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女子無才便是德?


夏末秋初季節交替之際,豔陽卻還是曬得人們混身熱烘烘地;讀書會特地安排一趟野外踏青之旅,也覓妥一處幽雅日式庭園的山中草堂聚會用餐,餐後另闢竹林環繞清靜雅室泡茶閒聊,怡情養性之餘增進同學彼此溝通瞭解;順便消除暑氣,排遣浮生半日閒。 

幾杯茶入喉後,平常較活躍的惠卿首先向韓教授討教:「教授,能不能請您就古人所言“女子無才便是德”說說您的看法?」韓教授沉吟了一下,飲了一口茶說:「這句話還有一句上聯,即“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自明人陳繼儒所著“安得長者言”一書中,可見應是陳氏“長者”輩流傳下來的話。有一說法是明末社會風氣的開放,讓青樓盛行已久的酬唱風氣,逐漸在閨閣名媛之間瀰漫流行。但衛道之士總覺得『吟風弄月』不是良家女子應作的事;另一方面,明末大量才女出現於文壇,讓衛道人士深感威脅而發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矯弊之聲,藉以劃清『青樓/閨閣』之間的界線;勸導女子收斂才華,以免淪為失德的才女。」韓教授停頓片刻,舉起杯子緩緩啜茗兩小口,潤潤喉後繼續說:「古時候的社會保守樸實,女子並無可選擇對象的權利,並且需遵守『三從四德』的古訓。若是讀書有了才情,就會想東想西有所主見,有了主見就想要照自己的意思去做;那麼在某些事情勢必會與丈夫起衝突,導致家不和,萬事不興。人們自然認為女子有才就不是件好事!再說古聖賢向來就不讚賞女性的才學,反而重視她們的“婦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論調。」 

趁著韓教授落座品嚐糕點之時,班長李姐起而發言:「我曾聽一位學禪修的朋友說她們的老師另有一套解釋。她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中的“無才”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就像聖賢所說的“無我”不是真的沒有我,而是對於我的一切得失無所罣礙於心的意思。又像佛家所說“無念”也不是真的沒有念頭,而是沒有妄念,在念頭中依然自在的意思。所以“無才”不是真的沒有才幹,而是『我雖然很有才幹,但一點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視若無』的意思。這個“無才”和中國傳統女子的內斂有關係;當然這種內斂也是自古以來女性受到長期的束縛與不平等的待遇,壓制了她們表現的心情;這也養成了女子低調做人,切勿張揚的美德。這和中國傳統女子追求含蓄美是一脈相承的。照這樣的說法,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似乎是有讚賞那些有才的女子能自視若無,不自炫其才的高超德行。」 

在同學們的鼓掌聲中,阿彬同學也不甘寂寞的站起來發言:「班長對於“無才”的新解本人深表贊同。以前我住在中部一處庭園別墅社區,鄰居有位女士本來是一家建設公司主管,後來公司因故解散,她就成為家庭主婦。自以為比別人聰明又有才華可是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乎一方面到處串門子東家長西家短,收集街頭巷尾小道消息再傳播出去,儼然以社區發言人自居,卻又散發著那麼一些兒無所不知者的傲慢。另一方面憑著比別人略懂的建築知識,再利用串門子學來別人家的裝潢格式添加一些花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找工人來整修房子;從前院到後院,從屋頂到車庫,花樣百出,鄰居們每隔一陣子就得忍受噪音無情的侵襲;可她從來不先打聲招呼說聲抱歉的話。因為她口才好會說服相鄰兩邊住戶共同做些屋頂和天井整修,或共用樓梯和圍牆美化之類的;除了降低自身的費用以外,還先將自家庭院及車庫擺滿新購的家用器材及庭園魚池盆栽之類用品,理所當然地大多數工程材料器具和廢料等,只好堆積到鄰居的車庫與院子了。工程進行中常聽到她要求這兒多個巧樣那兒添個玩意,高聲地和工頭爭吵不休,藉機占點便宜變相降價;因為工程做一半就像洗頭洗一半,工頭稍忍讓一下也是要繼續做完才有錢拿。事後她向親朋展示成果,總是滔滔不絕地炫耀她多聰明多有才幹,工程比別人大費用卻比別人便宜;卻忘了工程期間製造的嚴重噪音騷擾和巷道的髒亂不便。像這樣的自炫其才不知謙卑是何物,更不識待人接物之禮何在?凡此總總,都讓我不禁有些信服古人深恐“才可妨德”的論調,也是有它的根據的!」 

“德重於才”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信念,不分男女;而品德絕對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從四書五經的總綱所提「格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闡述“修身”就是通過“格物”的學習來增進品德修養。也說明了才華知識肯定會幫助人們修養品德,所以說“有德便是才”是有它的道理的。至於“無才便是德”,誠如中國老祖宗有句話說「知白守黑」,這四個字的意境就值得細細揣摩。儘管黑白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人生絕大多數價值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你知道清白的道理,也能理解守在昏黑之處的必要;就像才與德也是不能完全劃清界線一樣。所以“無才便是德”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若以西方人的看法,就聖經的價值觀而言,上帝創造女人,讓女人成為幫助者;並不意味著女人可以無才,而是活出神所賜與的獨特命定。舊約士師記9:8有一時,樹木要膏一樹為王管理他們,就去對橄欖樹說:「請你作我們的王!」橄欖樹回答說:「我豈敢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飄飄在眾樹之上呢?」這段經文不僅明示基督徒事奉神與尊重人是兩件很重要的事情。從橄欖被榨壓並經過多重提煉,而成為不同種類的橄欖油,可供食用、潤膚、取火等,連橄欖渣也可以做成肥皂。上帝讓橄欖樹有這麼多的用途,是必須經過被榨被壓的過程。何況上帝創造人類,不管男人女人,都恩賜不少才情。想要服事神,服事人時,也需要經過很多的磨練和考驗,才能發揮神所恩賜的才情,達到德才兼備的境界;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如果照字面上的膚淺說法去理解,那是荒謬的!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你在對的位置嗎?


一位園藝專家曾說過:「不是所有的花都適於肥沃的土壤;比如沙漠,就是仙人掌的樂園。」再說我們山居的房子剛落成時,建商在前院栽了一棵榕樹;這兒陽光充足、土質肥沃,榕樹長得很快枝葉繁茂青翠;我們很擔心樹根會亂竄壞了房屋結構;於是將它移植到空間較大的後院,沒想到換了位置它卻沒法適應,沒多久榕樹就枯死了。其實人生的許多現象何嘗不是如此;幸福快樂與否,不在於環境的優劣,而在於你是否適才適所坐對適合你自己的位置。 

許多年前,有個朋友在生完小孩後,很幸運地被拔擢為主管的職務。雖然這是她夢寐以求的目標之一,但是時機不對,她還沒準備好。基於勤能補拙的信念,她每日早出晚歸,加班做事;可是有很多事不是單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公司的事卻總是處理得不太順手,另一方面家庭也因為疏於照料出了一些問題。就這麼身心一再地折磨下,不出三個月就得了憂鬱症。後來在精神科醫生的開導治療下,也跟單位主管坦承溝通,願意主動地退一步,回頭繼續原本游刃有餘的舊工作,並獲得長官的諒解。經過一年多的調養,工作上勝任愉快,家庭生活也恢復諧和安樂,憂鬱的氛圍不知不覺中隨風消逝了。幾年後,家庭照顧與幼兒教養已得心應手,工作能力的充實與提升,不僅準備好勝任主管的實力,也如願以償地達成升遷的目標。 

上述實例在職場中屢見不鮮,正好驗證了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所提出的“彼得原理”,他認為組織中由於習慣晉升某等級或職位上的人員,導致員工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得到升遷,卻沒有考慮個人能力是否符合新職位的需求;有些人在升官後卻出現職位與個人能力不對稱的現象。如此一來,不僅個人活得痛苦,更影響了組織的成長。 

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青年時是女兒,中年時做媽媽,老年後當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不同的階段位置上,我們審視同一件事情卻往往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感受。站在父母的位置上,就會多一份愛心與耐心;站在兒女的位置上,就會多一份純真與深情。只有處在別人的位置上時,也許才會理解別人,體會別人用心良苦的愛。上帝安排我們做了一段時間的兒女後,馬上又讓我們去做了父母,一定有祂美好的旨意。同樣地,在職場中也有相對應的角色位置轉換;就以體育界來說吧;可能青年時是運動員,中年時做教練,老年後當裁判,晚年就成為觀眾了。人生就像活在一個大舞台上,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劇本,喜劇或悲劇,全看我們是否能扮演適合我們的角色;有時候是在表演,有時候是在欣賞;或許,這正好能夠檢驗我們隨時調整與適應的能力呢!

下面這個故事讓我很訝異小男孩的選擇,或許也能給你我一些啟示吧! 

有一個男人告訴女人說要去大城市掙錢,給女人和男孩過好日子;女人雖不捨也只好答應了。頭一年男人還寄一些錢回家,每個月也會打電話報平安;第二年開始電話不打了,錢也不寄了,人就這樣無預警地消失了。女人雖然託人四處打聽男人的下落,卻一無所獲。沒辦法,女人只好擺個水果攤謀生養家。這樣過了三年後,沒想到男人突然開著小汽車回來。當天晚上,男人告訴女人他是回來跟她離婚的;因為彼此分居這麼多年,他跟她早已沒了感情。事實卻是男人在外面做生意發了財,也找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同居了。 

女人看男人離婚的心意那麼堅決,無可奈何下只好同意了。至於孩子的去留,雙方取得共識:「隨小孩意願,他想跟誰就歸誰!」女人原以為男孩跟她感情比較深,肯定會選擇跟她。沒想到,在法庭上男孩竟然毫不猶豫地回答法官:「我要跟爸爸!」法官有點驚訝地問男孩:「你為什麼願意跟爸爸?」男孩笑著說:「因為爸爸有錢!」男人聽了,得意地笑了;女人聽了,在眾人面前捂著臉無聲地哭泣。她怎麼都沒想到,男孩居然在關鍵時刻拋棄了她。 

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天,女人收到一張五百元的匯票,匯款人正是男孩。此後每隔一個月,女人都會收到男孩寄來的匯票。到了春節的時候,女人收到一封信,信上寫著:「媽媽,您好!我知道妳很愛我,其實我也很愛妳。我當初之所以選擇爸爸是想減輕您的負擔。同時,我留在他身邊就可以向他要錢,然後把錢都寄給您。這樣,您就不用早出晚歸地賣水果了。媽媽!您要好好地生活,不要擔心我。以後有機會我會回來看您的……。」 

原來,男孩選擇離開媽媽跟隨爸爸,並不是要拋棄母親;而是選擇他認為最有利的位置,既能讓自己在較好的生活環境成長,並且能順利完成學校教育,又可以協助母親改善生活。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這是上天賦予我們的本性。基本上,對於當事人而言,只要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與普世道德觀,他的選擇就值得肯定。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以別人的位置貶低別人,更不要以自己的位置炫耀自己。 

人生的許多苦樂,不在於你的處境,而在於你看境遇的角度與位置;誠如一位朋友所言:他們攝影協會有次去偏遠山村拍攝當地民俗風物。回來發表個人作品展時,有人將組照取名“悲歡歲月”;有人則喚作“世外桃源”;因為彼此設想的立場不同,觀察取景的對象不一樣,感受自然就不同 了。人生的許多智慧,不只在於觀察,更在於分辨及身體力行。教育家喬丹(David Starr Jordan)說得好:「『智慧』是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技巧』是知道怎麼做,而『美德』就是身體要力行。」有時候選對適合自己的位置,並且切切實實地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對家庭對社會能夠有所貢獻,實在是一件充滿智慧令人愉悅的美事。

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教導學生要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在適才適所的位置上去做人做事,這樣才能承載享受我們應有的財富、權力、名望及一切福報。反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個人如果瘋狂地追名逐利,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掙錢不顧一切手段;就像那些奸商為了獲取暴利,昧著良心販賣黑心食品,這種人被判刑坐牢只是早晚的事,更甚者還可能禍延子孫呢?總之,他們的德行跟他們的名位財富完全不相稱,遲早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的。所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要勤儉,要惜福,要知足,要積善去惡;周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真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啊!我們應該想一想,如何利用人生短短的時光,好好累積厚德並充實智慧能量,才能安穩地坐在適才適所的位置上,愉快地工作,享受美好生活,開心地度過人生的每一天。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家庭教育有感


中國人或羨慕或諷刺地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比較正面的說法是「虎父無犬子」;西洋人也有類似「Like father like son」的說詞;台灣人則是語帶戲謔幽默地說「歹竹出好筍」。這些說法除了某種程度表達了先天遺傳基因的影響外,更顯現了後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孩子。 

全球通信產業龍頭─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出身貴州貧寒家庭,家中有七個兄弟姐妹;身為老大的任正非從小就學會要與父母一同扛起責任。高中時遇到中國大饑荒,全家人靠挖野草根煮來充飢;偶而有一個饅頭,父母親也會切成九等份,每人只有一口,為的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活下去。父母更將糧食存在一個個瓦罐中,實行嚴格分飯制,保証人人都能活下來。就因為秉持父母嚴明家教「要活,大家一起活」的憂患意識,以及堅持「利益分享」的原則;華為沒有上市,而是將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只擁有1.4%的股權。將公司的利益與員工的個人利益緊緊綁在一起。“肯給”養出最拼團隊,讓華為在短短26年間,從創業時的人民幣2萬元,拼出年營收達到349億美元。另外,為了避免公司元老級員工因為已經賺夠退休的錢,而造成一批阻礙公司成長的“沉澱層”;華為分別在1996年與2007年,由董事長孫亞芳及任正非本人各發起了一次「集體辭職」的大運動,兩次涉及的人數都將近七千人。為了拼活化,兩次新陳代謝後,辭職再回任的比率甚至高達九成九。像華為這樣,在順風時會想要大刀闊斧的變化,全世界的大企業都很罕見。這些要歸因於幼時的家庭環境與教育,讓任正非隨時充滿危機感。表現在事業經營上,一方面對成功懷抱巨大的飢餓感,一方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隨時充滿警戒;難怪時代雜誌稱他是「所有電信產業巨頭最危險的競爭對手」! 

傳統觀念的家庭教育都是由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少數基於現實生活因素由祖父母隔代教養。然而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各種資訊的豐富與容易取得;現代新觀念的家庭教育則是由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彼此之間相互的影響與教育。作為父母者除了展現優良的身教和言教外,也要懂得向孩子學習,孩子對新科技的吸收、時尚的品味以及藝術的敏感度可能都要遠遠超過我們這一代,如果我們能謙虛地向他們學習,不但可以讓自己成長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也是一種好的家庭教育與互動呢! 

常聽到有些父母埋怨說:「我們對孩子的愛比海深,可是孩子卻視為理所當然,不懂得主動幫忙家事,有好東西也不會拿出來回饋父母呢?」其實,孩子從小每當向你表達愛意時,經常不經意地被你的愛拒絕了。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他們五歲的兒子正津津有味地啃著巧克力,他媽媽為了展現小孩的乖巧,故意逗他折一塊給媽媽吃;兒子因為愛媽媽就很慷慨地折一塊給媽媽。做母親的拿起來聞了一下說:「好乖!小寶自己吃!」就這麼不經意地拒絕了孩子的愛。也許就因為這充滿愛的拒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重演,造成孩子的錯覺,最終遏制了孩子愛的萌動,讓孩子習慣著被愛,卻忽略了或甚至不知道該怎樣去愛別人。 

以下的這則故事教導我們,遇到家庭困境時該怎麼教育孩子:有兩個學生一位姓張另一位姓鄧,他們的父母因景氣不佳被公司資遣了。張同學的父母轉行做小生意,每日早出晚歸,生活雖然有些勞累與酸楚,他們從不在孩子面前傾訴生活的失落與委屈,也不讓孩子幫忙家事,甚至如以往般充分滿足孩子零用錢與吃穿的要求。於是乎,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感受不到父母的苦楚與無奈,除了照樣吃好的穿好的,甚至迷上網咖及電動遊戲,功課一落千丈,父母失望極了。另外一位鄧同學從小就很懂事,父母遇到什麼困難也會對他說,並請他多少幫忙一些。這一次遭受資遣後,父母好不容易找到倉庫管理員的工作,時常要輪值夜班,可是家裡還有一位行動不便的奶奶需要人照料,想到這心頭實在苦惱。父母幾番思考商量之後,決定將實情告訴孩子,希望共同研究出一套生活方式,既能輪值照顧奶奶,又不影響孩子的功課與學習。孩子也很爭氣,不僅把奶奶照顧得挺好,功課也不落人後,甚至扛起住家環境的清潔工作。 

心理學家馬斯洛強調“完美的人性”,認為自我實現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發展關係很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發展如遇到障礙,失去愛及安全感,長大後就很難向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們的家庭教育必須牢記“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教導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學習並磨練愛的能力,藉此體驗情感滿足的愉悅。當然,做父母的更要學會向孩子索取愛,提醒孩子告訴他們,父母也需要他們的愛與照顧。如此一來,孩子作為家庭成員的地位獲得尊重;大家共同承當並克服生活的艱苦,也共同分享快樂幸福的家庭生活。 

最後,筆者建議或許把握下列幾個原則可以幫助培育孩子健康的人格:

1)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從完全不會到逐步學會,在過程中慢慢感受到勞動的樂趣,以及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與認可和讚許,使孩子產生自信,逐漸發揮自己的潛力,發展自己的人生。像我的小孩在小學一年級時,就會做早餐給我吃(當時我太太在美國進修);這種獨立自主的個性,對於他長大後出國留學生活及打工幫助很大。
2)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對於他們好奇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去想,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替他們解決問題。
3)      營造共同的興趣以及溝通的情境:我們夫妻倆都很喜歡閱讀,我們在居家的環境會有一個全家一起使用的書房,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買了許多兒童叢書及百科全書,小孩在耳濡目染下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自然而然地也增加了彼此溝通及分享的機會;也因此在我們家和樂融融,沒有代溝及溝通的困擾。
4)      支持孩子,協助孩子消除自卑感: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因一再地遭受挫折而缺乏信心,因而產生自卑感,常會使自己陷入沮喪,孤僻,悲觀等消極的心理狀態中難以自拔。作為家長,要注意並善於發掘孩子的優點和點滴的進步,並不時地給予肯定和稱許;千萬不要貶低孩子的才能,或隨便說出“沒有出息”之類的評語。要讓孩子明白在這世界上天才只是少數,何況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採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只要努力付出就會有收穫;如此適度地引導並滿足孩子表現自己特有的優勢。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行善如撒種,總有結果的一天


自古以來撒哈拉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進入沙漠探險的團隊總是有去無回;直到1814年才被一支心懷善良的考古隊打破了這個魔咒。隊伍行進間,荒漠中不時出現逝者的骸骨,隊長總是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骨骸掩埋起來,並且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豎立簡易的墓碑。一路上掩埋工作耗去太多時間與體力,引起隊員們不時地抱怨;但隊長仍固執地說:「每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約一個星期後,考古隊在沙漠中心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跡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當他們準備離開時,突然颳起沙漠風暴,幾天幾夜不見天日,指南針也失靈了,考古隊完全迷失了方向。食物和飲用水開始匱乏,就在大家沮喪之時,隊長就給大家打氣說:「不要絕望,我們來時已在路上留下了路標!」於是他們沿著來時一路掩埋骸骨豎立的墓碑,終於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泰晤士報記者的採訪時,考古隊員們一致感慨地說:「善行,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未報,時候未到。」看完上述故事,讓我深深感受到心存善念是最終使自己獲得善報的關鍵。其實人性本善,光是將善行付諸行動時,心中那股快樂欣慰的感覺,對於個人身心健康幫助颇大。唯有誠心助人才能贏得真正的尊敬和感激,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與快樂;這也印證了先賢所言「行善最樂」與「得道多助」乃是一種明顯而難以否認的事實。只有惜緣才能續緣,在人生的路上有緣才能相聚;有一種宗教說法:“親人與好友大半是前世的好友與親人,那帶給你煩惱的多半是你前世傷害過的。”因此切記:善待你身邊的親人,關心身邊的朋友,寬恕那些傷害你的人;如此撒下善的種籽,總會有結成善果的一天。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請教鳥巢禪師做人的方法,禪師答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聽了颇為失望說:「這兩句話雖三歲小兒也曉得。」這時禪師又告誡他:「三歲小兒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聽了頓時領悟。因為道理再寶貴,知識再淵博,如果只是「坐而言」,便永遠無法發揮它的作用;必須能夠「起而行」努力實踐,日積月累,才會有相當的收穫。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台灣的商人,長期跟中東國家有生意上的往來。有一個伊拉克的客戶,彼此只做過兩筆生意;印象中這位客戶暨挑剔又小氣,不是很好溝通的對象。後來,伊拉克爆發戰爭,台灣商人突然輾轉接到這位伊拉克客戶寫來的信;信上說他有一個兒子在美國唸書,但伊拉克對外的匯款作業完全中斷,眼看他兒子就要斷炊;而這個伊拉克人想了老半天,都想不到他在海外有什麼朋友,除了這位台灣商人。於是只好冒昧寫信,拜託台灣商人跟他在美國的兒子聯繫,並請他先借學費及生活費給他兒子。台灣商人心裡有些猶豫;但將心比心,一想到這位遠在伊拉克的父親是多麼焦急,而他那在美國的兒子又是那麼無助。於是心一橫,到銀行匯款給這位伊拉克商人的兒子;心想,如果對方不願意還錢,就當作日行一善吧!時間一久,他幾乎忘了這件事;有一天突然接到那位伊拉克客戶打來的電話,除了一再表達感謝他的熱心幫助外,也把錢全數歸還,並且另外下了一筆巨額的訂單。從此,兩個人也成為好朋友,生意來往不斷。可見美好的善行,往往就像一顆種籽,總是在我們遺忘的時候,悄悄地成長、茁壯、結果。因此,千萬不要小看自己任何反掌折枝的善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James)曾經表示:「如果真有一位上帝,而我們不知道或不承認,則將來死後,不知道要吃多大的虧?」同樣地,如果有人堅持不認同善惡因緣果報的經驗性、合理性與道德性,那麼不僅個人將來勢必要吃虧,而且我們的社會安寧與秩序也將遭受曲解與破壞。即使我們對卑微的寵物之愛與善行,也可能有回報的時候;以下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歐洲某小國有一戶農家養了一對金魚,農家夫婦及小孩都非常喜歡那兩隻金魚。不久,這個國家發生了戰爭,眼看叛軍愈打愈近,不逃到別的地方避難不行了!這家人趕緊收拾家當跳上馬車匆匆離去。車行一段距離後,小男孩突然驚叫:「糟了!我們忘了那兩隻金魚!」父親有點猶豫地說:「可是…..現在沒有時間再折回去了….」「金魚也是我們的家人,我們不能不管牠們哪!」小男孩焦急地說。「是啊!我們什麼時候能回家,還是個未知數呢?金魚肯定會死掉的。」母親也附和著。父親想了一會兒,將馬車掉頭回到農家;一家人小心翼翼將兩隻金魚放到住家後院的水塘裡;小男孩輕輕對他們說了聲“保重”,一家人才快速離開農家。

戰爭持續了一年才結束,這家人終於回到讓他們朝思暮想的故鄉。但是,過去蒼翠的田野,蓊鬱的森林全都不見了;放眼望去全是被砲火蹂躪過的一片荒蕪;他們的房子也被破壞了一大半。想到田園要恢復必須花上好長一段時間,一家人該怎麼生活呢?農家夫婦忍不住發愁起來。此時,小男孩突然發現池塘裡有好多亮晶晶的小光點,走近一看,原來池塘裡竟然有好多好多金魚,都是最初那一對金魚的後代!於是,這家人就靠著把金魚賣到城市裡,當作人們的寵物;就這樣度過了一時經濟上的危機。 

誠如美國文學家亨利、戴維、梭羅的名言「善心是從不失敗的投資」」;心存善念,多行善事,時常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就算沒有得到現實的回報,也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是再多的物質也交換不到的幸福滋味。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小米Coco


幾個月前偶然看到一篇國外真實的小故事,敘述一名獸醫診斷一隻名叫貝克的十歲愛爾蘭獵犬,發現牠罹患癌症末期,大概只剩一個月可活;研判再拖下去只是讓牠受苦,且增加飼主的身心煎熬,因此建議安樂死。貝克的飼主是一對夫婦,要求醫師在執行安樂死的時候,也能讓他們的六歲兒子希恩(Shane)一同觀看整個過程,或許可以從中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當天,希恩溫柔地撫摸著貝克,然後很平靜地看著牠在獸醫的執行下,安祥地離開人間。當然,一家人難免有些傷感。正當大人們都在感嘆「為什麼狗的生命比人短那麼多?」的時候,希恩突然抬頭說:「我知道為什麼!」大人頓時停止交談,不約而同地眼光朝向他;他自信地接著說:「人生來就是為了學習如何愛人,如何好好過生活;這需要花很長時間學習。但狗狗本來就已經知道如何愛人,並且也都做到這些了;所以牠不需要在這個世界上停留(學習)太久。」獸醫聽了非常驚訝與感動,直說:「這是我聽過最讓人欣慰的解釋,而且深深影響了我的感受,當我不得不執行安樂死的時候……」。 

現在再讀這篇文章,內心感觸頗深;因為我家九歲半大、黑白相間的小型獵犬〈米格魯〉,一個月前剛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也面臨了類似的問題。對比之下,不禁心有戚戚焉。 

小米Coco是我太太的退休禮物之一;剛來時已兩歲半大,雙眸澄清天真無邪,一臉呆傻無辜的樣子,又很會撒嬌,特別惹人憐愛。這是我們第一次收養小狗,也不知該如何教養才是恰當,直覺地把牠當小朋友看待。平時除了訓練牠一些動作指令外,閒暇時,會帶牠到山上跑跑,到海邊溜溜,讓牠見識世界之大山高海闊;每次帶牠到住家附近瀑布下的小水潭,總是害怕不敢下水去玩。後來還是一位在馬場工作的朋友涉入水潭,拿著幾片零食放在峭壁下的岩石上;當牠一片片撿著吃到第三片時,忽略了岩石的傾斜度與溼滑性,一個不小心就滑落水潭裡,一陣驚慌後很快地就用狗爬式游了起來,可愛的模樣不禁令人莞爾。 

小米Coco先天體質不佳,三年前因血尿發現膀胱長瘤,台大動物醫院認為開刀還是無法清除乾淨,不如使用藥物抑制腫瘤的成長。這樣過了一年半相安無事,有天早上,牠竟然雙眼紅腫無助地癱瘓在後院。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頸椎和腰椎椎間盤凸出壓迫著神經系統。當晚隨即安排開刀手術,在醫院休養八天後帶回家親自照顧。因為長期臥床無法站立,身體兩側長了褥瘡,內人和我,每天早晚用生理食鹽水和優碘的綜合液盥洗傷口,隔三小時幫牠翻身一次,每次尿溼了身體就擦澡一次。這樣經過了三個月,終於勉強站了起來,只是左後腿神經傳達不完全還是有些跛,只能支撐一陣子,不過我們已經很高興了,以為可以否極泰來了。哪知道過了一年多差強人意的正常生活後,﹝在此期間仍然每週安排針灸兩次﹞一個半月前發現牠身上有幾顆腫瘤,其中一顆漲破皮層流出膿水來,經醫師診斷是淋巴癌,無法根治,只能治標打消炎針並每天灌洗破傷口避免深入感染。這樣維持了幾個禮拜,後來病情加重,無法站立也無心吃食物,豆漿及水也只喝平時的四分之一不到,而且不時地發出混濁的氣喘聲。經過和醫師討論後,判斷牠可能活不過一星期,基於人道考量,只好忍住傷悲讓牠安樂死。我們也不斷地在禱告中懇求天使引導牠,祈求上帝接納牠。阿們! 

小米Coco陪伴我們的這些年來,有辛苦也有歡樂!牠走了我們雖然不捨,但是回想起來,我們還是要謝謝牠帶給我們許多快樂與成長。尤其是牠罹患椎間盤凸出的這段期間,從完全癱瘓到可以自由行走,看得出牠對生命的堅持與毅力。既使在最後這三個月,小米除了比較多時間睡眠休息外,在我們面前還是一付活潑好吃的樣子,並且表現得更乖巧,這讓我們心中稍稍能釋懷。事實上,我們在照顧牠的時候,也學習了如何對人所認為卑微的動物付出愛與實際行動。從牠身上也可以看到某些與人類相通的習性,也讓我們學習並感受到牠那簡單地過生活,慷慨地付出愛與關心的單純“生存之道”。以下是有關小米Coco個性的一些描述,搏君一笑:
(1).欺善怕惡:在路邊遇有大狗衝向牠時,會立刻趴在地上表示臣服;反之,若是遇到比牠小的狗,必威風地追著人家跑,還湊著小狗屁股不停地嗅聞著,忘了牠是一隻淑女犬呢?
(2).鄉愿:有陌生人來家裡,只要叫得出牠的名字Coco,馬上搖尾乞憐極盡撒嬌之能事;雖說待客熱忱禮多人不怪,但是我總擔心有朝一日稍不注意可能就被人拐跑了呢?
(3).財不露白,神農嚐草:古代人常把金銀藏於地下,Coco則是把吃不完的大骨頭挖洞埋起來,哪天想到了再挖出來啃。當他身體不舒服時,會自己挑選嫩草咀嚼一番,過一陣子連同未消化的食物一起吐出來,然後又恢復活潑本性。
(4).假客氣:當我在準備牠的食物時,不管牠正在做什麼,都會先躲進牠的狗窩靜靜等待,眼光朝向遠方好像在想別的事情;等我擺好餐食離開後,立刻衝出來狼吞虎嚥一番,不到盤底朝天嘴巴是不會停的。
(5).懂得養生享受生活:溫暖的日子,牠會在草地上打滾,讓青草嫩芽按摩背部及臉頰,順便作日光浴,幫助鈣質的吸收。天熱的時候,會趴在通風良好的樹蔭下,在徐徐清風的輕拂中滿足地睡著了,甚至還不時地發出一陣陣震耳鼾聲。
(6).每當親友來訪時,牠總是跑上前熱情迎接,猛搖尾巴之餘,有時還會用身體摩擦客人褲管,為了尋求人們的關注,也讓別人親近牠,這一招針對小朋友特別有效。
(7).小米Coco天性樂觀,即使身體有些微恙,在我們面前仍然活潑快樂地互動著。牠也很識相,看到我們心情不好沒有理會牠的撒嬌時,牠會靜靜地趴在我們身邊,偶而聽到我們開口出聲時,會輕輕地用鼻子觸碰我們的腳ㄚ,提醒我們不要忽略了牠的存在。實在可愛哩! 

雖然收養小米Coco,增添不少開銷與麻煩,例如醫療費用﹝比健保要多花數十倍費用﹞飼料與零嘴,洗澡,清理環境及牠偶而造成的破壞等等……。但也因為牠逼得我早晚必須帶牠出去運動,養成我早睡早起運動的好習慣。還有心情不好時,看著牠活潑可愛撒嬌的模樣,很容易暫時化解心頭的鬱悶,對身心健康幫助颇大。尤其溜狗時,遇到也是牽狗出來散步者,不論男女老幼,彼此很容易搭上腔交為朋友。總而言之,和小米相處,就恍如和一位清純美少女談一段淡雅的戀愛,有一些煩惱也有不少歡樂,生活中增添了很多樂趣與話題,日子過得更加充實與純真。算一算,小米Coco 陪伴我們七年多,才享受了九年九個月無憂無慮的人間生活,實在令人感嘆不已。可愛乖巧的Coco,從今以後不用再受病痛折磨,不須受苦也不再跛了,好好安息吧!我們都會永遠懷念你的!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學養生從生氣到順氣


情緒,人皆有之;有時因無法控制反而被情緒亂流引導到錯誤的方向。人人也都知道「氣會傷身」,但很少有人能在遇到冒犯自己的事情時能心平氣和。要知道,當你怒火萬丈的時候,你只是因為別人的過錯在跟自己過不去,卻徒然讓自己的健康跟著受累呢!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次在公開演講場合,由台下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兩個字“笨蛋”;邱吉爾知道台下有反對他的人等著看他出醜;便神色輕鬆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卻忘了寫內容。」邱吉爾不但沒有被不快的情緒控制,反而用幽默將了對方一軍;真是懂得調神順氣的高人啊! 

其實生氣並不是必然的生理或心理反應,只是當我們無能面對負面的狀況時,生氣是人性的一種反射性行為,並不代表有狀況發生就一定要生氣的。既然生氣對解決問題沒有什麼幫助的話,那為何我們還要生氣?還會生氣?就是因為我們經常放任反射性的情緒發洩,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了吧! 

人非聖賢,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免不了會生五種氣:閒氣、怨氣、悶氣、賭氣和怒氣。所謂“生閒氣”就是“為無關緊要的事情生氣”;例如家庭聚會打打橋牌,同隊的隊友常為了出錯一張牌而爭得面紅耳赤,氣得血壓攀升,甚至不歡而散。至於“生怨氣”,許多自認懷才不遇者,或是只見別人升官自己卻聞風不動者,都會有股怨氣;若是怨得久了深了,人生也就陰暗了。“生悶氣”〈有人稱之為冷暴力〉通常發生在比較親密的人之間,比如夫妻;一旦打起冷戰,少則數日,多則數星期,彼此仿如陌生人繃著臉,陰沉沉地不發一語,藉著一張紙條傳話溝通,內容甚至故意省略掉抬頭和署名。冷戰拖得越長,無形中對感情和身體造成隱形傷害更深!再說“賭氣”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屢見不鮮,比較嚴重的大都發生在親子之間;有些叛逆性強的小孩,只因為受不了父母的一番斥責,就憤然賭氣離家出走;經常因涉世未深很容易誤入歧途,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不僅害了自己也傷害了愛他的親人;這是最不可取的,也是咎由自取。對於性格急躁的人來說,很容易情緒失控爆發“怒氣”;當憤怒發作之後,或許會產生一時的暢快感;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往往須要花很多力氣以及很大財力去收拾善後;發洩憤怒的代價真的遠比你想像中還要大。對你自己而言,則會直接損傷五臟功能,長期鬱積,一旦發病很容易病入膏肓。切記!切記! 

杜克整合醫學中心(Duke Center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主任崔西哥迪特(Tracy Gaudet)博士說:「不被表達出來的憤怒,是妨礙身體維持最佳狀態的一大阻力;如果你不釋放你的情緒,身體就會經常處於一種有壓力的狀態;影響的層面包括患感冒的頻率,甚至是癌症的發生。」所以說要養生,關鍵就要會生氣,更要會順氣,也就是懂得釋放並且化解自己的怒氣,就能「化悲憤為力量」,讓自己的情緒氣流能和諧順暢起來。 

當然,最好別輕易生氣,長期生氣的人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因為發脾氣時氣血會往上衝,容易導致脫髮變成禿頂一族。暴怒時氣血內竄,有時會造成嚴重內傷。為什麼不要生氣?因為生氣時的用語大都是羞辱難聽的話,若有肢體動作也是一種亂性的行為;這些都會得罪別人傷害他人,只會讓別人更加厭惡,心懷恨意圖思報復;你的人生可能就這樣墮入負面情緒的禁錮下,陷入一片陰暗中走不出來,無法體會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有趣事物,到老徒留傷悲與嘆息。既然就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而言,有時又不得不藉由生氣來釋放情緒壓力;那如何避免氣血亂竄,就要靠平時養成調神順氣養生的生活習慣。
 
綜觀中外許多養生學專家學者對調神順氣的看法,建議如何處理情緒的方式雖然很多,但主要的論點大同小異;這可能是跟生活環境文化背景不同,在生活小節上看法略有差異吧?在這兒謹將個人一點點心得,野人獻曝,提供各位親友做參考:

〈一〉每天多吃些生物類黃酮和維他命C較多的水果,例如百香果、鳳梨和香蕉,這些水果都是天然高濃度抗氧化食物,是促進消化,對抗血栓,減輕憂鬱,免疫抗疲,開胃順氣的天然食品。

〈二〉養成運動的習慣,不要把運動當成日常生活之外的特別節目,我們應該把運動當活動,讓生活動起來;它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分泌腦內啡,使人順氣心情變好。

〈三〉經常微笑,偶而大笑,儘量表現出開心的樣子;行為影響情緒,一旦養成習慣,人也會變得比較快樂。笑可以緩解疲勞,減少壓力,幫助肺臟擴張,促進消化,讓抑鬱慢慢減少。

〈四〉難得糊塗,不要斤斤計較;偶而放空,暫時忘卻煩惱五分鐘,告訴自己“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還沒發生的事別想太多,正在發生的事別過於困擾,已經發生的事就由它去吧。生活裡不必要渴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只求問心無愧心安理得輕鬆快活地過一輩子!

〈五〉要有精神寄託:培養一些生活興趣,比如寫文章,繪畫,書法,集郵,攝影,蒔花弄草種菜,或做糕點請親朋好友品嘗。參加一些正向思考促進心靈成長的聚會活動,比如讀書會,合唱團和查經班之類的。精神有了寄託,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減少不必要的生氣。

〈六〉有效的休息與放鬆:工作覺得累了,找個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鬆。對於體力疲勞或睡眠不足者,充分的睡眠讓你恢復體能精神愉悅;但對於用腦工作者,需要的不是通過睡眠來恢復體能,因為大腦皮質有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分別管控大腦的不同區域;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曾做過一個實驗,証明變換你的活動內容確實是積極的消除疲勞調神順氣的休息方式。在日常生活層面上,對於久已不用的東西,包括衣服物品書籍等,馬上送走;延伸到人際關係的糾纏上,可能的話也儘量放開;於是乎,生活就變得很簡單,很樸素,人也就輕鬆了,氣也很容易順起來了。

 【黃帝內經】早有明言:「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清楚,印證現實社會現象似乎也大多如此;很多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氣死的。當不了官,氣死了;賺不了錢,氣死了;很多老年人甚至為很小的事氣死了呢!所以說人既然不能避免生氣,就一定要懂得調神順氣養生之道。記住,沒有人該為你的生氣負責,所以就不要再勞神費力忙於生氣,這是你自願選擇生氣來面對問題的;換句話說,你是可以控制生氣的,所以最好生氣不要超過兩分鐘;對於惹你生氣的人,當下短暫氣過就算了;原諒別人也就是原諒自己。何苦為了別人的過錯,賠上自己的健康和長壽呢?消消氣,順順氣,你的人生將會更加幸福美滿。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抉擇的人生


有位智者說:「影響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奮鬥,而是抉擇。」的確,你要是選擇了不同的配偶,或者遠嫁海外不同種族的人,你的一生可能就大大地改變了,影響所及你的後代子孫也跟著不一樣了。 

舊約聖經路得記就是一篇抉擇正確、可歌可頌的實例:摩押女子路得跟一個以色列人結婚,婚後嫁雞隨雞,一切生活作息包括宗教信仰,完全遵照以色列人的模式。丈夫死後,婆婆一再勸她回摩押娘家,趁著年輕還可再嫁;然而她卻堅決選擇跟著婆婆拿娥美回到猶大;還對婆婆說“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充分表達對婆婆無比的忠心。後來,她在婆婆的鼓勵下,在前夫的以色列親族中找到了新丈夫波阿斯;從這個丈夫她成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大衛的曾祖母。想想看,路得要是聽婆婆的勸告回去摩押娘家,就不可能有大衛王這位後代子孫,以色列的歷史發展肯定就不一樣了;由此可見關鍵抉擇不僅影響人的一生,甚至可能牽動國家民族發展的命脈呢?! 

人的一生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抉擇,生活裡更有各式各樣的矛盾、兩難與困惑。不過,一個人如果能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去選擇自己的命運,還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至少你有了選擇的權利,有些人一輩子都很難選擇自己的命運,比如美國南北戰爭以前的黑奴,他們迫於殘酷的現實只能聽命於主人。又如1949,因為局勢混亂,有些年輕人被迫去當兵來不及和家人告別,接著糊裡糊塗地隨部隊撤退來台,期待哪天能回故鄉孝敬爹娘的,最後卻希望落空,孤獨地抱憾而終。這一切命運也都不是他們所能抉擇的。 

人生的抉擇最困難的在於事前再三權衡利弊得失,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等到想好了要去做的時候,早已時不我予,事過境遷了。但是也可以是最簡單的,那就是你別去考慮抉擇問題,當下憑直覺動手去做就是了。下面這則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一個農民從洪水中先救起了他的妻子,待回頭欲救其小孩時,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被洪水沖走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人則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再娶一個,孩子卻沒法兒死而復活。有位哲學家聽說了這個故事,既好奇又深感疑惑不已,就專程跑去請教農民為什麼先救妻子而不救兒子?農民告訴他:他救人時什麼也沒多想;洪水來勢洶洶又快又急,當時妻子就在他身邊,匆促間,他抓起妻子就往岸邊游去。待返回時,孩子已被洪水沖走了。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機會和時間進行抉擇。相信這位農民如果多花心思考慮先救妻子還是救孩子的利弊,可能在下決定之前,洪水早已把他的妻兒全都沖走了呢…。在人生的抉擇中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或盡善盡美的選擇方式;總是要先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或保存另一些東西。令人諷刺的是,當我們面臨兩難而焦慮得不知作何抉擇時,兩者利弊差別愈小,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反而,真正有明顯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地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其實,抉擇是一門生活哲學,有時它是很殘酷的,迫於現實你必須拋棄夢想;有時它是很無奈的,為了不負眾望你必須背上人情包袱,從事你原本不想做的生涯規劃。總而言之,抉擇不易,實踐更難,需要衝動與堅持作為動力;跨出第一步後,還有許多人和事都需要磨合與取捨。無論最後是否如願,其中點點滴滴都是成長過程寶貴的經驗與回憶。 

西元1994年因為拍攝“飢餓的蘇丹”(The starving of Sudan)而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凱文卡特(Kevin Carter),在面對一隻兀鷹等候要吞食一個瀕臨餓死的小女孩時,他選擇先作一個紀錄者,而不是扮演救助者的角色(先趕走那隻兀鷹,再想法救小女孩一命)。當時,這張令人震驚的照片轟動了整個國際社會;猶記得在一次聚會時,有人提問:「如果你是一位記者,當災難發生時,你會先拍照還是先救人?」我比較同意一位媒體工作朋友的回答:「視災難的情況而定,如果是小災難而我又幫得上忙的話,我會先去救人。但是如果是巨大的天災地變,比如地震海嘯發生時,我可能選擇做為紀錄者,將真實的畫面即時傳送出去,讓更多專業救難人員和資源能盡快投入救難行動。」同理,Kevin Carter他做了一個困難但正確的決定;你要知道在非洲黑人不同族群間,彼此草菅對方的人命;所以一個生命垂危的黑人小女孩幾乎很難獲得同情與救助,我們又如何奢求一位白人記者的想法呢?何況還有成千上萬相同命運的小孩急迫地需要外界的救援呢!Kevin Carter拍出這樣撼動人心的照片,讓世人了解蘇丹飢荒的嚴重性,也藉此敦促國際救難物資盡快進入蘇丹,希望能因此而救活了更多的人。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看起來正確的抉擇,卻成為Kevin Carter 的夢魘,許多人直指Kevin Carter冷漠、自私、不顧他人死活,甚至直截了當地質疑他拍照時是否心懷善意。儘管從照片登上紐約時報到得獎時間相隔十四個月,蘇丹內戰烽火依然未曾停息過,餓死的人數不斷地增加。他在頒獎典禮上心有所感忍不住痛哭,當他無力改變這個悲慘世界,也無力躲避精神煎熬的時候,他只有選擇自殺一途;獲獎兩個月後,某天晚上,他將二氧化碳廢氣從排氣管導入車內自殺身亡,享年三十三歲。凱文卡特之死,顯然是因為記者選擇以“精彩的鏡頭”加強表達“真實新聞”的震撼性,卻造成與所謂“社會公德”之間尖銳衝突的結果。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除了少數特例,絕大多數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更不可能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抉擇;一旦選定其中一個選項,我們又常不自覺地陷入「我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的反省與折磨。一般人面對“兩難抉擇”總是秉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認知行事;殊不知若沒有定義清楚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只是淪於“被迫抉擇”的陷阱中無法自拔。比如核四續建與否,政府若無法提供充分正確資料,貿然舉辦公投,對於絕大多數公民無論正反雙方都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洩罷了!事實上,人非聖賢,在一生中多少會做出幾次錯誤的抉擇,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世界上有多少有才華的失敗者,世界上也有很多高學歷的無業遊民,他們可能因為錯過或誤判生涯的關鍵性抉擇。有些因此沮喪失志一蹶不振,一輩子擺脫不了厄運的折磨。但也有些不怕犯錯不斷修正勇於改變自己的命運,直到做出正確的抉擇;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最後,希望我的親友們都能學習並且做到如美國一位神學家向上帝所祈求的禱告文一樣,要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要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明辨兩者的不同。能夠放下身段、名位,讓自己更柔軟、更寬闊地突破現況,開展新局面,選擇正確的人生大道,進而擁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談幸福論心情


談到幸福,我們不要陷入抽象的議論中去;我們應該注意事實,看看我們一生中在什麼時候感受到真正幸福。智者云:「有煩惱才知道什麼是快樂,有痛苦才懂得什麼是幸福。」這個世界中,幸福往往須從反面看出來,生活無憂愁,不受欺凌,無病無痛,便是幸福;但也可成為正面感覺,就是心靈充實,對人感恩,對己知足,愉快生活。 

其實,幸福並沒有一定的樣板;情侶在燭火搖曳下對酌的甜蜜笑顏,絕對是幸福的一種表情;但寒風中親人相擁的淚眼婆娑,也可能會是幸福的另一種相貌。除了愛在當下,懂得珍惜之外,幸福的秘訣之一,不外乎就是一種堅定的自信,不管情況究竟壞到什麼地步,也不要羨慕別人,更不要懷疑自己,秉著幸福不曾遠離的信念,珍惜擁有的,就是幸福。 

19884月,霍華德、金森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他畢業論文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他向市民隨機發出一萬份問卷,最終回收5,200張有效樣本。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接下來霍華德對這121人做了進一步的調查分析,發現當中有50人屬於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自於事業的成功。另外的71人分別為家庭主婦、菜販、農民及公司裡的小職員;透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發現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淡自守,享受安貧樂道的生活方式。很快地,一晃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霍華德、金森也由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成為一位知名終身教授。20096月,他偶然翻出了當年那篇畢業論文;很好奇想知道,當年那121名自認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是否仍然感覺幸福?於是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是: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外,其餘69人有的已躋身於成功人士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人因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至於那50名成功者,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表示“非常幸福”。有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選擇了“痛苦”,另外有2人勾選了“非常痛苦”的選項。兩週後,霍華德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論文,總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這結論也印證了尼采的名言「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和簡單就是幸福」。 

其實霍華德的結論早在五十年前的美國就已驗證過了。1960年美國因貧富相差懸殊產生了許多社會矛盾,窮人不但仇恨富人,還對政府產生牴觸情緒。為了建構一個和諧的社會,政府部門想了許多方法:比如給富人增稅,給窮人提高福利等等,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位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的兩組畫面;一組是一位總經理在辦公室裡超負荷地忙碌著,領帶因忙亂而不自覺拉鬆歪斜一邊,滿臉疲憊,神情顯得憔悴不堪。另一組則是一位幫寫字樓打掃的清潔工,身穿藍色帆布工作服,一邊清掃垃圾,一邊愉快地哼著流行的鄉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當這兩組鏡頭在電視螢幕上對照播出後,奇蹟出現了;不但窮人不再那麼仇恨富人,居然還有很多富人羨慕窮人簡單開心的生活呢!因為以往的鏡頭習慣於對準富人的奢華和窮人的疾苦,很容易造成對立的矛盾;但這兩組鏡頭的出現卻突顯出富人因為慾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憊,而窮人因為生活簡單所以怡然自得。由此可見,幸福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受,它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狀態;心若被慾望禁錮就不會有快樂。人生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只要知足,人生就會幸福;不計名利,生活就會如意。不知你以為然否? 

人生充滿了許多選擇,相對也充滿了各種變數。關鍵的選擇決定一生,細小的選擇影響心情;賢達之人總是告誡我們『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一種壞心情的選擇』。的確,人的世界不可能一塵不染,事事如意毫無怒氣;就像水清則無魚,若是沒有涵養各種物質在水中,生命根本就無法維持。所以,人生要有一些酸甜苦辣,有一點無奈,有一點希望,這樣生活才會更生動,更美好,更韻味悠長。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卻能左右人生的幸福快樂與否。心情好,什麼都順利;心情不好,一切都亂了。我們常不自覺地讓壞心情貶低了我們的形象,降低了我們的判斷力,干擾了我們的思維,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下面這則發生在內地的故事就是因為小事生氣影響心情,差點造成悔恨一生的悲劇。

清早起來,婦人請老公載她回城裡娘家辦一點事;老公正為昨天老婆新買一個手提包還在生悶氣,就冷冷地回說:「妳自己搭公車去!」「怎麼了?你還在為昨兒的事生氣啊!今天早上只有兩班車,我要趕車去,等我晚上回來再談吧!」婦人說完就匆匆出門了。大約過了一小時,突然窗外傳來鄰居大聲喊叫:「不得了啦!通往城裡的橋斷了,一輛公車掉落下去了。…..」丈夫一聽,立刻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匆匆趕到河邊。只見公車歪七扭八躺在河床上幾乎摔成廢鐵,河面上漂浮著一些行李。救難隊早已到達現場,抬出好幾個奄奄一息的重傷乘客。丈夫激動得像發狂一般,到處找,四處問:「有沒有人看到我太太?」一直等到傍晚,救難隊員勸他:「很多罹難者都被沖到下游去了,你再等也沒用,請你節哀吧!」丈夫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口中不停喃喃自語:「要是我載她回娘家就好了….要是我載她回娘家就好了…..」像遊魂般地回到家,雙手軟弱地推開門,乍見妻子安坐在客廳,心中一驚,繼而快步衝上前去,熱淚盈眶地緊緊抱住妻子。不明究理的妻子忙著幫丈夫抹去眼淚說:「你在哭什麼?我出門後突然想去店裡退還手提包;但店員不讓我退貨,後來跟老闆交涉了很久,結果就沒搭上那班公車。」還好,丈夫只是虛驚一場,但如果妻子真的因此而遇難,恐怕他會自責一輩子。故事,也許不只是個故事,內中蘊涵著大道理;只要我們善於體會感悟,就一定會受益無窮的。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幾十寒暑,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短,卻能決定是否讓“怒氣”流竄於日常生活中,或是讓“快樂”陪伴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不定,我們過得不快樂,覺得不幸福。因此,為了享受愉快的生活,我們必須學會掌握自己的情緒,維持好心情,才能掌握自己幸福的未來。在生氣之際,我們如能多想想「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也不是為了生氣而結為夫妻,更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想透了,凡事退一步多加包容;誠如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所言:「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麼的藝術。」那麼,我們會為我們煩惱生氣的壞心情,開闢出另一番安祥與快樂。然而,人非聖賢怎麼可能都不生氣呢?不過,要是一時忍不住生氣時,最好多作深呼吸及運動讓一股悶氣徐徐洩掉,千萬別生太久的氣,以免傷肝傷腎,又傷了真正愛你的每一顆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碰到不順眼的人,如果不學會包容,就會活得很疲累。人和人之間難免有摩擦有矛盾,或許對方根本就是無意,或許對方有難言之隱…..。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妨試著置之一笑;給別人也給自己一次機會。與其皺眉頭過日子,不如展笑顏樂活。閒暇養養身,每日找找樂,酸甜苦辣都嚐過;努力追求身心靈的充實,才有可能挖掘出快樂幸福的泉源。人生猶如搭乘一趟沒有回程的火車旅行,旅途中,人們上上下下,聚聚散散,充滿了挑戰,夢想,等待和別離;然而卻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到達目的地。其實這並不重要,誰會去期待抵達終點的時刻呢!?該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鄰座有交集的人們。煩惱時,抬頭望望藍天白雲,看看青山飛瀑;或則低頭閱讀有趣的書籍。煩惱就會遠離,憂傷就會消逝,哀愁也會減少;放開胸懷,培養好心情,珍惜人生,珍愛生命,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度過屬於我們幸福的每一天。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婚姻生活的藝術


有一對老夫婦度過65週年的婚姻生活後,還是你儂我儂恩愛如初;記者就專程去訪問他們:「請問你們維持65年婚姻的祕訣是什麼?」老婆婆回答:「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父母及老師教導我們,東西壞了要修理,而不是把它丟掉。」中國有句俗語“前世冤家,狹路相逢”;老一輩的女人心目中,大都相信丈夫是命中註定的冤家。有了這樣的理解,他們會相親相愛,又不時地吵吵鬧鬧,打鬥不休,正如所謂的“歡喜冤家”一般;她可以領悟並認同命運的安排,以知足而容忍的美德來維護一輩子的婚姻。 


夫妻兩人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環境及文化教養背景多有差異,本來就不容易相處;若是沒有相愛及容忍之心,又缺乏生活藝術的涵養與技巧,那又如何能和諧相處一輩子呢?話說有一對夫妻,因為小事吵架,弄得兩人氣得不吃晚飯;先生悶坐沙發上不停地轉換電視頻道,藉以發洩並顯示內心的不滿;太太則走入臥房趴在床上,打開音響,讓柔美的音樂來撫平內心的氣憤。這樣僵持了一兩個鐘頭後,太太穿著性感的睡衣出現,一屁股坐進先生的懷裡,撒嬌地說:「跟我道歉,我就原諒你!」先生有點措手不及,仍堅持:「是妳錯,為什麼要我道歉?」太太雙手環抱先生的脖子:「好了,我承認是我錯;但是,對的人要先道歉!」先生一時承受不住太太嬌柔性感的攻勢,再被太太耍賴皮的俏模樣一逗,忍不住笑了出來:「好好好!我道歉,對不起;這樣妳滿意了吧!」兩人情不自禁地在沙發上恩愛了一番。隨後換裝一起去夜市吃了頓愉悅的宵夜;恍如又回到婚前約會時的甜蜜感覺。誰對誰錯早已無關緊要,雖然是對的人先道歉,但也贏得了家庭的和諧及夫妻的恩愛;何樂而不為。你說不是嗎?! 


夫妻間吵架沒有真正的贏者,雙方都是輸家。美國有人研究調查受家暴的太太們,結果發現這些挨打的太太們大都口齒伶俐,很會說理。夫妻吵架時咄咄逼人佔上風,老公在言詞上落下風,惱羞成怒,只好訴諸拳頭來教訓悍妻。所以說,夫妻之間的爭執,最好能動之以情用溫柔的技巧來化解,遠比科學辯証式的講理爭理要來得有建設性及成效。因為你讓對方招架不住,徒然惹惱對方,只會傷害並削弱彼此深厚的感情。 


美滿的婚姻,即使到了暮年,夫妻相伴,一起看電影,參加讀書會,一起旅遊,一起到好友家喝茶聊天,一起到公園散步,海邊漫步,坐看落日餘暉彩霞滿天,傾聽浪濤拍岸節奏規律優雅動人,那種快樂,那份自得,其實是多少兒女都無法取代的,也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在婚姻生活中,男人,其實並非像女人以為的那樣堅強,他們把生活的壓力和人生的沉重,全都隱忍在自己的心中,不肯表現出來,以至於總是比妻子要早許多年就離開人世。因此,做妻子的應想辦法讓老公盡可能活得更長久,盡可能陪妳到耄期。那就要先營造一個溫馨輕鬆的家庭生活環境,不需要非得把家弄得一塵不染,整天忙於家務,搞得既沒時間也沒精神陪伴老公做些休閒活動。其次,要用愛,體貼和溫柔的心意來開通疏導先生一時鬱積的不良情緒。其實男人的所有不快,說穿了,不外乎“名利”;如果你能夠不在意丈夫的名利,那丈夫會活得十分輕鬆。誠如賈伯斯遺言所述:「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它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此外,協助老公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性和適度的運動習慣,更是不能缺少的。如果妳這樣做了,妳將會發現,先生會活得更健康,更開心,更愉悅;有位賢者說:「愛一個人,不僅僅是要付出,也需要被對方需要著;被人需要是一種幸福,愛一個人就要給她愛你的機會。」相信老公感受幸福之餘,一定會回報妳一個和樂融融的家,並且陪伴妳享受彩霞滿天的樂趣,忘卻日落西山的淒涼。 


曾經聽一位智慧的長者提起:「老婆是天使還是女巫,全靠男人來塑造。要想讓老婆成為天使,就要先把她當天使來對待;慢慢地她就會改善性情與習性,變成天使。」他還說了一段故事:有個朋友結婚一年後,覺得老婆越來越懶惰自私,脾氣也變差了;因此兩人經常為小事吵架。後來朋友有了外遇,經過協議離婚後,再娶第三者為妻。這第三者扶正為配偶後,先前的溫柔體貼形象竟然慢慢消失殆盡,日常家務也漸漸荒廢了。又是另一個吵鬧不和的家!朋友覺得自己命不好,總是無法遇到好女人而時常唉聲嘆氣。前妻隔了半年也再嫁了。這位朋友有一次在應酬的飯局裡,巧遇前妻的現任丈夫;幾杯酒下肚,他忍不住打探人家的婚姻狀況。那男人直誇老婆是個賢慧的女人,不僅家務全包,對他特別溫柔體貼,對夫家親友也很慷慨大方,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賢內助。朋友聽了半信半疑,心想“她有那麼好,我怎麼都沒發覺呢?”不久之後,巧得很,朋友到大賣場購物,遠遠瞧見前妻手挽著她現任丈夫也來買東西。朋友趕緊躲在一邊觀察良久,看到她倆溫柔體貼的相互照應,以及不時洋溢著幸福的笑顏裡,朋友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對幸福美滿的夫妻。 


雖然在婚姻生活中,忍耐是一種美德,但只要心中有愛,就不存在忍耐,而是寬容。老婆就好比是一台鋼琴,遇到名家來彈,彈奏出來的是耐人尋味的名曲;如果是一般人來彈,也許能拼奏出一首世俗的流行曲;要是碰上不懂又不願學的人來彈,那恐怕不只是不成曲而已,簡直就是噪音。儘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名家,但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彈出一首完整和諧的樂曲,再不然也要懂得好好地保養鋼琴,讓它不至於脫調走音失去原有的功能。如此比喻,不知你以為然否? 


美滿的婚姻,不是光憑著夫妻兩人循規蹈矩,不做錯事情,就可以保證得到的。夫妻朝夕相處,互動頻繁,對事情的看法角度有差,大大小小的磨擦與衝突在所難免;如何努力去體會對方的真正意思,用溫柔婉轉的方式化解衝突;事事給對方留餘地,讓對方有台階可下,才不至於打成死結解不開。還有,千萬不要將吵架內容投訴局外的第三者,以免阻斷兩人感情復原的通道。有人說,培育一段美好的婚姻,是一門懂得適時彎腰的生活藝術;彎得下腰才是成熟,放得下身段才是高手。因此,避免夫妻吵架的最好方法,就是承認對方的意見可能比自己的好。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心,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但卻是值得大家努力去學習的。 


俗話說:「吃得好,穿得好,不如夫妻同到老。」夫妻若是能相親相愛相互扶持到百歲,便會發現人世間真是無限美好。能夠這樣知足地帶著微笑去見上帝,那將是多麼地無憾和感恩。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北歐遊蹤


以前看到北歐的風景照,雖然覺得很美也很想去拜訪;但一想到冰天雪地中冷風颯颯,心中就一陣寒噤直打退堂鼓。沒想到這十年來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北歐似乎比較沒那麼冷了;尤其夏天氣溫約在攝氏12度到25度之間暖和許多了。於是乎,在內人的力邀之下,決定趕在暑假旅遊旺季之前出發,一方面費用較節省,另一方面避免在風景名勝區人擠人。 

(一)芬蘭(Finland)
第一站來到芬蘭,領土面積338,000平方公里,全國有187,888個湖泊和179,584個島嶼,因此被譽為「千湖之國」與「千島之國」,全國土地69%被森林覆蓋,可耕種面積僅占8%。人口有五百多萬,百分之八十六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議會廣場矗立一座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雕像,原來芬蘭曾被瑞典統治數百年,到1809年俄國沙皇戰勝瑞典,接續統治芬蘭,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芬蘭才得以獨立。如今赫爾辛基街道的路牌皆標示兩行字,上面一排芬蘭文,下面一排瑞典文。接著從港口搭渡輪約十五分鐘到港外的芬蘭堡;這裡是由四個小島連接而成,瑞典統治時代作為海軍基地,用來防禦俄軍入侵。俄軍攻佔芬蘭後,改為流放政治犯的監獄。島上丁香樹及樺樹生長茂盛,還有早期造船廠遺址及一幢小路德教堂兼燈塔樓,島的一側就是大型輪船出入赫爾辛基的航道,戰略地位很重要。市區內最特別的建築要數『岩石教堂』了,當初承造者先將當地一整塊超大型天然巨岩,從中間部位予以爆破挖建,下盤的岩石作為基石;除了圓拱形屋頂以其他材質建構外,整座教堂完全利用大岩石本身及其碎片構建而成。外觀就像一艘停在石堆中的大飛碟,只有從祭壇上豎立的小小銅製十字架標示出其教堂身分。祭壇的位置經過特殊計算,夏季的禮拜時間,陽光會透過天窗直射到祭壇上。進門左邊岩石牆上嵌著一座直立的管風琴,右邊牆角陰暗處有幾座燭台,仿造燭火的小燈泡在燭頭上微微顫動著,那搖曳的紅光就跟燭火一模一樣,帶給人一種既溫暖又浪漫的感受。走入教堂,很自然地感受到神聖肅穆的氛圍。隨後來到西貝流士公園,園內的紀念碑相當別緻,一是高10公尺利用500多支鐵管組成的管風琴藝術造型,另一則是西貝流士一副愁眉苦臉的鐵鑄頭像。他在1899年創作「芬蘭頌」,寫出芬蘭悲苦命運和對未來的憧憬,幾乎成為當時的國歌,因此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

芬蘭岩石教堂
西貝流士公園











 (二)瑞典(Sweden)
從赫爾辛基搭機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抵達時間竟然跟出發時間一樣,原來兩地時差一小時,飛行時間正好也是一小時。瑞典領土面積449,964平方公里,64% 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約九百多萬人。斯德哥爾摩市政廳位於梅蘭湖畔,從市中心任何角度都可看見它一側高105公尺的方形塔樓,塔頂上頂著三個皇冠的風標,而三個皇冠正是瑞典的國徽。其中著名的藍廳並沒有照原設計塗上藍色外表,反而保留原始的紅磚,是市政廳裡最大的宴會廳,每年1210日的諾貝爾獎晚宴就在這裡舉行。位於斯德哥爾摩市郊的小島上有座德羅汀罕宮(Drontingholm),建於十七世紀的法式建築,有巴洛克式花園和中國式亭閣,及最古老的劇院;因此有「北方的凡爾賽宮」之稱,於199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在斯德哥爾摩東北方70公里的烏普薩拉(Uppsala)有北歐最古老的大學─烏普薩拉大學,它學術研究的多元化造就了許多人才;鄰近的烏普大主教教堂高高地矗立在校園一角落,一片寧靜中更顯得莊嚴肅穆。接著來到190公里外的法倫(Falun),這兒從十一世紀到十八世紀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礦產地之一。到了二十世紀才停止開採;經過用心整繕後成為銅礦博物館。我們也下礦坑體驗了半個多小時,中途導覽者還把所有光源關掉,讓大家在一片漆黑中靜待了兩分鐘,嘗試暗無天日的恐怖經驗。傍晚來到摩拉(Mora),參觀木馬工坊,並就近住宿希爾江湖畔(Siljan Lake)Mora Parken Hotel。這裡設有露營的營區,滿山遍野高聳的闊葉樹林和松樹林,伴著清澈寬廣的湖水,確實是個寧靜優美的世外桃源。 

斯德哥爾摩舊城區


 


梅蘭湖畔美麗的建築


 

 

 
 
 
 
 
 
 



(三)挪威(Norway)
離開摩拉,車行三百多公里穿越瑞典與挪威中部山區,沿途大多是高大的松樹林,車子不時地沿著咖啡色的溪流前進;下午終於抵達挪威Mjosa湖北端的度假勝地─利利哈默(Lillehammer)。有趣的是,在公路上通過瑞典/挪威邊境時,竟然沒有檢查站,警衛及關防人員,只有從公路邊的交通標示牌,從黃底變成白底,才明白已進入不同的國境內。挪威面積385,054平方公里,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全境,高原,山地及冰川約占全境2/3以上;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天然良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主要表現在石油、水利、漁業及森林;人口約五百萬人。利利哈默擁有天然的滑雪環境,連綿不斷的山坡地有好幾處配備纜車裝置的滑雪場,這兒是1994年冬季奧運的舉辦地之一。附近的Maihaugen野外民俗博物館,保有從十一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挪威傳統建築;區內劃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維京人居住聚會吃飯的房屋及教堂,一部分為馬廄、豬舍、羊圈等家畜的房舍,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斯堪地那維亞建築的生活環境。挪威海岸極其蜿蜒曲折,加上冰川侵蝕,造成其特有的峽灣風貌。我們先從歐塔(Otta)往蓋倫格峽灣(Geirangerfjord)前進,一路上順著岩壁山路不停地爬升,氣溫隨著海拔高度從18度降到9度,峽灣兩側的山頂及峭壁凹陷處還零星散布著來不及融化的冰雪,仿如101忠狗身上滿佈著大小不一的白圓點,真是別有一番風味。這時陽光被厚厚的雲層擋住,白雪點點在灰暗的天色襯托下,顯得特別清新動人。接著專車從最高點沿著峽灣峭壁,經過九彎十八拐的彎繞緩緩下降到谷底碼頭邊,人車一同搭渡輪暢遊峽灣。蓋倫格峽灣
長約二十公里,平均深度三百公尺;不時出現大小不一的飛瀑,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給。我們在峽灣另一端登岸,繼續驅車前往布利斯達冰河,它是歐洲最大且最長的尤斯特達冰河的分支。只見融化的冰雪水不斷衝瀉而下,猛力撞擊河道上的巨石,激起一片片白浪滔滔,既壯觀又驚豔,讓人忍不住佇足拍照留念。
挪威的峽灣美景渾然天成,第二個峽灣我們遊覽素有“峽灣之后”的索納峽灣,它是全世界最長的峽灣,綿延二百公里,最深處達1,380公尺,高聳的峭壁有2,405公尺高。渡輪船速緩慢可能不到十節,聊天時不注意常忘了身在海上呢?可見船行有多慢而穩。兩岸奇峰怪石及山澗飛瀑,看久了很容易讓人忘卻塵囂,進而感嘆造物之神奇。隨後改搭高山景觀火車,從海拔2公尺的佛拉姆(Flam)到標高866公尺的麥達爾(Myrdal),全程有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軌道坡度達55度角,平均每十八公尺就上升一公尺。沿途景觀時而壯闊陡峭的高山峻嶺,時而谿壑谷地,農莊屋舍星羅般點綴其間。最精華的景點是肖斯瀑布(Kjosfossen),水流龐大澎湃洶湧,又臨近火車月台旁,更讓人感受它的聲勢逼人。我們在麥達爾轉乘國營的火車,約一小時抵達佛斯(Voss),我們住宿的Fleischr’s Hotel 就在佛斯車站範圍內,一下月台就進入旅館大廳,偶而有載貨的火車快速直接通過車站時,躺在面臨月台的房間裡,就會感受到些微振動的噪音。 

我比較喜歡挪威的第二大城,號稱峽灣之都的卑爾根(Bergen),它是北歐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交通的樞紐;陸運,海運及空運都很發達,形成北歐獨有的交通網路。第一級產業中以漁業最為發達,位於港口一側的魚市場,觀光客人潮不斷,生意非常活絡;各式各樣海鮮及魚子醬令人垂涎不已,有人一時忍不住嘴饞,就地吃起帝王蟹喝起啤酒來了呢!市區有座佛洛伊恩山(Floyen),可搭吊纜車約六分鐘抵達山頂,從那兒俯瞰素有「綠肺之城」的峽灣門戶─卑爾根市容;已有九百年歷史的世界遺產「布瑞金木屋群」(Bryggen)就在眼下,整齊而精緻地排列在港灣附近,還有停泊在港灣的兩艘巨型郵輪也非常的醒目。

下午從哈丹格峽灣中段搭渡輪橫渡到對岸,繼續向蓋羅(Geilo)邁進,中途約有四十分鐘奔馳在海拔1200公尺的高
原公路上。只見廣大的高原一望無際,到處可見一些積雪尚未融化,偶有幾個積水成塘或小湖;高原上寸草不生片樹不長,只見一些苔癬植物零星散佈水塘邊。高原公路來回各一線道,道路兩旁每隔三十公尺就對立插著約2.5公尺高木柱,除了冬天下大雪時可目視積雪厚度外,主要是在一片厚厚白雪覆蓋的高原上標示出公路的範圍,避免車子開出公路陷入低窪地而回不來。在高原上遠眺四周遠方皚皚白雪的山頭,感覺好像彼此一般高,心胸不禁湧起一股高高在上的美好感受,總覺得似乎離上帝比較近一些,禱告時或許上帝聽得比較清楚吧?! 


從蓋羅(Geilo)到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雖然只有241公里,走的是限速六十公里的山間道路,因此開了四小時才抵達。首先參觀市政廳,裡面有一座聚會廳四周全是手繪的巨大圖畫,格局大小如同斯德哥爾摩的藍廳;每年十二月十日頒發諾貝爾和平獎典禮就是在這兒舉行。接著來到維格蘭雕刻公園,整座公園占地三十二萬平方公尺,園內的212座雕像是挪威雕像家奧斯塔夫維格蘭(Austav Vigeland)的畢生心血。以人生為主題,分成四大主要展示區:(1)生命之橋─橋長100米約20米寬,兩側欄柱共有58座男女小孩表情不一的青銅雕像。(2)生命之泉─由六位老中青三代合扛著大水盆,周遭四個角落各有五棵生命之樹,分別攀附有從小孩→青少年→結婚生子→老年時期,不同階段的人體雕像。(3)生命之柱─高17米,從下到頂上纏繞121人,代表生命延續的步伐節奏。四周還圍繞36組的男女對應的花崗石雕像。(4)生命之環─由三對男女連接交互抱著構成一個完美的環,代表生命的圓滿。因為園內雕刻都以裸體呈現,因此也被人們叫做人體公園。 

卑爾根900年木造屋

峽灣美景
卑爾根魚市場
(四)丹麥(Denmark)
全國領土包括日德蘭半島、西蘭島、菲英島及四百多小島,面積43,094平方公里,人口五百多萬人。
從奧斯陸搭乘DFDS 所屬豪華渡輪m/v”Pearl Seaways”(40,093 tons)16:45Hr p.m.啟航,航行十七小時,隔天09:45Hr a.m. 抵達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該城座落於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俄勒海峽相望〈目視都可瞧見對岸的建築〉,俄勒海峽大橋在2000年完工後,兩個城市皆可透過車輛和火車交通往來。哥本哈根最有特色的景點是腓特烈堡(Frederiksborg),又叫水晶宮;十六世紀時是一塊私人莊園,十七世紀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花了二十年,將城堡修成荷蘭風格的文藝復興建築;十八世紀時克里斯蒂安六世建造了一座新的行宮,而將腓特烈堡闢為皇家博物館,十九世紀改為國家歷史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堡內分隔有84廳,包括貴族用餐的玫瑰廳,古
色古香的禮拜堂,各種繪畫,古典傢俱,丹麥最重要的人物肖像,裝飾藝術的傑出作品,有歷史意義的大幅油畫、、等等,還有綺麗的宴會大廳,雕樑畫棟的房間和造景獨特的庭院,讓你陶醉在古代皇家貴族的生活環境之餘,不由得產生一些遐想。 


傍晚時分可以到北歐最大的主題樂園─提佛利遊樂場(Tivoli),它的創建者Carstensen 藉由說服國王克里斯蒂安八世「當人民自娛自樂時
,他會不去考慮政治」,而獲得創建提佛利的五年特許狀。園內有夢幻般東方式的建築物,美麗迷人的花圃及奇花異草,劇場,音樂台,餐廳,咖啡館等;木質的過山車,世界最高的旋轉木馬(80米高)及其他遊樂設施。仲夏夜晚若能到此邊用晚餐或喝咖啡,邊欣賞歌唱表演,的確是很浪漫有趣的休閒活動。 

丹麥著名的美人魚雕像座落於哥本哈根邱吉爾公園(Churchill Park)的港口岩石上,是觀光客必遊的著名景點之一;它是在1912年丹麥雕塑家愛德華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據安徒生童話並以妻子Eline Eriksen 為藍本,雕塑了這尊美人魚。高度只有1.25公尺,重175
斤。2010年小美人魚銅像首次遠渡重洋,在上海世博丹麥館現身,讓許多遊客趨之若鶩,讚嘆不已。接著來到連接新港的運河邊,一面欣賞兩側色彩繽紛的房舍及裝飾各種鮮豔花朵的露天咖啡座,一面尋訪一代文學家安徒生的故居並拍照留念。隨後整理行囊,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前往機場,搭機經赫爾辛基和香港轉機飛返美麗的故鄉─台灣。

 

哥本哈根街景
安徒生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