰對我這把老骨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能不能麻煩你幫我找一下?」年輕人剛才緊張的表情消失了,對老人說:「喔!你別著急,我來幫你找找看。」年輕人來到老人坐的桌邊,彎下身子移開幾把椅子,在附近幾張桌下搜尋一圈,然後把手機遞給老人:「您看,是不是這個?」老人緊緊握住年輕人的手激動地說:「謝謝!謝謝你!你真是不錯的小伙子,你可以走了。」

待年輕人走遠之後,中年婦人也用完餐過來跟老人說:「你本來已經確定手機就是他偷的,為什麼不報警呢?」老人微笑著回答:「雖然報警也能夠找回手機,並且給小偷一個懲罰。但是這要耗費不少時間和體力,況且最重要的是:我在找回手機的同時,也將失去比手機要寶貴千萬倍的東西 ─ 那就是寬容。」

出自於內心的寬容表現,可使滿室生春一片祥和;不僅讓人心情放鬆,拋棄對立的心態,更可以圓融地化解滿室如冰的場面。一個懂得寬容的人,深知含笑的言語最讓人樂於接受。若是仗著伶牙俐嘴口沫橫飛的辯論手段,企圖逼人就範,只是徒然激怒對方,以不理性的拳腳相向,更增添問題的複雜化與嚴重性。我們何不多以含笑的言語與寬容的情懷來面對世間的一切不如意之事,抱著渡人就是渡己的胸懷,讓這世界減少許多醜惡與紛爭?

當你的心開始懂得智慧地生活時 ,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而執著的人生,只會讓自己承當莫須有的重擔 ;若能學習放下執著 ,也就求得自在的人生!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倒著走,逆向思考透視人生

清晨在山間小道上,總會看到一二位熱愛晨運的人倒著走路。有時,我也會嘗試倒退嚕一小段路,感受那種突破傳統有如剛被鬆綁的輕鬆快感。聽說偶而倒著走會使平常少活動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鍛鍊,有利於氣血調暢,能有效消除疲勞和腰背痠痛之苦。行走時要留意運動方向及平衡感,因此對空間和知覺的感應能力也會增強。無獨有偶地,這種逆向的樂趣與意涵在ㄧ些英文單字裡也顯現出來;例如"Evil"〈惡〉,倒過來立刻變成生動活潑的"Live"〈活〉;而"Stressed"〈壓力〉倒過來看變成 "Desserts"〈甜點〉;這些字的演變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前一陣子,阿里山小火車被斷落的巨木壓擠傾覆,造成不少人員傷亡。有一個大陸旅遊團因為遲到誤了那班車,而逃過了一劫﹔大家深感慶幸沒有搭上車。讓我想起一段故事﹕有一對戀人搭巴士上山遊玩,車子進入山區某處兩人就下了車。巴士繼續行駛約一刻鐘後,突然一塊大石頭從高處墜落下來,並將巴士壓得破碎變形,乘客無一生還。那一對情侶聽到這件事後,說﹕「如果我們沒有下車,留在那輛巴士上就好了!」你聽了一定覺得很奇怪,這對情侶是不是頭殼壞了?其實他們是這樣想的:如果他們都留在車上沒有下車耽誤一點行車時間,那麼巴士很可能就趕在大石頭墜下的前一分鐘駛過,所有乘客也就逃過一劫了。這是他們懂得在事情發生時逆向思考,更是慈悲利他情懷的極致呈現。

下面一則故事,更是因為一時興起利他行為的逆向思考,不僅帶給別人快樂還引起連鎖反應,更改變了自已的命運。

話說丹尼餐廳已連續三個多月入不敷出﹔這一天晚上,丹尼決定餐廳就營業到今天了吧﹔他已無力再承擔虧損了。在晚餐的尖峰時間,店裡卻只坐著一對父子,兩人共點了一份套餐。不久,有個臉色陰沈的中年男子走入店裡;丹尼上前招呼,心想或許這就是最後一個客人了吧!不如給他一點小小驚喜或許能帶給他一點快樂。丹尼等中年男子點完餐後對他說:「恭喜你!你所坐的位置正是本日的幸運餐桌,所有餐點免費還加送甜點。」男子驚訝地看看丹尼:「沒想到我竟然這么幸運!」當丹尼為男子送上招待的甜點時,隔壁桌的孩子看了也吵著爸爸要吃甜點;父親卻說:「沒錢啦!吵什么吵!」看到了這一幕,男子就請丹尼將甜點送到父子桌上,說是將好運分享一點給他們。孩子看到甜點開心的又叫又跳﹔父親也露出笑容走到男子桌前道謝。

兩人坐下來一聊,才知男子是間小公司老闆名叫庫爾﹔而小男孩的父親原是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因公司營運不佳,今天剛被裁員了。庫爾想了一想說:「我的公司正在物色業務方面的人才,不知你有興趣試試嗎?」這位父親露出驚訝的表情:「這.....當然好啊!」在一旁聽了他們的談話後,丹尼決定再堅持一陣子,並且每天都選出一張幸運餐桌來服務客人。庫爾也三不五時帶朋友來用餐,並且和丹尼成為好朋友﹔許多人也都風聞幸運桌的事並好奇的要來碰碰運氣,而丹尼餐廳的人氣也因此越來越旺。

有天庫爾突然和丹尼聊起第一次進這家餐館的心情,他說:「其實那天晚上,我是打算飽餐一頓後,立即結束生命。因為那天我的妻子留給我一封信,信中說她再也無法忍受我工作忙碌,時常忽略她的需要;所以決定與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我那麼愛她,她卻感受不到,我對這世界真是灰心到了極點。沒想到我竟然坐到幸運餐桌,內心深覺諷刺;所以沒想太多就將幸運分給別人;當看到他人開心的回應,突然覺得自已還是有用的,於是我開始重建了自已的人生。」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丹尼雖然生意清淡虧損連連,卻能逆向思考,不顧自身的缺乏,反而無私地提供驚喜快樂給庫爾;而庫爾一時的善意行為,也將快樂接續傳播出去。這讓我們深深了解到:讓別人快樂,不僅是一種慈悲,更是一種智慧﹔它也讓我們自己得到幸運與快樂。所謂「逆向思考」並不等於逆來順受或隨波逐流,而是清楚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勇於面對,歡喜接受,絕不憤世嫉俗;以樂觀行善利他的角度思考改善解決的方法,漸漸地就會孕育出美好的結果來。

很多時候,失敗常是因為我們想太多,尤其是負面思考,讓我們變得不安與焦慮﹔我們自以為懂得思考,其實是讓思考限制了我們,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正確地思考,凡事要做正面解讀逆向思考,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順著一貫的想法或附和人云亦云的說法;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與鮮活的思維,懂得逆向思考才有機會走出困境。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遭遇挫折陷入困境,就要自己想辦法化解。時刻擁有樂觀的心態和豁達的心境,以逆向思考方式面對艱難問題,更容易讓我們透視人生;有許多事可能你經過再多的努力都無法達成,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過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祂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打開一扇窗。有些創痛令人傷心欲絕,若能保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假以時日,時間會慢慢治癒傷痕;就像雨不管下得多大,連續下了好幾天,總有雨過天晴的時候。不論遇到任何困難,最重要的是要以積極豁達的人生觀去面對它,解決它;結果不管能否盡如人意,最後都得放下它;讓心無罣礙,活得隨意自在。這不只是宗教修養而已,實則放諸四海而皆準,尤其是職場更是受用無窮。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祝福與咒詛

有一則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地區一個家庭;老牧羊人和妻子有個兒子,這個兒子從小就喜歡玩,不喜歡上學也不喜歡幫忙牧場的工作,帶給他們許多煩惱;後來甚至離家出走,音訊斷絕將近四年。老牧羊人和妻子忍受不了長期思念的焦慮痛楚,急需獲得舒解;就去請教村莊中一位有智慧的長者。這位長者在聽完牧羊人的訴苦後,看著他說:「你已經咒詛兒子多久了?」牧羊人很訝異,說:「你說我在咒詛兒子,這是甚麼意思?」長者回答:「所謂咒詛的意思,就是數落另一個人的不是。你剛才一直都在告訴我有關你兒子的不是;這樣咒詛多久了呢?」牧羊人低著頭說:「是的。從他出生到現在,對他,我從不曾說過一句好話。」長者說:「現在我要挑戰你們夫婦倆,在接下來兩個月,當你們想到這兒子時要祝福他,求上天賜福給他。要是談到兒子時,要記得他好的一面,說他的好話。」此後,每天臨睡前晨起後,夫妻倆都為兒子禱告,求上帝賜福予他。談起兒子時也嘗試記得兒子的優點。這樣過了十天後,兒子竟然打電話回家說:「爸爸,我真的不確定我為何會打電話給您;過去一星期我一直想起您和媽媽,我只想知道您們好不好?」牧羊人說:「兒子啊!我真的很高興你打電話來。」他們在電話中聊了幾分鐘後,父親邀請兒子週末回家聚餐,兒子也欣然答應了。

週末,兒子終於回來了,穿著破舊的衣服,留著一頭又亂又長的頭髮。妻子心中不捨,趕緊上前擁抱兒子;而父親這次也以接納的態度面對兒子。他問了ㄧ些問題,兒子也一一回答;要是說到ㄧ些對的地方,牧羊人也會給予肯定。餐後,兒子提出要求希望能在家中過一夜,父親也很高興的同意了。那晚,父親來到兒子房間,坐下來對兒子說:「孩子,過去多年來我對你很不好;你願意原諒我吧?」兒子說:「當然!其實我也常惹麻煩,也希望爸能諒解?」然後他就抱住父親;他們的關係從此開始和好。當牧羊人回房躺在床上時,才猛然驚覺當他們夫妻倆停止咒詛兒子而以祝福禱告上帝取而代之以後,情況就開始有了極大的轉變。

這故事讓我想起路加福音十五章主耶穌對仁慈父親的比喻:某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把分得的產業賣掉帶著錢離家走了。他到了遙遠的地方,過著揮霍無度放蕩的生活。當他花盡所有的一切,那地方發生了嚴重飢荒;他去幫人看豬,卻沒有人給他任何東西吃;後來他醒悟過來,就動身想回父親那裡討口飯吃。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愛憐緊抱著他。兒子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您,我再也不配做您的兒子。」可是父親吩咐僕人說:「趕快拿最好的衣服鞋子給他穿上,戒指給他戴上。把那頭小肥牛宰了,讓我們設宴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這位慈愛的父親把兒子離家出走看作是迷途的羔羊,沒有咒詛怨望只有不停的祝福;終於等到迷途知返的兒子。

不論是從聖經的教誨領悟或是真實故事的體認,都讓我們理解到:“父母可以是兒女祝福的天使,也可以是咒詛兒女的撒旦。” 若是父母罵兒女好吃懶做沒出息,他至終就有可能成為好吃懶做沒出息;要是父母稱讚兒女有愛心肯努力,他很可能因為常常受到激勵而變成一個肯努力有愛心的人。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的理論中已經被證實,也是一種同理心的昇華,最能展現一個人教養及內涵的情操。就像幾年前台中市長胡自強的妻子因車禍重傷病況垂危,藉著大家的祈禱祝福,產生ㄧ股巨大的【念力】,最後胡夫人也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脫離險境。

既然咒詛不能讓今日變得更好,只會讓明天變得更糟;那麼咒詛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徒然折磨自己罷了。若能對身邊的人多一點關懷,多一點祝福,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過程中漸漸忘記過去的陰霾,看到明天的希望。若是把人生中遭遇到苦難視為上帝的祝福;我們就能將苦難化為春泥,從種種考驗中獲得新生,成為一個更有福氣的人,也活得更加精彩。

聖經羅馬書十二章記載:「要祝福迫害你的人;是的,要祝福不要咒詛。」以弗所書四章也提到:「不要在言語上傷害別人,只要說幫助人造就人的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所以當我們願意祝福,而不是咒罵數說不是時,上帝也會看重我們的祝福。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栽甚麼種就會結甚麼果;如果撒下咒詛的種子,日後收成必然是咒詛;若是撒下祝福的種子,我們的收穫也會是祝福。我們要以同理心,藉著祝福而非咒詛,來解決一切人際關係的複雜難題。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談輸贏

有句名言說得好:「有時候你贏了,但其實你輸了!」相信許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候你贏了面子,但卻輸了裡子;有時候你贏了職位或金錢,但卻輸了健康或自由。有時候你贏了好處,卻輸了友誼。”

幾年前,我有一個好朋友新居落成,夫妻倆非常高興,多年來的辛苦終於有一個比較滿意的窩,但是為了添購傢俱卻是爭吵不休;單是要買布沙發或是皮沙發?沙發要甚麼顏色、樣式就討論不完。女方收入高口才又犀利,男方是公務員個性剛毅木訥卻也不是那麼容易說服;有一晚本來要去餐廳吃大餐慶祝一下,不知是誰先提到傢俱,就這樣鬧彆扭僵持了一個小時;後來老公覺得有點口乾舌燥肚子又餓,忍不住感慨地對老婆說:「老婆,就算妳講的道理都對,但為了辯贏我,有必要毀掉一整晚的氣氛,大家都不愉快。這樣值得嗎?」是的。家是用來談情說愛,卻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你要是贏了辯理卻磨損了愛情,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另一個故事是:我有一位羅姓同事,之前他在一家外商航空公司服務;他和同期考進公司的小章相處甚為融洽,常一起吃吃喝喝唱唱KTV或打打小麻將,偶而發發牢騷罵罵主管解悶。沒想到自己的一些壞習性卻讓同事小章拿去跟主管打小報告;就這樣在一次升小主管的競逐中,小章靠著逢迎拍馬和打小報告的功夫,竟然捷足先登了,兩人的友誼也因此沖淡了。一年後,洋洋得意的小章利用休假瞞著老婆帶女朋友到新加坡逍遙去,卻和老婆說是去倫敦總公司開會;那知老婆臨時有事要連絡他,打電話到公司詢問怎麼連絡倫敦的小章,無巧不巧電話轉到小羅手上,小羅很客氣也很清楚的給了她小章新加坡住的飯店名稱和電話.............。

人生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必須贏得各個不同階段不一樣的競賽;然而,獲勝者往往不是專業技巧最好的。以下的故事讓我們覺悟成功不只是技巧要好,還要懂得善用謀略,才能符合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固然努力爭取勝利能激發鬥志,但是如果輸了也要瞭解為什麼輸?
話說在一個遙遠的國家,有兩位手藝高明的木匠,難以分出高下。一天,國王突發奇想,把兩位木匠找來,為他們舉辦一場比賽,限時三天,看誰刻的老鼠最逼真,誰就可以得到冊封為‘全國第一木匠’以及許多貴重獎品。三天後,國王把大臣全部找來,一起作這次比賽的評審。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現,甚至連鼠鬚也會抽動。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則只有老鼠的神態逼真,卻沒有更具體細膩的老鼠形貌。大臣們當場一致認為第一位木匠獲勝。但第二位木匠馬上抗議評審不公平,他說:「要判斷誰刻的最像真的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因為貓看老鼠的眼光比人要精確多了呀!」國王想了一想,覺得有道理;立刻命令屬下從後宮帶來三隻貓。當貓一被放下,馬上不約而同地撲向那隻看起來比較不像老鼠的【老鼠】,使勁的啃,咬,搶,互不相讓;而那隻栩栩如生的老鼠反而被冷落一旁。
事實擺在眼前,國王只好把「全國第一」的冊封給了第二位木匠。事後,國王私下問木匠:「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貓認為你刻的是老鼠呢?」木匠回答:「報告大王,其實很簡單,我只不過是用魚骨頭刻了那隻老鼠罷了!貓在乎的根本不是像或不像,而是那腥味呀!」認真而且刻工好的木匠,一定沒有想過竟然有人是靠這樣獲勝的吧?!我們不是也常遇到這樣的事情?看你在乎的是甚麼!

人總是活在輸贏之間,贏的時候好比是浪潮起時的喧嘩澎湃,輸的時候就像是浪潮落時的唏噓嘆息。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然而「塞翁得馬,又焉知非禍。」不要把輸贏看得有如背水一戰生死存亡那麼嚴重。生活上難免遭遇困難和挫折,不能只是一味地抱怨,沉淪和絕望。我們要擁有那種「勝不驕,敗不餒。」的情懷,想想人生就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一方面學習新的事物吸納別人成功的經驗,一方面淘汰自己失敗的元素以及壞習慣。要知道人生最美的是奮鬥的過程;一味地計較輸贏,只會增生煩惱,讓自己過得不快樂。你說不是嗎?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從取捨談人生

人之初生,先要取得生命所需;幼年時期,須要取得食物,取得父母長輩的愛,以求身體與心靈的正常成長。隨著年齡的漸長,還要取得知識與做人的道理,才能明辨是非知所進退,在社會上得以立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常常看到社會上有人為獲取利祿而捨健康,甚至為爭取權位而捨性命。古聖賢有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武俠小說上則常讀到這樣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中大小事的取與捨呢?

江南林則徐故居書院牆面上有一段名言:「子孫如我者,何需留財;賢而多財,聚財喪志。子孫不如我者,何必留財;愚而多財,因財敗德。」我們也看到西方ㄧ些大企業家和慈善家,把他們大多數的財富捐出來造福社會人群,子孫也都很爭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反觀台灣一些有錢人遺留大筆財富給後代,反而造成子孫不肖兄弟鬩牆母子反目等醜聞不斷。

我們也常看到市井小民因為生活上的一些不捨造成的損害,而懊惱不已。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有一個簡單的蘋果定律說得好:〝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捨不得拋棄而揀壞的先吃,好的最後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蘋果。

有一段牧場主和獵戶的小故事,發人深省,颇能闡明「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話說有一牧場主飼養許多羊,鄰居是個獵戶養了好幾條獵犬,這些獵犬不時躍過柵欄襲擊小羔羊;牧場主一再抗議,獵戶每次都口頭答應改善;但隔沒多久,歷史又再重演。牧場主忍無可忍就去請法官評理;法官聽完事情原委後,就教牧場主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回去後,牧場主就照法官所說挑了三隻可愛的小羔羊,送給獵戶的三個兒子。這三位小朋友非常高興,一放學就和小羔羊一起玩耍遊戲;獵戶看到這情況,怕他們被莽撞的獵狗所傷,就做了一個大鐵籠把狗全關起來。這樣一來,羊群就免於被獵狗襲擊的危險;獵戶更投桃報李地送ㄧ些野味給牧場主,牧場主也慷慨地煮些美味的羔羊肉回報。此後,兩家就變成很要好的朋友。

如何學習培養割捨的情懷呢?我有三個建議;

首先就要拋棄等待的包袱。常聽人說等到賺足存夠幾千萬就要退休,等到退休就要去環遊世界或到東部山區買塊地當農夫去....等等;結果有人常常因為體力透支等不到退休,卻等到了告別式。所以說,等待,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不要輕易放棄本不該放棄的,更不要固執地堅持不該堅持的。計劃常常趕不上變化,更何況歲月是不等人的。

其次要有無所期待的胸懷。如果期待落空或是結果不如預期,我們往往會抱怨生氣,甚至暴跳如雷;期許越高失望就越大,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不理智行為。要知道如果有人捨得讓你生氣傷心,就根本不會在乎你是否失望落淚。所以看得開一點,傷的就少一點;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給激怒。不如以無所期待的態度對待他人,才能免除無謂的痛苦。

最後要放棄操控的心態。我們往往因為擔心害怕而試圖操控他人,尤其是對待我們的子女。像我有一個朋友對家裡的大小事情甚麼都要管,這是挺累人的;偶而他會擔憂地說沒有他怎麼辦?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誰都照舊,地球照轉,別人照活,太陽月亮依舊如常起起落落。西方有句諺語:「墳墓裡到處躺著自以為天下非他不可的人物。」世界不停地向前走,再偉大的人物,都只不過是道上的小石子而已。所以我們要會適時地放手,給予子女成長空間,培養自主判斷,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位哲人就根據個人的生活態度及修養,很有哲理地分析出下列六等人的可能壽限:
1) 經常找氣生的人,叫﹝小心眼的人﹞,活50歲左右。
2)經常讓別人生氣的人,叫﹝下人﹞,活60歲左右。
3)自己經常生氣也經常氣別人的人,叫﹝俗人﹞,活70歲左右。
4)經常讓別人生氣卻不太生氣的人,叫﹝偉人﹞,活80歲左右。
5)不論別人怎麼生氣也能淡然相處的人,叫﹝高人﹞,活90歲左右。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的人,叫﹝真人﹞,能活100歲以上。

這樣的分類法既有趣又合邏輯,相信有智慧的人看了都會同意地會心一笑。而那些人生閱歷豐富的人看了必然感慨系之。所以為了要長壽,要提昇成偉人甚至高人乃至真人;我們的心要不過慮,不生氣,不惱怒;怒則傷肝,傷肝就要發病。不要動肝火發脾氣,要有涵養,要樂觀處世,酒色財氣都不取,風花雪月不沾邊,順其自然,無欲長樂,活到耄期。

有位賢者說:「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智慧;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悟性的人捨不得。少年時捨其不能有,壯年時捨其不當有,老年時捨其不必有;除了慈悲與智慧,萬物皆可捨。」你在乎的越多,心裡就越生氣,懊惱不已;你捨棄得越多,內心就越平靜,充滿喜樂。所以說,人應該要懂得「有捨才有得」的道理。捨的越多,煩惱越少;捨的有意義對社會有幫助,人生就越平順快樂。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自以為認識的人,自以為認識的世間,有成見,不知足,就會有負擔,就不可能開心。若能將它歸零,重新再認識,你會發現原來,一轉念一領悟,就是全新的生命,愉悅的人生。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我終於受洗了

聯合副刊有篇文章 ─ ‘視野’,作者葛瑞絲;敘述一位癌症患者尋求重生失敗的過程;個人覺得深受感動,該文章內容稍微長一些,為縮減篇幅略作修改摘要如下:

有位牧師以“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為主題,花了三天三夜把五週來的講章準備好。那知從開講第一週到第四週講道中,他都瞥見有一個人四週來一直在打瞌睡;那個人時而清醒時而閉目養神。到了第五週已是這系列主題的最後一單元,牧師神情愉快講起道來格外輕鬆。講道接近尾聲,他突然想起四週來睡得搖頭晃腦的那個人怎麼不見了?雖然看著令人惱火,但突然消失,反而讓人有點不習慣。

會後,牧師回到辦公室,找來同工探詢;才知那人叫黃有維,某大學副教授;因為看到好消息電視台,覺得基督教很好可以引領他到天父那裡;就連著幾週上教堂參加崇拜並且要求受洗。本來同工要介紹小組給他並邀他上主日學,等他對聖經有所了解後再安排受洗。他卻都說無法參加,看起來他不是挺有誠意的。而牧師也曾說過:「對於沒有誠意的人,不用浪費太多時間。」所以就沒有太多理他。

同工離開後,牧師想了一下,就拿起電話撥到黃公館,結果並沒有人接聽;再看看上面登記的地址就在教會附近。這時窗外雨越下越大,雨滴不時地拍打著窗戶,牧師頓覺心慌慌地坐不住。就撐了一把愛心傘步行來到黃有維家。這是一棟獨立的三層樓透天厝;按了幾下門鈴等了一會兒,絲毫沒有動靜。正準備離去,不遠處有一小群人走過來,神情哀傷,個個身穿黑色衣裝,在雨中更顯淒清。其中一位面容慘白的年輕女子注意到牧師:「請問有何貴事?」牧師客氣地問:「請問黃有維先生住在這裡嗎?」他這一問,所有人都轉頭看著他,表情訝然,彷彿這是外星人的用語。【黃有維,男,32歲,於某月某日凌晨五點因肝癌逝世…】牧師望著手上的訃文一陣發呆。「他原本應該來得及受洗的!他能到天父那裡去嗎?」家屬急切地問著牧師。牧師在雨中漫無目的胡亂地走著,想到自己在主日講台上常引用聖經約翰福音14 章6 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而今,他知道自己已然竄改《聖經》:「牧師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是藉著牧師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雨一直不停地下,教會裡,同工們焦急地等著遲遲未來開會的牧師......。

好像是上帝安排的,我無意中卻在適當的時間把這一則故事傳給遠在美國的趙姐妹。她讀完後當天就給我回信;原稿摘錄如下〝感謝你寄這篇文章給我,我姐夫因為肝癌三天前已經過世了。他原本是一位佛教徒;他曾經一再的催我請牧師讓他受洗,還好我辦到了。但是心中一直疑惑,感覺他好像只是因為基督的拯救是免費的,所以才要受洗,根本不是出於相信。看到這篇文章,我相信神是接納我姐夫的;是我的思想不夠聖潔。因為這篇文章,我得了來自神的安慰與教導,感謝這又真又活的神。〞上帝引導我們的作為真是太美妙了。

兩千多年前,當耶穌被逮捕釘十字架時,眾多追隨者都感到絕望,門徒們也失去了盼望,彼得甚至三度否認跟耶穌是一夥的。但在第一個復活節的早上,他們的希望重燃;因為他們發現封住墳墓的大石頭已被挪開,耶穌已復活了。耶穌隨即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又向在密室中聚集的門徒現身。他的復活帶來了生命和希望,讓門徒們喜出望外,也恢復了信心,重建了生命。

很巧的,前一陣子看了一則關於邏輯學的故事,也讓我對所謂上帝的存在與否更有深刻的領悟;故事內容大致上是:有位哲學教授在課堂上故意刁難一位基督徒的學生:「某某同學,你是基督徒嗎?」「老師,我是。」「我問你上帝是不是善的?是不是全能的?祂無所不能,對嗎?」「對!」「如果班上有同學病了,而你有能力醫治他,你會醫治吧?」「我會。」「你見別人有難,便去幫助;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這樣,只有上帝不幫忙。我弟弟是基督徒,他患了癌症;懇求上帝醫治,可是他死了。你說上帝是善的嗎?你怎麼解釋?」沒有回答。「魔鬼是善是惡?」「是惡!」「那怎麼會有魔鬼呢?」「是…是 …上帝造的。」「世上所有的一切包括惡都是上帝造的,對嗎?」「是的。」教授接著說:「根據科學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瞭解是用五官;請問這位同學,你見過耶穌沒有?聽過他的聲音嗎?可有嚐過他?嗅過他?你有沒有用五官來感覺上帝?」「老師,我想沒有。」「科學上強調的是求證,實驗和示範等方法,根據這些方法,你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對不對?」這位老師反覆以邏輯的方法企圖來證明上帝是不存在的。正當這位基督徒學生感覺招架不住時,班上另一位同學舉起手來,問:「老師,我可以發言嗎?」「當然可以。」「老師,世界上有熱也有冷,對嗎?」「當然。」「老師您錯了,冷是不存在的。熱是一種能,可以量度。氣溫可以下降至零下458度,即一點熱也沒有;也就是到了極限,不能再降溫下去。所以冷不是一種能量,只是用來形容沒有熱的狀態;我們無法量‘冷’度。」學生繼續說:「老師,您剛才說的是”二元論”;您把上帝看作一件物質般來量度,但科學卻連一個‘思維’也解釋不了。把死亡看作和生命對立,是對死的無知;死亡不是生命的反面,而是失去了生命。而所謂‘惡’也就是失去‘善’的狀態!就是因為我們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才有選擇的自由呢!」同學們一陣譁然,待大家安靜下來;該同學說:「老師,請恕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班上有誰看過老師的腦子?誰聽過老師的腦子?誰摸過?嚐過?或聞過老師的腦子?」沒有人有這種經驗。學生接著說:「那麼我們能否說老師沒有腦子呢?」,老師有點惱羞成怒ㄧ時說不出話來…。

這雖是一段腦力激盪帶點詭辯的故事,卻也讓我領悟到宗教是一種信仰,是屬靈的,是無限的,是信與不信的問題。絕不能夠以有限的物質性的科學來測量,以及實驗及求證的。感謝主!歷經十載跟隨內人上教堂參加崇拜及一些靈修活動,不時感受到她那寬容的基督徒情操潛移默化,此外,在教堂中王牧師、陳執事、陳教授、戴老師…等幾位求道有成的弟兄也常鼓勵我並且指點迷津,更重要的是他們都能身體力行合情合義不逾矩的基督徒生活,令我感佩之餘,更堅定信心於2011 年7 月3 日在台北懷恩堂接受浸水禮,獲得重生。

柳宗元在﹝永州八記﹞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記述他玩遍永州附近的名山勝水,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所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待飽覽西山的美景之後,卻頓悟「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這次受洗,重生為基督徒;承蒙各地主內兄姐餽贈為數不少的靈糧書籍,不僅讓我深覺對聖經所知有限,也令我感同柳宗元的〝未始〞頓悟,仿如井底之蛙剛跳出井口的感受。如今藉著踏入基督徒的門檻,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聖經的奧義與主耶穌的教誨。在此,我要感謝浸禮當天台語堂三位詩班男聲主唱:陳教授,陳處長和戴老師的詩歌祝福;也謝謝到場祝福並贈送禮物靈糧的主內兄姐們及親朋好友,相信你們的熱情及靈糧對我未來的靈修會有不少幫助。願上帝賜福給你們以及家人,我這樣禱告著。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談寬恕

聖經約翰福音記載:“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位行淫被逮的女人,問耶蘇:「老師,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摩西在法律上命令我們,這樣的女人必須用石頭打死。你認為怎樣?」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說完,就彎下身子在地上寫字。眾人聽見這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溜走,沒有人敢拿石頭打那位婦人。”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些群眾是否寬恕了那位婦人,但是,可以確信的是每一個人都自知曾犯過錯,傷害過別人。

在傷害者與被傷害者之間,常存在著兩種極端的對待關係,那就是:憎恨與寬恕。教宗若望保祿在1984年一月某日清晨曾親臨羅馬監獄陰暗的牢房中,探視意圖刺殺他的兇手艾格卡(Agca);教宗握著這個曾把子彈射入他胸膛的罪犯的手,寬恕了他。這對於地位崇高,追求犧牲、奉獻、以德報怨偉大情操的教宗來說,寬恕並不是一件難事。可是對於我們ㄧ般凡夫俗子而言,寬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自然的事;它似乎違反了公平正義原則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的儒家古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相對地,多少也曾經歷過因別人犯錯而受傷的經驗。這時就面臨兩種抉擇:我是要讓憎恨永遠烙印在記憶中,不斷地喚起痛苦的經驗來‘修理’自己;還是希望傷痕能早日痊癒,轉化為有助於未來生命發展的力量,繼而以樂觀理性的態度迎接往後的生命;我想絕大部份的人在理性上會選擇後者,但在感情上卻會經歷一段掙扎的歲月。無論悲痛或快樂,既然日子還是要過下去,何不打開胸襟,伸出寬恕的雙手,擁抱快樂希望呢?!誠如聖經主禱文所啟示的:〝饒恕我們對你的虧負,正如我們饒恕了虧負我們的人。〞

在生活週遭,我們不難看到許多人基於憤恨激動的情緒,一心要讓傷害自己的人遭受同樣的痛苦,採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舉動;可是這樣報復的結果卻完全不如所願,永遠不能達到公平;傷害與受傷害的兩方,痛苦指數不斷地互有升降,既無法平衡也永不止息,冤冤相報何時了?印度聖雄甘地說得好:「若是整個世界都是以眼還眼,那麼全世界都是盲目的。」惟有寬恕,才能使我們自受傷害的痛苦中解放出來,締造新情境,使傷害與被傷害者都能重新調整彼此的關係。如果你不願寬恕,時時想到你所受的這些傷害,無疑的你將成為痛苦記憶的囚犯,被拘禁在你自己所造的樊籠裡。原本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你卻ㄧ再地讓痛苦在你的心中折磨自己。

著名的心理醫師費南(Franz Fanon)曾寫道:「救贖的力量來自發乎憎恨的暴力;暴力有滌淨的力量,能使深受不公平傷害的犧牲者,忘卻自卑和絕望,使他不懼怕任何事物,並恢復信心。」我相信恨意確實能使軟弱的人產生有力量的感覺,然而它就像快速的充電池一樣,只能短暫用來應付緊急事件;但隨著時間的增長,它也像海洛英,效力絲毫不可靠;反而在動機消失後,使他比以往更加脆弱;不僅無法自行創造超越痛苦的生活,甚至懊悔ㄧ世,頹廢一生。

有人說在無奈徬徨的時候,忽然的忘卻,忘記一切不愉快的記憶,該是多麼大的ㄧ種幸福。這跟藉酒澆愁一樣,短暫的遺忘只是逃避ㄧ時,酒醒後更加痛苦不堪。感謝上帝,我們並不會把ㄧ些微小的傷害都放在心上,但有些痛徹入骨的舊創,就像衣物上難以清洗的污痕,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得痛苦更清晰,使得身心更憔悴,使得愛變恨,情變怨.......。

有一段古猶太經文說:「有人犯罪傷害了你,若他深自悔恨,並向你表白,就該寬恕他...;但若他恬不知恥,甚至繼續他的惡行,你仍應從心底寬恕他,讓神去裁判,懲罰他。」我們不能使傷害者悔過,他們該為自己所作的傷害負責;但若我們不寬恕,就不能使自己從傷痕中痊癒。因此,我們必須為自己要更健康的活下去,寬恕那些不知悔改的人。而他們悔改與否是他們自己的事。這樣的結局雖然有些不太圓滿的感覺,然而,就像未綻放的花苞,不僅有其美麗動人之處,更是充滿希望;又如爬山不到頂點,中途攀爬過程還是可以體驗美妙的登山之樂。就寬恕而言,並不因為對方沒有回應而減低其價值。寬恕只是一種過程,它需要時間,需要瞭解,更需要有高度智慧的作為;其中一部分是治癒受傷者的痛苦記憶;如果傷害你的對象毫不在乎,你也不須在意,因為你寬恕他人也釋放了自己,不僅求得個人內在心靈的平衡與寧靜,還可以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廣闊浩瀚的人際交流中。


P.S.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in memory of that I was reborn as a Christian
          at July 3rd 2011 on Grace Baptist Church,Taipei.
          May God bless all my good friends, As well as those who read this article.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沉默,有時候是一種智慧

有一句諺語說"沉默是金",我卻覺得沉默更像是一座金山,只有在需要時打破沉默才能開採它;在適當的時候能保持沉默,暫時克制ㄧ時衝動出口的快意,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就像二十世紀藝術大師齊白石的畫像題詞:〝你罵我,我也罵你,我想有來有去公平交易;不如你罵我,我不罵你,才能有事沒事。〞不愧是追求真善美的大師,早已悟出沉默的智慧。

如果家人或好朋友聰明ㄧ世糊塗ㄧ時,貪求暴利投資類似老鼠會的組織且不幸成為最後一隻老鼠,或受理財專員誤導購買雷曼兄弟的連動債而導致財富重大損失;這時候面對他們的慘痛遭遇,多說其實無益,反而沉默才是最好的策略。其實犯錯者本身早已滿腦子懊惱,也必然會從失誤中得到教訓,沒有必要再給他補上一頓鞭子;說些:「我早就告訴你那個人不可靠.....」之類的話,這比罵他白痴還令他難受,徒然製造雙方的裂痕。

情緒智商高的人懂得如何處理突發的危機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如果你真的尊重珍惜感情的價值,就該在親友倒霉遭受巨大挫折時伸出援手,幫忙化解ㄧ時想不開的鬱悶心結。或許我們的聰明才智無法做到「一席話解千愁」的境界,但是"傾聽"卻是反掌折枝,人人可為的最佳安慰模式。真誠的傾聽讓對方情緒得以自發性的排解,比起替他義憤填膺或亂出點子來得聰明有效多了。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當朋友正遇到重大打擊或哀慟欲絕的時候,你還要滔滔不絕;自以為懂得人生大道理,其實可能正好去揭了人家好不容易結痂的傷疤;或是讓他那起伏不定的心海更加波濤洶湧。這種場合,就像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說:「智者多數不知道如何說話,說話者多數不是智者。」也有智者談到:「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直視對方的眼睛,微笑,沉默。心情不好時,不想跟人招呼,點頭微笑,默默逕行。」所以說,最好的安慰就是無言的微笑和傾聽。

下列兩段故事颇發人深省,也說明有智慧的父母才真正是孩子的福氣。
(1) 布朗先生正在庭院教他五歲的兒子安迪使用剪草機,父子倆剪得正高興時,父親進門去接電話;留下五歲的安迪自得其樂地推著玩,一不小心把剪草機推入父親最心愛的鬱金香花圃;ㄧ會兒工夫,已經有兩公尺長的花圃慘遭蹂躏。布朗先生出來一看,臉色鐵青馬上衝過去先關掉機器,然後高高舉起拳頭....;這時跟在後面出來的布朗太太,看到一片狼藉的花圃,馬上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當下拉住老公手臂小聲溫柔地笑說:「老公!別忘了我們現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養孩子,不是栽種鬱金香。」布朗先生聽了,即刻鬆開拳頭,轉而回頭擁吻布朗太太,並且把一旁早已嚇呆的安迪擁抱入懷,加以安撫一番。

(2) 有個小朋友問他媽媽:「為什麼我同桌的賴同學每次考試都考第一名,而我怎麼考都在第二十名上下。我們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做作業,為什麼我總是比他落後,是不是我比別人笨?」媽媽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後來幾次考試,孩子從第21名 - 17名 -15名,慢慢進步中,也ㄧ再問了同樣的問題。雖然感覺到兒子的自尊心正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她也不願意隨便用不努力太貪玩之類的話來搪塞,甚至誤導孩子。只能智慧地在沉默中努力尋找適當的答案。直到兒子小學畢業,她帶他去海邊漫步;母子倆坐在沙灘上,母親指著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們說:「你看,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麻雀總能迅速地起飛,拍打兩三下翅膀就直竄入天空。而體型較大的海鷗卻顯得相當笨拙,牠們從沙灘飛上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越大洋的還是海鷗。」現在這個兒子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因為他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第一志願的大學了。這位母親在找尋到適當的答案前,寧可保持沉默,也不願意說ㄧ些令孩子洩氣喪志的話;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境下,最後終於交出優秀的成績來。

每個家長都期待子女成龍成鳳,然而在面對子女〝不爭氣〞時,又有幾位父母能抱持理智、瞭解與同情的心態?相信有不少家長會因為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而對孩子咆哮斥責,或威逼利誘,更甚者拳打腳踢毒打一頓;結果常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對學習產生害怕或厭惡感,功課表現自然越來越差;嚴重者,因信心崩潰而逃學,甚至離家出走。所以,為人父母者要先做好情緒管控,以一種平和的心境,一種智慧的視野,保持適當的沉默與寬容;才能啟發與拓展孩子內在的潛能。


與大家共勉之~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山居園景

社區的櫻花樹

自從退休後搬到山上來住,除了有個庭院可供隨意蒔花植草,後山還有一座小瀑布,另外有一小段產業道路通到幾間鐵皮農舍即戛然而止。每天晨運沿著山林小道登高,除了偶而山風掠過樹梢激起枝葉互相拍打的颯颯聲,間或伴著一陣鳥兒呼朋引伴的鳴叫聲;到這兒來爬山或做晨操的人不多,整個空間彌漫一片安靜祥和的氣氛,感覺就像是漫步在自家的後院花園似的。

瀑布旁的美人蕉
通往瀑布的山路
大家都說寶島四季如春,確實台灣的氣候不像高緯度地區的四季那麼分明。而山居歲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搞園藝就是玩電腦或充實心靈的糧食,就像現在流行的‘宅男’一樣,很容易忽略季節的更換。還好山區草木繁茂花樣繁多,隨著節氣的更迭,引導不同的花季各自綻放當季的花朵,好像在告訴我們現在到了甚麼樣的季節了呢?!

今年春節和內人從紐西蘭旅遊歸來以後,看到後院的山櫻花早已花苞滿枝頭,過了一個禮拜,紛紛綻放朵朵淺桃紅色櫻花,非常漂亮,散發出一片喜氣洋洋的春節氣息。這讓我想起四年多前接母親來家裡奉養時,櫻花樹旁還有一顆桔樹開了許多小白花;只見桃紅櫻花伴著雪白桔花隨風搖曳,非常賞心悅目;尤其當彼此花瓣都掉落滿地,紅白交織相互點綴,就像一條繡著美麗圖案的波斯地毯。高齡的老母親見了非常高興,直嚷嚷:「足水耶!足舒適耶!」〈台語〉。如今桔樹早在一年多前被害蟲蛀蝕枯乾而亡,而年邁老媽也在去年教師節過完百歲誕辰後仙逝。回首往事,觸景傷情,心中不由得ㄧ股感傷翻驣不已。

光陰荏苒,很快地來到淡淡的三月天;山坡步道兩旁一叢叢散布四處的杜鵑花,展開色彩繽紛的笑容向路過的登山客報春!數十隻美麗的花蝴蝶,有黃的、黑的、紅中帶黑斑點及雜色的,紛紛展動美艷的雙翅,不停地來回飛舞於各處花叢間;美妙的舞姿搭配艷麗的色彩,更增添了不少春意盎然的動態美感。返回家裡,後院的含笑樹也不遑多讓地綻開數百朵外形酷似超小型芙蓉的乳白香花;有些早熟的花瓣散落一地,清風徐來,揚起一陣濃郁的花香;引來好幾隻蜜蜂忙著飛躍在花朵間採蜜;我也趕緊準備剪子和袋子扮演採花郎,有花勘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把摘下來的香花分裝數個小塑膠袋,送給親朋好友分享大自然的清香;自己也留下一部分裝在半透明的玻璃碗內,再去摘一朵盛開的黃玫瑰插在小花瓶,然後將兩者並列茶几上,既美觀大方又清香撲鼻,朋友見了都讚不絕口。

罕見的六辦&七辦桐花
四月起苗栗縣政府已開始在電視上宣導桐花季的活動;五月上旬,我們走在後山的林蔭小道上,不時看到油桐花瓣恍如初雪般零零落落地旋轉飄下來。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竹蜻蜓,ㄧ時沉醉在往日情懷中,不知不覺就看得出神了。內人則是在滿地雪白的花瓣堆裡,好不容易找到兩朵六瓣的花兒,準備帶回去壓成乾燥花作紀念。油桐花壽命很短,花開後約一天就會自動脫落,ㄧ般都只有五個瓣,六瓣的非常少見;我也曾經看過四瓣的,長得比較小朵,可能是還沒長大就急著想離開母樹出走吧!

到了六月,天氣漸漸轉熱;院子裡的茉莉花也跟著熱情奔放地敞開花瓣吐露花蕊。這一盆花真是老當益壯,從我兒子小時候就已栽種,寒來暑往將近三十載。以前擺在公寓陽台,雖有陽光照射也定時澆水,卻從不曾有花苞冒出來。四年前隨我們移居山上,擱在院子欄杆邊;如今樹根從盆底鑽入院子的土壤裡,吸收更多的養份;不僅枝葉沿著鐵欄杆蔓延出牆外,去年同ㄧ時期才開始結了許多花苞,沒幾天就陸陸續續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茉莉花。我很喜歡它那幽微的清香,每當花開時就會摘ㄧ些放在木雕的小酒杯中。閒暇時,捧著裝飾用木酒杯湊近鼻尖,微微吸取幾口茉莉幽香,心情頓時清爽起來,家事的勞累也暫時消失無蹤。隨後啜一口高山烏龍茶,一股莫名而知足的幸福感油然而起,真是愜意極了。

前院盛開的矮仙丹
夏日炎炎正好眠,這時候大部份的花樹都顯得懶洋洋地;唯獨矮仙丹沿著鐵欄杆冒出許多火紅的花蕊,在烈日照耀下顯得非常搶眼;ㄧ副唯我獨尊的姿態,招徠不少蝴蝶爭相追逐。後山山溝邊坡在大樹的蔭蔽下,也長出一大片開著白色小花的魚腥草。不時看到有人摘了一大把,就近拿到小瀑布的潭水中沖洗;然後帶回家去熬煮草藥湯。聽說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調節免疫功能.....。不過我不想隨便嘗試,ㄧ來不是很清楚藥理,二來嫌太費事;還是喝內人沖泡的抗氧化葡萄籽(OPC-3)比較安心實惠。除了花草之外,還有一種昆蟲不時大聲提醒我們現在是仲夏季節,那就 是 蟬 (cicada);牠俗名〝知了〞遍布全世界,隨著不同的季節有春蟬、夏蟬、秋蟬、冬蟬之分。夏蟬可能是求偶的關係聲音特別嘹亮,而冬蟬聲音非常小,是故有所謂〝噤若寒蟬〞的成語。蟬ㄧ生有四個階段:卵 ─ 幼蟲 ─ 擬蛹 ─ 成蟲;幼蟲會隨樹枝或自造細絲落到地面鑽入土中,在地下生活約二到五年,隨後鑽出土爬上樹蛻殼成蟲;可惜成蟲最多只有十多天日子活在陽光下高聲歌唱,禮讚著大自然生命的美妙。夏日午後,我有時會獨坐窗前,邊喝冰梅子茶邊閱讀有趣的小品文,間隔一陣子就會傳來夏蟬如弦樂演奏的求偶進行曲;聽著聽著常不知不覺地打起盹來。

阿波送到家的竹筍
在後山擁有一片竹林和菜園的阿波,每當有新農作物收成都會來電通知,約好時間親自送到寒舍來,讓我們品嘗當天採收最新鮮的蔬果;有竹筍、芭蕉、地瓜葉、芋梗、瓠瓜...等等。阿波還會教我們這些農產品如何烹煮,食用後對哪些器官或病症有幫助,講得頭頭是道,不輸給執業的藥理師呢。他之前是一位機械師,時常出差東南亞替工廠安裝車床模具,退休後才全心投入務農工作,採收數量較多時,他還會在傳統市場邊擺上攤子販賣。我常誇獎他身兼三技之長(農、工、商),他還會不好意思地吃吃笑著。可見山野之間還是有不少能人。

時序進入秋高氣爽的季節,社區有幾棵柚子樹已經開花準備結果子。我家院子兩棵楓樹綠葉逐漸轉成黃色,我們是在十年前參加台大杜鵑花節時,向台大森林系認購幼苗來栽種。山上水氣豐沛,平常工作又忙又累,栽植在院子裡就很少去注意它,沒想到幾年後已超過兩層樓高,並且分出好幾個枝幹彼此枝葉交纏在一起,顯得有點兒雜亂。如今除了勤掃落葉外,還要不時地架梯子修剪雜亂的枝枝節節;真是應了俗話:少小不努力(修剪枝葉),老大徒傷悲(折磨老骨頭 )。雖然如此,夏日暑氣難消時,我家的米格魯犬很喜歡趴在楓樹蔭下打盹呢!


冬天山上的生態顯得比較落寞寂寥,除了綿綿細雨連綿不斷,氣溫也比平地略低幾度;這絕不是一個戶外賞花的季節。我們會在室外落地窗前擺上幾盆聖誕紅應景,室內則擺放栽植蘭花的古色古香瓷器花盆。院子角落才栽種兩年的日本長壽梅,隔一陣子會冒出幾朵橘紅複瓣的梅花,只是沒有剛從花市買回家時花開滿枝頭的盛況;我想大概是有點水土不服的緣故吧!

一年只開兩次的蒜香藤
山居生活,有個小庭院可隨喜好栽植賞心悅目的花樹,又有廣大的後山花園可供晨運健行及散散心,這是住在都市水泥叢林所感受不到的。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老天也不會無緣無故從天上掉下禮物來;要保有美好的園景賞玩,平常澆水、施肥、剪枝、除蟲及雜草、掃落葉等工作是不可少的。園藝工作雖然有點辛苦,ㄧ旦投入,常會樂在其中,忘了時間也忘了疲累。尤其看到花樹健壯地成長,百花芬芳地吐艷;那種成就感與愉悅就像完成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一樣。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避嚴肅就幽默

如果說嚴肅算是一種病,那些一臉嚴肅內心充滿怨怒的人,是生病了;那些沉迷於財勢執著於名位的人,也是生病了。現今社會大部份的人都患了同樣的毛病,只是輕重緩急程度差別而已。你是否經常嚴肅看待事情卻總是碰到與你所預期相反的東西,而變得很會生氣?我們也常因為多年累積出來的習慣,自己已經熟練而不願放棄的做事方法,別人或自我過高的期許,一時的無力感,不肯原諒的過去........;種種的堅持執著逐漸地成為我們生活的重擔。我們是不是只走熟悉的路,只吃合自家口味的食物,只依自己的好惡來衡量別人,以至於錯過了ㄧ些值得深交的朋友,美味的食物和美妙的景色。久而久之,這些平日養成的習慣變成沉重的包袱,在不知不覺中拖磨我們的意志;使我們不敢嘗試,不再勇於付出,夢想褪色,生命漸漸地失去了光彩。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有一年參加廣島舉行的反核大遊行;會後,一群原爆犧牲者的親屬聚集河邊追悼亡者,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燈籠上隨流而去;也就是所謂的「放河燈」。健三郎當時內心百感交集悵望清澈河水,也將他重度智障兒子的名字「大江光」寫在一個河燈上隨水漂去;在心裡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死去算了。隨後,他去訪問原爆醫院,院長告訴他:有ㄧ些年輕醫生,由於觸目所見,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人,自己卻力有未逮無法解除病患的苦痛,終於積鬱成疾,甚至自殺身亡;造成深受痛苦的病人掙扎求生,身無病痛責任感重但過度嚴肅的醫生反而自殺的荒謬對比。

大江健三郎聽了以後頓有所悟,心中決定要與兒子共同努力快樂地活下去。在父母寬容為懷的照顧下,大江光得以寬心地長大成人,並且以他對音樂的超凡才華出版了兩張個人專輯「大江光的音樂」與「薩爾斯堡」,被喻為「日本古典樂壇的奇葩」。

從大江健三郎這一段故事,讓我們省悟一個人對待生活過於嚴肅,所帶出來的傷害甚至可能嚴重到失去生趣。要想擺脫這種令人不舒服的嚴肅心態,首先要拋棄自以為是的「大頭症」想法;當我們有了大頭症,看在別人眼裡,其實就跟一顆榴槤差不多,外表又硬又長滿了刺,剝開來又散發一股臭味,令人避之惟恐不急。最好是重新歸零,放鬆心情,學習幽默,才能「樂觀一切,笑看人生」,才會「開口就是智慧,發聲就是天籟」;如同哲人所言:「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輕鬆;懂得開懷的人找到朋友,也ㄧ定能找到快樂。」如果短短人生是ㄧ場戲,不要演嚴肅枯燥的角色,要演幽默快樂的角色。

記得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演講,由台下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兩個字「笨蛋」。邱吉爾知道台下有反對他的人等著看他出糗,便神色輕鬆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卻忘了寫內容。」邱吉爾不僅沒有被不快的情緒干擾,反而用幽默將了對方一軍,實在是高招。所以說幽默的機智反應,並非只是能言善道,而是一種成熟愉悅的生活態度,讓這個世界充滿了善意與快樂。

有幽默感的人,凡事健康思考,保持正面態度,能夠容納異見,接受批評;並且懂得自嘲,具有包容的胸懷。當遇到困難時也能坦然面對化險為夷。

生命何其短暫,何必嚴肅以待自討苦吃呢?智者說得好:「如何處理人際的問題,看淡就輕鬆,想通就滿意。」以輕鬆的生活態度,學習幽默的談吐,養成微笑的習慣;能夠帶給別人歡樂,也是善事一樁。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談人生的休耕 (gap year)

開春以來連續幾個月不下雨,中南部幾個水庫水位下降超過警戒線,甚至有部份水域早已枯乾見底,於是政府相關單位規畫分區休耕方案以期改善現況。

其實, 有關安息年的條例,在舊約聖經利未記中早已有記載:「你們進入上主賜給你們的土地後,每第七年要休耕,表示對上主的尊崇。六年中你們可以耕田,修整葡萄園,收藏土產。但是第七年要讓土地完全休息,這一年是獻給上主的。」見證這一段幾千年前的記載,務農將近三十載的荷鋤茗園園主何先生說:「休耕一年後再復耕,農作物的收成甚至可以達到前一年的一倍以上。」因為休息這一年讓土地的養份獲得充分喘息與補充;就像人類工作了一天,需要睡眠休息補充體力一樣的道理。


聖經使徒行傳(七章 30-34節):「過了四十年,在西奈山附近曠野有位天使顯現.....摩西聽見主的聲音說.......你來,我要差遣你到埃及去。」上帝常從我們工作中召我們出來,叫我們休息一陣子;趁此機會讓我們靜下心來學習功課,然後重新出發到祂所指定的地方做工。這段等待的時期並非白白耗廢,而是要讓我們思考未來的任務使命,以及如何充實自己迎接新的挑戰。俗話說得好:「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據說,北歐有些大學的學制中有一年的休息年(gap year);而部分美國大學的建築系,也有一年是要到國外去觀摩學習的;我有個外甥女他們夫婦都是在美國讀建築系;當年她被分發到丹麥學習一年,而她的夫婿則是申請到日本學習。這些為的就是要讓學生停下來,出去見識不同國家的建築風格與專業技能,也瞭解自己國家民眾的需要,再根據自己的性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在台灣還沒開放出國觀光以前,ㄧ些嚮往海外世界的大學畢業生因苦無機會出國,於是就設法去受訓取得水手資格到船上工作;花一兩年時間ㄧ方面體驗海上生活的甘苦,ㄧ方面探訪世界各大港口增廣見聞;這些經歷對他們日後的生活與工作,都產生不小的幫助和影響。現在台灣的大學教授每七年可以申請一年的休息;或調養身心,或進一步研究進修,在專業領域更上一層樓,教授身心獲得調養,學術更加增進,學生也同受其惠。

以下幾個小故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人生的休耕":
一.美國有一位大學教授納珊,教了十五年書後,為了瞭解學生究竟在想什麼,為什麼喜愛翹課勝過上課;竟然重新申請進入大學當起大一新鮮人來;她真是一位認真用心又不想被時代淘汰的好老師。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電腦資訊的發達與進步,在某些方面老師有可能會罩不住學生的。我們觀看電視上張小燕主持的節目─ "百萬小學堂",那些小學程度的課業問題,幾乎把我們這些大學畢業多年的老學生都考倒了呢?!
二‧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曾在文章中提及:她妹婿是個美國人,從小就嚮往外面的世界。高中畢業後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當地夏季晝長夜短,每天工作時數可長達十六小時;如此工作ㄧ季足夠他三季的旅遊開銷。他在走遍世界兩年後,才回大學去唸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下決定要讀的科系,所以只花三年時間就把全部學分修完。出來就業後,他工作得很順利;因為那兩年的海外打工與遊歷讓他懂得以誠待人,對人要先釋放善意並且樂於助人,因此一路上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


社會的多元化與全球化的競爭激烈,企業生存愈來愈困難,工作者也愈來愈辛苦;拼命努力十幾年後想去休息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有些人過了五十歲,覺得已賺夠養老金後,毅然決然辭掉工作,浪跡天涯環遊世界去;等遊歷出心得後,再從事ㄧ些有興趣的事歡度餘生。也印證了武俠小說名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另外有ㄧ些人總覺得賺得不夠,或捨不得放棄高薪所得;咬緊牙根努力賺錢,直到身心疲累想停下來休息,那知健康也亮起了紅燈,只能花錢維持不健康的餘生,或甚至沒福氣享受快樂的人生。這現象更見證了時下流行的一句話:「錢在銀行,人在天堂,子孫對簿公堂。」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以前許多社會新鮮人擠破頭好不容易考進大企業工作,然後就以公司為家,ㄧ輩子效勞到年老退休為止。就像很多職業軍人ㄧ輩子都在同一軍團裡打轉一樣。他們的人生只在一條直線跑道上奔跑,中間即使有轉換跑道出現,也不敢停下來思考修正,害怕落後大多數人;最後反而落得一個事倍功半的狹隘人生。

現在的工作環境已無法保障所謂的終生員工。而漫漫職場,一招走天涯的時代已經不再;年輕人必須懂得培養第二或甚至第三專長,才有本錢轉換跑道。人生,不ㄧ定要當「最好」,但ㄧ定要懂得讓自己「更好」。不ㄧ定要登峰造極,但ㄧ定要懂得讓自己保持在進步的狀態中。有首詩寫得真好:「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休耕養傷,並不是退縮不再出場,怨天尤人於事無補。相反地,是痛定思痛,思索清楚方向,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突破瓶頸,走出一條寬廣的快樂人生。而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快樂是發現得來的;凡事總有好的一面,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發現而已。而人生的休耕正是讓我們心地清淨下來,去發現快樂人生的正確道路。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閒聊裸體

記得讀高中時,暑假有一天到三重市曹同學家打乒乓球;中午用過餐後,大夥兒撐著肚子沒勁再繼續玩;曹同學就建議去看歌舞團表演,還說除了歌舞以外,有短劇有相聲,運氣好還會穿插脫衣舞呢?很快地就說服大家到了劇場〈天台戲院〉。一踏入戲院,馬上感受到空氣中瀰漫著ㄧ股菸味與尿騷味;暗淡的燈光下,舞台前一片黑壓壓地擠滿了人,有些人甚至站到椅子上把舞台都給擋住了。我們只好跑到樓上雅座,這兒空蕩蕩地視野寬廣,我們四個毛頭小伙子各找了有利的位子坐下;這時只見舞台上三位年輕女郎披著大衣面無表情隨意舞動著,還不時地掀開大衣,露出一絲不掛的青春肉體;這是我第一次面對異性的裸體,驚訝中沒有愉悅的感覺反而有點作嘔 。或許是現場的氣氛不對 〈表演者無精打彩只是裸露,前排觀眾紛紛趴在舞台邊緣惟恐看不清楚的樣子。〉加上有點違反傳統道德的失落感作祟吧!這讓我想起亞當與夏娃在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後,同時也失去了天真純樸的赤子之心 ,失德羞恥的認知驅使他們急於用一片無花果樹葉遮蔽上帝創造女人忘了填補的地方以及男人多出來的地方。所以我以為這種感覺應該是從人類祖先遺傳下來的吧!

前一陣子跟幾個朋友閒聊,有人談起歐洲有所謂裸體單車同樂日,這一天一群熱愛天體運動的男女光著身子,身上或多或少塗著鮮豔油彩,成群結隊騎著單車遊走大街小巷;路上行人或拍照或鼓掌表達歡迎與贊同之意。另外巴西與西班牙海灘也有不少健康天體營,男女老少以原始自然 的裸體迎向大自然。朋友還提供相關影片給大家欣賞,看了以後,不得不佩服西方人追求自然的純真與自由。不過就審美的觀點來說,我反對不分男女老幼把身體曝露在大庭廣眾之間。因為除了那些努力保養練身的明星以及健身教練和運動選手以外,普通人體很少是健美的。尤其是上了年紀失去彈性的肌膚,一身贅肉,還有那鬆夸夸的胸部及臀部,讓人看了興緻驟減渾身不舒服。反之,我贊成讓青春美麗的裸體透過一個自然而然的管道,展露給大眾欣賞;就像一件美麗動人的藝術品帶給人們愉悅與無限遐思 。猶記得十幾年前,日本有一位 年輕女星宮澤理惠,在她媽媽的監督陪伴下,拍出唯美無邪的裸體寫真集。一時洛陽紙貴造成搶購的熱潮,日本與台灣的輿論評語幾乎都是正面的。隨後台灣也有一位青春歌星徐若瑄在家長贊同下,同樣拍出許多童真無邪令人讚賞的裸體美照。這兩位明星拍寫真集時還很年輕保有赤子之心 ,加上父母的鼓勵贊同,坦然地表現出天真單純的自然美 ,令人樂於欣賞。

坦白說,我算是個有理性的裸體主義者,也就是說在某個時間與某種環境下才會實行我的裸體主義。譬如說,在某段期間勤練身體自覺肌肉線條不錯;沖完澡後,我會光著身子在浴室與臥房間走動,並且在大鏡子前作健美操,欣賞美妙的肌肉規律地顫動,陶醉於充分解放的自由感覺。若是家中沒有其他人在,我還會走到客廳,裸著身子躺臥在舒軟的沙發上觀賞電視節目;在享受絕對自由的快感之餘,還得留意不要春光外洩,以免增添一樁鄰里茶餘飯後的笑談。有時候到外地旅行,若是住宿高樓層的房間或面對青山綠水的高山上,洗澡時,我會打開窗戶,讓全身肌膚與新鮮微涼的空氣接觸;若有陽光照射進來時,更會全身迎向日光,特別是平時很少曬到的部位。那種身心開放的感覺是極度輕鬆愉快的。就像有時候在僻靜的山林小道健行,ㄧ時尿急,找個四下無人的隱密空地,倘佯在日光的沐浴與微風的吹拂下盡情解放,在微微的冷顫中享受大自然引發的舒暢快感。難怪聽說中共領導者毛澤東最喜歡在野外方便,不知道他是在戰亂期間養成的習慣使然,還是他深識養生之道,更體會出個中樂趣呢?!

假使一個人的皮膚十 分健康,他裸體睡覺也會覺得頗有快感;就像中國東北的滿州人,早年因為環境與經濟關係而裸體睡覺一樣。這些年來崇尚裸睡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女生;想想帶著硬梆梆的胸罩入睡,輾轉反側之際,不僅壓迫扭曲肌肉,更阻礙皮膚的呼吸與自然洗禮的機能。許多年前有一位擅長瑜珈的女歌星,她在家裡都是 光著身子勤練瑜珈功夫;因著皮膚的自然呼吸以及免去衣物的摩擦,不管拉筋或伸展劈腿動作都可以活動自如輕鬆愉快,練起功來事半功倍。我也聽說大明星林青霞與大歌星鄧麗君有一次在法國,兩人相偕到海邊裸泳,讓身體在大自然下恢復原有的機能,特別是在有陽光與新鮮空氣的地方。除了增進肉體的健美也有紓壓的作用。很遺憾在台灣不太容易做到裸泳,ㄧ方面民風保守人言可畏,另一方面地狹人稠很難找到一處安全僻靜所在;只能各憑運氣,碰到了就臨時起意伺機而為了 。

幾年前有位西方的攝影家號召成千上百的男女,在澳洲及歐洲的街道,碼頭及建築物的迴廊等,全體光著身子或躺或站或坐,排列各式各樣圖型,以量大為美,突破傳統為時尚,認為這是先進的創作藝術。ㄧ時電視媒體爭相轉播報導,令人遺憾的是報導的畫面都必須打上馬賽克。當然美與醜的看法見仁見智,藝術與色情也因個人的見識與修為而感受不同。只是參與被拍者好像都是白種人,不見其他有色人種。不知道是否黃種人或黑人都不願意配合,還是另有其他原因或考量,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我要說,有理性的,合法的,合宜的裸體,是自然而美麗的,是健康而舒暢的。如果是在偏僻陋巷光著身子嚇人,那就叫做曝露狂;或是在暗室裡藉裸體企圖色誘他人,那就叫花痴或犯罪。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變態行為,不足為取。

寫了這些對裸體的看法與想法,搏君ㄧ笑,想聽聽各位看官的高見呢!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勞碌與悠閒

我的太太是親友眼中勞碌生活的奉行者,簡單地說就是有點工作狂。她的忙碌並不全為了公務,事實上她最反對下了班還要留下來加班;ㄧ來精神不濟工作效率差,二來凸顯上班時沒有做好時間管理按計畫確實執行,三來造成家庭成員的疏離感。當然遇到突發性或棘手的重大事件,那又另當別論;回憶起2003年SARS肆虐台灣,她參與中央防疫宣導事宜,連續近兩個月天天加班工作到深夜,忙碌時經常僅以牛奶及果汁果腹。她也非常喜歡研究的領域,在她就讀研究所那段期間,有時候半夜輾轉反側突然想到要搜尋的資料或是ㄧ些好點子,馬上翻身而起伏案書寫。平時休閒在家,除了閱讀進修外,多餘的時間絕不空轉;不是打掃清潔房間廚櫃,就是整理衣櫃或書櫃,把過時的衣服或書籍打包送給慈善機構。她總認為只要是ㄧ年以上都沒有用到的東西,就算是多餘的廢品,留著徒佔空間積塵納垢,不如送給有需要的人;如此利人又利己豈非美事ㄧ樁。

誠如某位賢者所言:「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內人從公家機關退休後,留出的生活空間很快地被ㄧ些學術機構的研究計畫填補;另外為了幫助好友也加入了網路行銷的團隊。當然心靈的空間更是需要好好地擴展,除了每週日固定上教堂有時司會崇拜有時引領祈禱會,她還被推選為同工會主席,積極推動服事主的靈修工程。儘管生活上充滿挑戰與勞碌,她總覺得〝忙碌是ㄧ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ㄧ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ㄧ種享受,讓我們ㄧ覺睡到天明。〞

每個人天生的悟性不同,再加上後天的成長環境又不ㄧ樣,當然對於生活的態度也就各有所為了。早年我離鄉背井在遠洋貨輪上工作,ㄧ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ㄧ天是休假日,貪圖的是那ㄧ份優渥的薪水和加班費。後來轉任航運公司負責合約簽訂及船舶調度管理業務;經常為了配合西方國家的上班時間,連續幾天和海外租方(charterers)討價還價到半夜,好不容易才達成ㄧ筆儎貨合約(charter party)。工作上的忙碌和成就,確實讓壯年時的我忘掉空虛與勞累。然而,到中老年瀕臨退休時,生活的歷練讓我悟出〝生命的意義並不在追求而在不求,知不足而求,不知足再求,到頭來常是ㄧ場空。〞

在世間除了馬戲團的禽獸和ㄧ些馱馬及磨坊或田裡的水牛外,似乎所有的動物甚至家畜都是悠閒地過日子,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為了自己和家庭的供養而煩慮。有位賢者說:「從哲學的觀點上看來,勞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善於優遊歲月的,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智者也說:「人生需要ㄧ些舒緩的空間與餘韻,讓器官與心情得到適當的休息與恢復,而不是ㄧ直處於緊繃狀態。」所以退休後,我轉換心情與態度,開始過悠閒樂觀的生活。例如清晨起身,漫步在山林小道上,眼觀紅花綠葉,耳聽蟲鳴鳥叫,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聲色之美。隨後在ㄧ片平坦草坪上做軟體呼吸操,讓新鮮空氣充滿肺葉傳達四肢,那種遍體舒暢的感覺真是快樂無比。或是夏日到野外幽靜小溪,ㄧ邊赤足泡在涼爽的清水裡,ㄧ邊撐著小傘閱讀感人的小品文,那種樂趣很容易引人進入忘我之境。或是秋冬之際,三五好友結伴泡溫泉去,暖和潤滑身體肌膚之餘,再來ㄧ鍋熱騰騰的砂鍋魚頭,大家海闊天空地談笑著,這時精神上和身體上就有ㄧ股與世無爭的滿足感。舒特曼說:「走急的人看不見地上的釘子,煩惱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子。」中國有句諺語:「事緩則圓」;所以放慢生活的腳步會讓我們體會出大自然的偉大奧妙,進而對造物主懷著敬畏順服的心,以感恩惜福的態度面對各種不如意的事;有人說:「快樂非常容易,你只要身體好記憶力差就行了。」這句話對於退休後的長青族確有它的道理。

俗話說得好:「人生有三大幸運:求學時遇到好老師,工作時遇到好師傅,成家時遇到ㄧ位好伴侶。」很遺憾地我既沒遇到好老師也沒見過好師傅,還好上帝給我安排了ㄧ位好伴侶。雖然彼此生活步調各有所好,ㄧ個喜歡忙碌ㄧ個崇尚悠閒;不過我們都深信這種差異是上帝的美意與祝福,祂讓我們去學習接納對方,欣賞和感激雙方的差異;藉著愛的溝通與寬容,彼此都能互相體諒甚至多多少少能融入對方的生活樂趣。西諺說:「勇者腳下都是路,智者知道走那ㄧ條路最好。」希望聰明能幹的內人能夠早日從勇者提昇為智者,好好享受悠閒的生活。我這樣祈禱著。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談天說酒

「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這雖是某些文人雅士間互相吹捧稱讚的ㄧ句社交用語,但也點出能遇到好的談天對象,不僅讓人心情安閒舒適忘了時間的流逝,更是獲益良多;若是三五知己好友久別重逢,小酌兩杯,互道別後的奇聞趣事,笑談陳年糗事,就像古人所謂〝眼前一笑皆知己,座上全無礙目人。〞談到出神時已忘卻身處何地。那種愉悅的感覺就好像閱讀一本好書或看完一部感人肺腑的好電影;不僅引發人性的真善美,更讓人常駐心頭永難忘懷。

閒暇在家裡,偶而我也會邀內人備辦幾盤可口小菜小酌兩杯;雖然沒有燭光大餐的浪漫,卻更令我們輕鬆開懷。也讓我確信〝小時候,快樂是件簡單的事;長大後,簡單是件快樂的事。〞不過我的酒量至今也沒有與日俱增,頂多約三分之一瓶紹興而已;這還是工作上應酬不得不喝累積而成的小小火侯。猶記得年輕時有一次和中信局聯誼,我方四位代表,對方經理及各科主管來了六位。餐桌上除了花雕還有自帶的‘約翰走路’威士忌。賓主揖讓入座後,對方經理率先提醒各主管今天的酒量將列入考核;這下可把我整慘了,經歷各科主管們的幾番車輪戰後,才上第二道菜,我就不支趴倒在桌緣,這可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嘗到醉酒的滋味。雖然沒有嘔吐抓狂,也服下幾顆解酒藥,並且在會議室躺了一個多小時,頭還是昏沉沉地心中有股說不出的難受,那種感覺就好像暈船時還要繼續承受狂風巨浪的震撼。

「沒有一樣東西比一杯葡萄酒,更能使人生變得如玫瑰般的美麗‧‧‧」拿破崙如是說;也有人說酒喝得半醉時,那種飄飄然又喋喋不休地饒舌不停,是最美妙暢快的境界;在這個時候,似乎有一股自信和解放的力量孕育出廣大的思想創造力。古代的詩詞名人舉樽對月,把酒吟詩誦詞,寫出不少流傳千古詩詞歌賦,更讓我不由得相信這種感覺對那些才子應該是真實的,也確信酒在中國文學上也有其重要的貢獻。誠如德國作家歌德 所說:「酒使人心歡愉,而歡愉正是所有美德之母;但若你飲了酒,一切後果加倍:加倍的率直,加倍的進取,加倍的活躍。」

中國酒的種類並不多,不外乎紹興〈花雕〉、高粱及ㄧ些藥酒和料理米酒‧‧‧等等;也還沒有學會吃某樣菜該配某種酒的風雅。西洋酒類繁多琳瑯滿目,尤其葡萄酒廣為大眾喜愛;這幾年來,台灣的喜宴餐桌上大多擺上葡萄美酒供賓客品嘗。葡萄酒分紅酒及白酒兩種,依釀造的葡萄品種有所不同,但也有一款酒中混合多種葡萄品種釀製而成。紅酒與白酒最大的不同在於釀造的過程是否使用葡萄皮;白酒在釀造時先去皮,而紅酒則是連皮一起浸泡。


談到品酒的步驟,它是一種生活的雅趣也可說是生活藝術;首先觀察葡萄酒的外觀 :(A)清澈度 (clarity) -將酒杯傾斜四十五度在白色背景的光源下觀察。(B)濃稠度 (viscosity)-將酒杯搖晃後觀測杯壁留下的酒痕。(C)顏色 (color)-紅酒的顏色會隨著酒齡增長逐漸轉淡;反之,白酒經多年的橡木桶貯存,顏色會加深成金黃色。(D)氣泡 (bubble)-氣泡愈細小且持續較久其品質較好。觀察清楚後,接著要品聞(smell)葡萄酒的香味。然後品嘗(taste)葡萄酒的味道,含一小口在嘴裡讓味蕾細細品味酒的酸甜度。


社會新聞經常見到〝酒後衝突殺人〞或〝醉酒開車肇事〞等負面報導,讓人覺得有道德正義修養的人似乎應該忌酒。然而有點諷刺的是,翻開歐洲的近代史,我們很驚訝地看到幾位獨裁者像希特勒、墨索里尼、史達林都是不喝酒的模範。希特勒甚至不吃肉不吸菸;他們顯得不近人情又有一種類似傳道者的道德正義理想。但是所作所為卻是禍國殃民危害人類社會令人痛恨不已的壞事。難怪有人說這些獨裁者之所以荼毒百姓禍害人群,正是因為他們不喝酒,自認為是正義的使者看不慣人性的墮落;無法以正常的人性感受和心情去處理世界性的爭端,才會自滿地ㄧ意孤行征戰四方。聽來似乎也有它的 道理。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的時候,正是打開話匣子開懷小酌的最佳時機;因為白天似乎只適合談公事以及說話交換信息,總覺得缺少那份浪漫解放的魅力。至於談天喝酒的地點,有位老前輩作家說得最好:「春飲宜庭,夏飲宜郊,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還有談天的話題不拘,想到就談,上至宇宙外星人下達地牛翻身,天南地北隨意所之。最後談到興盡之時,也就歡然而散。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經常受制於天有不測風雲,月不常圓,花不常好的困境。若能得三五好友相聚一堂,把酒言歡,毫無顧忌的談天說地論古諷今,誠然是人生一大樂事。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閒談喝茶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過:「從人類文化和快樂的觀點論起來,吸菸、飲酒及喝茶是人類生活演進史的三大傑出發明;其能直接有力的營造出享受空閒,談天說笑,促進友誼的氛圍。」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吸菸有礙健康甚至二手菸害波及無辜,已是不爭的事實。再說酒後亂性或飲酒開車都容易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讓人難以開懷享受飄飄然的樂趣。只有喝茶不僅對健康有益,還能引導我們進入一個默想人生的世界。看著一片片茶葉經沸水沖刷才能釋放出深蘊的清香,讓人領悟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談到喝茶,氣氛絕對是重要的元素之一;首先喝茶的場所必須安排在安靜淡雅的地方,然後喝茶的對象,最好是邀請幾位喜好這種生活情趣的朋友歡聚一堂;擺上幾盤可口的點心,在這種茶逢知己,生津潤喉口若懸河,久談不厭的美妙氣氛中,才能真正領略到茶的滋味。

茶葉一般而言分為發酵茶與不發酵茶;兩者都是經過:炒菁→揉捻→乾燥,最後捲曲成形製出令人回味無窮的茶葉。只是發酵茶要先經過日光及室內靜置萎縮處理,讓茶菁起單純的酵素作用。不發酵茶有綠茶、龍井和碧螺春;適合以水溫約攝氏80-90度沖泡在蓋杯中,伏案書寫或閱讀時,偶而啜飲兩口提神醒腦,不亦悅乎!至於發酵茶又分:半發酵茶〈鐵觀音、烏龍茶〉,全發酵茶〈紅茶〉,以及後發酵茶〈普洱茶〉。在台灣好友相聚或以茶會友時大都會選擇半發酵茶來招待;因為它適當地保留了茶葉中有益物質,也提高了茶葉的香氣特質,同時擁有紅茶與綠茶的部份美好品質。以烏龍茶來說,它不僅能促進能量代謝,味道也芬芳怡神。 所謂泡茶三部曲,就是(1)以攝氏一百度沸水沖泡(2)第一趟茶是用來清洗茶葉用的(3)再沖泡的第一杯茶要焗三十秒至一分鐘。茶葉不宜浸泡太久,越久釋出的咖啡因也越多;茶中的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也會使身體的鈣質流失。所以第二泡以後最好不要超過三十秒。就個人經驗而言,ㄧ壺美味芳香的茶大約可維持六泡到十泡,視茶葉的品質而定。

俗話說:「茶須靜品,而酒則須熱鬧。」所以品茗之時,不宜大聲喧嘩或高談國是,尤其現今台灣藍綠鴻溝似乎還不容易跨越;若是面紅耳赤爭論不休,就好比爬山爬一半卻遭遇暴雨來襲,那可是十分敗興的事呢!同時喝茶的友伴也不宜過多,因為「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經驗也告訴我們,閒聊八卦軼聞或是風花雪月趣事,最能引發賓主盡歡的氣氛。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悠遊紐西蘭






















  2010年冬季的台灣,幾度遭大陸寒流南下侵襲,氣候變得既濕又冷,窩在家裡總是感覺不是很舒服。南半球艷陽高照的迷人風光,不時地透過電視螢幕向我們招手;於是在農曆年前內人安排了這趟旅遊,我們去了紐西蘭避寒。
  第一站我們來到南島第一大城基督城(Christchurch), 基督城人口約三十五萬,位於坎特伯利平原的東部(Canterbury Plains), 市區道路的規畫採棋盤式,中心位置是教堂廣場及大教堂本身,該教堂係仿諾曼地的凱恩大教堂而建;教堂前廣場上不時有街頭藝人表演雜技吸引遊客。由於長途十幾個小時的轉機搭機,多數同行的夥伴也都略顯疲態,這一晚沒有其他行程,我們入住 THE MARQUE HOTEL,一打開電視機就看到用英文顯示歡迎我們的字樣,真令人感到窩心‧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造訪了懷念橋(Bridge of Rememberance),這是為紀念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
戰紐西蘭派兵歐亞洲協同盟軍作戰而壯烈犧牲的軍人。穿越懷念橋,蜿蜒流經市區的是兩岸遍植垂柳及綠茸茸草坪的雅芳河(River Avon),河水潺潺流遍近市中心的海格利公園(Park Hagley),公園幅員之大足以容納一座高爾夫球場、植物園、博物館以及基督學院的運動場。橋旁矗立幾棵高大壯碩的山毛櫸,應該也有百年以上的壽命了吧?把一小河段的陽光都給遮蔽了呢!在這兒我們見到約十來位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在林蔭間慢跑,應該是正在進行產後的復健運動課程吧!我們對落後的兩位鼓掌加油,她們曬得通紅汗珠滿臉地露出尶尬的笑容回應。河水緩緩來到夢娜維爾花園(Mona Vale Garden),在河岸一大片平整的綠茵襯托下,更是清澈碧綠;一小群野鴨悠游其間,仿如一幅悠閒寧靜的鄉野畫作。園內有兩處玫瑰園地,各色各樣的玫瑰爭相綻放,朵朵鮮花既飽滿又艷麗,令人目不暇給美不勝收。荷花池也不遑多讓,紛紛吐露花蕊吸引遊客前往拍照留念。隨後我們也不能免俗地加入雅芳河的撐篙活動(Punting),這讓我想起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康河撐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雅芳河比較起來更寧靜安詳,兩岸人煙稀少也沒有什麼人工建築物,在 茂密的林蔭及垂柳間穿梭,讓人更有尋幽探祕閒情逸緻的感受,悠悠然陶醉在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中。
  沿著國道75號公路來到班克斯半島頂端,我們來到一
家石砌古堡造型的塔克哈景觀餐廳(Takahe restaurant)享用美味的西式午餐,我和內人各點了一份雞排及羔羊排分享,其羔羊排味道鮮嫩毫無腥味,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聽說這餐廳常被用來舉辦婚宴派對,古色古香的造型搭配後院廣大的草坪及良好的視野,的確是個理想的宴會場所。酒足飯飽後,下坡來到阿卡羅鎮(Akaroa),這是一個景色迷人的法國小鎮;西元1835年法國人藍洛伊(Jean Langlois)發現了班克斯半島,認為它是理想的殖民地;五年後滿載法國移民的船隻便在阿卡羅登陸。沿著碼頭邊漫步,放眼望去盡是法國式的懷舊建築,街道名稱充滿法國韻味,街中心還飄揚一面法國國旗呢?!住家的門庭前都有各植滿花花草草的小花園。我們挑了一家有人排隊的餐飲店買了現做的藍莓冰淇淋,在碼頭邊棕櫚樹下的休閒椅坐下,一面品嚐美味,一面觀賞港灣裡停泊大小不一的遊艇,真是寫意極了。
  南島的高山和湖泊不僅是紐西蘭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也是最美的休閒遊憩區。它是由太平洋及印澳兩大板塊撞擊而成;形成南阿爾卑斯山系中的兩大高峰─高3,754公尺的庫克山(Mt.Cook)以及高3,497公尺的塔斯曼山(Mt.Tasman),它們只比我們的玉山低幾百公尺。河谷在冰川消融後夾帶大量雜質沖刷淤積形成一個個長條型的湖泊;像蒂阿諾湖(Te Anau), 瓦卡堤普湖(Wakatipu), 蒂卡波湖(Tekapo) 以及瓦那卡湖(Wanaka) 都是如此形成的。每個湖泊都很清澈也很長,舉目眺望見不到盡頭;最大的陶波湖(Lake Taupo) 甚至可以容納整個新加坡呢?!
  早餐後我們搭乘高山觀景火車,它屬阿爾卑斯快車(Tranz Alpine)系列,被視為世界上絕佳火車旅遊路線之一,上午八點半從基督城出發,跨過坎特伯利平原,穿越亞瑟隘口國家公園(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在南阿爾卑斯山脈起起伏伏盤旋前進,直到西岸的格雷茅斯(Greymouth)。乘客可以透過大片的觀景窗飽覽自然美景,沿途高山峻嶺景色怡人;連綿不斷的巍巍青山,冰川切割成峽谷與冰蝕湖,參天的濃密森林及湍急的河流,實在是美不勝收。我們在亞瑟隘口改搭遊覽車,沿著冰河公路轉入西海岸國家公園。中午在福氣小鎮(Hokitika 人口約2,000人,早期淘金熱形成的聚落)享用一般紐西蘭人吃的食物;有一道 Vegetarian Fare 是用一顆大茄子內夾蕃茄、磨菇、 cheese 與其他調味料再配上 Green Salad 佐味,味道特別又爽口不膩,內人吃了讚不絕口,一客要價紐幣26.50元,約合新台幣600元左右。
下午四點多抵達福斯冰河鎮(Fox Glacier Town),大夥兒沿著梅瑟森湖畔(Matheson)健行一個多小時;一方面吸收湖畔周圍原始森林散發的芬多精,一方面觀賞及拍攝梅瑟森湖如鏡面般倒映雪山與林木美景,令人驚艷不已。由於天色已晚,天空又下著綿綿細雨,期待中的冰河健行於是改在第二天, 這晚我們夜宿在充滿鄉野風情的小鎮旅館 Heartland Hotel.
翌晨,大家集合在旅館旁的紀念品店,煞有介事的披上特製的雨衣,穿上厚厚的毛襪套上笨重的雪鞋(走起路來有如拖著一粒小鉛球,速度雖減慢卻也不容易滑倒),然後搭乘專車巴士約莫10分鐘後抵達即將步行的河川邊,就這般裝備地展開歷時兩小時多的迷你冰河健行。在兩位冰河嚮導的帶領
下,緩步行抵冰河的前緣,總算親眼目睹冰磧石與冰層墨藍相間的景緻;也見到冰河尾端偶而斷裂的龐大冰塊掉落河川濺起巨大水花。看著嚮導用鐵鎬鏟出一條冰梯道,不禁手癢也借來如法泡製裝模作樣拍照留念;大夥兒一看我這點子不錯紛紛模仿起來,連小朋友也想東施效顰,可惜力量不夠。
離開福斯冰河鎮後,專車駛向南島度假勝地─皇后鎮(Queenstown),中途先在哈斯特隘口(Haast Pass)一家餐館用午餐;這個小鎮人口只有三百五十人,難怪約可擺上六七十桌的餐廳,只有我們一團二十人在用餐;真不知他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隨後來到瓦那卡湖與哈崴亞湖之間的環湖公路,左顧右盼之餘,感覺兩湖韻味與風采雖略有不同,但景色都是那麼迷人。尤其湖畔都沒有房屋或人工建物,湖面上也不見船隻或養殖圍網;整個環境充滿了寧靜祥和的氣氛,令人不禁深深吸了一口長氣,就想讓這股靈氣塞滿虛空的胸腔,撫平不安份的心靈。
傍晚終於來到期待中美麗的皇后鎮,隨即搭乘景觀纜車(Gondola) 上升到762公尺高的天際線餐廳(Skyline),一邊享用美味自助餐還有歌手演唱及毛利人跳舞助興,一邊欣賞彩霞夕照下的皇后鎮風光及環鎮山坵倒映湖光的美麗景色。晚餐後夕陽還垂掛小山丘之上金光閃閃,仲夏季節這兒要到晚上十點才天黑。皇后鎮依山傍水建立在瓦卡提普湖畔(Lake Wakatipu);順著湖濱步道,一邊是防波堤和沙灘,另一邊是觀光商場;有各式各樣的食肆餐館可供飲食,還有許多紀念品和禮品店提供遊客閒逛選購。當然附近還有滑雪場、高空彈跳、噴射快艇、 越野騎馬、飛行傘、 激流泛舟...... 等等刺激的戶外活動;不過費用都不便宜。例如高空彈跳紐幣180元/人,快艇 90元 /人,直升機260元/人,連最便宜的越野車也要價23元/ 車。
我們住的旅館名叫 Copthorne Lakefront; 座落在湖邊坡地,Lobby 設在五樓〈從環湖公路進來是一樓〉餐廳在六樓,我們房間在三樓;要吃飯或出門先要搭電梯上樓,這是在別的旅館從沒遇過的,也算是增廣見聞。ㄧ覺醒來搭電梯上六樓用完餐後,就前往Gibbston Valley 酒莊參觀埋入山 洞內的酒窖,也品嘗了兩種白酒和一種紅酒;酒莊內還販賣一些其他的紀念品,不過我們覺得其中的黑皮諾紅酒,喝起來感覺蠻順口的,於是買了一瓶,準備帶回國與朋友分享。
接著來到碼頭搭乘復古蒸氣船恩斯洛號,她從1912年始航迄今已近一個世紀;船上有酒吧、咖啡座及鋼琴演奏,還發給我們歌本裡面有些是早期的西洋情歌,我們這年代也都耳熟能詳。除了隨琴音合唱外,還可點歌呢?!一路笑笑唱唱約五十分鐘就靠上水岸農場的碼頭凸堤。在農場附設餐廳先享用一頓道地的紐西蘭燒烤料理,接著去參觀了一場在羊圈的草坪上演的餵食小綿羊,牧羊犬趕羊及剪羊毛秀。剪羊毛的牧羊人手法俐落一氣呵成,沒幾分鐘就剪完一頭羊,而羊咩咩則乖乖地任他擺弄沒有多做掙扎,好像還颇舒服的樣子;真是行行出狀元。
返回皇后鎮,我們去體驗零下五度C的冰雕酒吧,穿上愛斯基摩雪衣及手套,雙手捧著伏特加雞尾酒〈酒杯是冰塊雕成的〉一邊品酒一邊隨著舞曲跳動來排除寒意,這又是另一番經驗。黃昏的湖濱小公園不僅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連海鳥麻雀和鴨子也是成群結隊;我和內人買了兩份香蕉船冰淇淋坐在店前野餐椅享用,馬上引來七八隻小雀鳥停在桌上虎視耽耽,這兒的禽類似乎都不太怕人;我們只好不斷地撕些碎屑讓他們爭食並且拍照留念。
離開皇后鎮,專車朝著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前進,穿越宏摩隧道(Homer Tunnel), 這是利用人工開鑿,洞內岩壁呈現不規則的鋸齒狀,就像台灣中部橫貫公路的岩壁一樣,而且只能單向管制通行。洞口對面山上有一小木屋,冬天會有三人小組輪流瞭望,隨時報告積雪落石或樹崩狀況以及建議交通管制事項。峽灣水域太深超過兩百公尺,遊輪無法在此下錨作靜態觀察。我們搭遊輪沿著聳峙的峭壁邊緣巡遊,由於前一天下大雨的緣故,每隔數百公尺就可觀賞一道道大小不一的瀑布傾瀉而下;船長有時候會故意駛近較大的瀑布邊緣,在上甲板拍照的遊客一不留神就被飛濺的水花淋成落湯雞,一時尖叫聲及暴笑聲此起彼落鬧成一團。偶而還可窺到一小群海豹躺在凸出的岩盤上午睡小憩呢!米佛峽灣就像是一個自成的小世界,雲霧瀰漫,水氣充沛,雨林密布,以高聳的千仞峭壁與外界隔絕。
傍晚來到紐西蘭第二大湖蒂阿諾湖(Lake Te Anau),住宿湖畔賓館 Te Anau Distinction,賓館緣著湖邊興建,佔地寬廣,全是一層樓的平房建築。臨湖的房間另開一扇門可踩著柔軟綠茵直達湖濱,或躺在沙發遠眺窗外滿目翠綠湖光山色,真是賞心悅目。晚間八點十五分搭船渡過蒂阿諾湖到西岸的岩洞區;這兒有紐西蘭南島最大的活性鐘乳石洞;岩洞內一片漆黑,洞頂岩盤高低不一,在每個轉彎處裝有微弱小燈以免遊客不小心碰破頭。遊客每組以十二人為限,間隔出遊,以維護品質與安全。洞內有鐵架搭建的人行步道,下方水流湍瀨不斷地沖刷岩壁發出震耳的撞擊音響。我們在一處凸出的岩盤下緣發現一片綠白微光,無數條長短不一的半透明細絲垂掛在下緣磐頂,上面附著類似小水滴的黏液,像極晶瑩剔透的水晶珠簾;誰知這是螢火蟲幼蟲期捕捉昆蟲的垂釣絲,昆蟲一撞上絲就動彈不得,成為幼蟲的食物。最後導遊引領我們來到一段水流平緩之處,改搭小型平底船,在一片黯黑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中,導遊憑經驗與觸感拉著牽引索前進。過沒多久,一抬頭,才發現已身處一片「星空」之下,淡綠色的光點閃閃爍爍,密集處層層疊疊,稀疏處螢光點點,仿如天體星座的排列,令人讚嘆不已。此時此刻周遭一片漆黑萬籟俱寂,宇宙間好像只有螢火蟲和我,那種感受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意會,文筆很難形容。除此之外,對於紐西蘭政府及人民能盡心盡力保護大自然的資產更是讚嘆不已.
紐西蘭的螢火蟲不會飛,學名glowworm( 我們這兒的會飛叫Firefly),生命週期為一年,幼蟲會發光吐絲,經過六到九個月變成成蟲。成蟲沒有嘴吧無法進食也不會飛,只是瘋狂地交配產卵直到精疲力盡,最後撞向幼蟲的絲網捨身給自己的後代作為食物。
至此,我們已經走完紐西蘭南島的行程,將轉往北島,為了趕搭皇后鎮機場早晨八點的班機往基督城再回奧克蘭,大夥兒四點就被叫起床;打包好行李一人一份餐盒當早餐,五點準時摸黑上路;六點過後東方天際才露出一線曙光。晨曦下的瓦卡蒂波湖別有一番風情,南阿爾卑斯山脈壯麗的山頭微微閃著淡紫光,湖邊峭壁則反射出淡淡的金黃陽光;平靜的湖面在清風吹拂下,排列出一道道細微而整齊劃一白綠相間的波紋;天地間瀰漫一片柔和安寧的氣氛,令人不禁產生ㄧ股泛舟湖上的衝動。從皇后鎮搭螺旋槳飛機到基督城約一小時,再轉乘噴射引擎飛機前往第一大城─奧克蘭約一個多小時;就這樣一整個上午的時光耗在機場及南島與北島的上空度過。
奧克蘭雄踞在塔馬基地峽(Tamaki Isthmus)上,人口約一百三十幾萬,幾乎每三人就有一艘帆船或遊艇,而有「帆船之都」的美稱。這兒就跟世界各大都市一樣,除了繁華就是交通壅塞,停車不太方便;這些現象在紐西蘭其它地方是非常少見的。我們在一家日式餐廳享用鐵板燒午餐後,驅車前往溫泉度假城螺吐魯阿(Rotorua),這裡是蒂亞拉瓦人(Te Arawa)的聖靈地,可以充分感受毛利傳統文化薰陶的地方。晚餐安排毛利傳統的風味餐─Hangi,這是利用土窯烹調的傳統食物,同時也欣賞了傳統毛利舞蹈及服裝的歌舞秀。
翌晨八點拜訪毛利文化村(Te Puia),參觀毛利人的木雕、編織、建築及生活習俗,還有夜行動物館觀察奇異鳥的生活動態。此外在文化村後方可以看到火山地形變化,間歇泉,沸騰的泥灘地,礦質溫泉地;空氣中瀰漫著烟霧濛濛的熱氣及嗆鼻的硫磺味。
這天下午,我們回到奧克蘭造訪凱利達頓南極小木屋及水族館;它是利用廢棄的下水道涵管建構地底建築。讓遊客藉由生動逼真的展出,想像早期南極探險的艱辛。還可乘坐電動的冰原雪車,搭配曼妙的聲光及機械操作,可在近距離觀賞國王企鵝與南極企鵝悠遊在陸地與水中的生活面貌。遊客也可循著自動前進的電動步道,穿越一百一十公尺長的海底玻璃通道,可以見到鯊魚、魟魚、鰻魚、鯛魚、石斑魚和其他各種魚群優游其間,感覺就像在海底漫步一樣。
晚上我們登上天空之塔(Sky Tower)在景觀餐廳享用精緻的料理;由於這天是除夕我們特別開了香檳酒慶祝。〈一瓶酒紐幣一百四十六元不算便宜,不過就過年一次嘛。〉餐廳離地面約三百三十公尺高,舉目眺望,整個奧克蘭市區及周邊海港山丘的美景盡入眼簾一覽無遺。紐西蘭人喜歡刺激,眺望台邊緣有些地板是強力透明玻璃可直接看到幾十層下的地面;這裡也有高空彈跳(Bungy)的設備。更絕的是連電梯間地板也有三分之一是強力透明玻璃,電梯朝外的牆壁也是玻璃,可間歇地看到街景。隨著電梯快速上升,居高臨下,兩腿也一陣陣發麻;有些女生乾脆閉眼面壁眼不見為淨;這也算是一種難忘的回憶吧!
隔日是農曆新年,也是這趟旅程結束的時候了,大夥兒都歸心似箭;一大
早六點鐘餐廳才開門就急急湧入,匆匆用完早餐,七點多已在奧克蘭國際機場準備搭機返國。經由香港轉機,我們終於帶者滿滿的收穫平安返回了各人溫暖的家‧

後記:紐西蘭地形狹長延伸緯度達一十三度,由南北兩大島及眾多小島組成,面積約二十六萬五千平方公里;有台灣的八倍大,人口卻只有四百一十萬,其中三分之ㄧ居住在奧克蘭。紐國政府注重環保全力維護天然資源,地廣人稀沒有人為的污染破壞,其豐富多樣的地表景觀,像森林覆蓋的高山,冰川,活火山,深峻的峽灣,高山湖泊,海灣島嶼都還保有原始風貌;令人讚嘆不已。加上許多地方開車上路如入無人之境,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不過油料要記得加足,因為方圓百里可能找不到一座加油站呢?!總而言之,紐西蘭確實是一個令人留連忘返的好地方,有機會我還會再來拜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