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家庭教育有感


中國人或羨慕或諷刺地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比較正面的說法是「虎父無犬子」;西洋人也有類似「Like father like son」的說詞;台灣人則是語帶戲謔幽默地說「歹竹出好筍」。這些說法除了某種程度表達了先天遺傳基因的影響外,更顯現了後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孩子。 

全球通信產業龍頭─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出身貴州貧寒家庭,家中有七個兄弟姐妹;身為老大的任正非從小就學會要與父母一同扛起責任。高中時遇到中國大饑荒,全家人靠挖野草根煮來充飢;偶而有一個饅頭,父母親也會切成九等份,每人只有一口,為的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活下去。父母更將糧食存在一個個瓦罐中,實行嚴格分飯制,保証人人都能活下來。就因為秉持父母嚴明家教「要活,大家一起活」的憂患意識,以及堅持「利益分享」的原則;華為沒有上市,而是將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只擁有1.4%的股權。將公司的利益與員工的個人利益緊緊綁在一起。“肯給”養出最拼團隊,讓華為在短短26年間,從創業時的人民幣2萬元,拼出年營收達到349億美元。另外,為了避免公司元老級員工因為已經賺夠退休的錢,而造成一批阻礙公司成長的“沉澱層”;華為分別在1996年與2007年,由董事長孫亞芳及任正非本人各發起了一次「集體辭職」的大運動,兩次涉及的人數都將近七千人。為了拼活化,兩次新陳代謝後,辭職再回任的比率甚至高達九成九。像華為這樣,在順風時會想要大刀闊斧的變化,全世界的大企業都很罕見。這些要歸因於幼時的家庭環境與教育,讓任正非隨時充滿危機感。表現在事業經營上,一方面對成功懷抱巨大的飢餓感,一方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隨時充滿警戒;難怪時代雜誌稱他是「所有電信產業巨頭最危險的競爭對手」! 

傳統觀念的家庭教育都是由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少數基於現實生活因素由祖父母隔代教養。然而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各種資訊的豐富與容易取得;現代新觀念的家庭教育則是由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彼此之間相互的影響與教育。作為父母者除了展現優良的身教和言教外,也要懂得向孩子學習,孩子對新科技的吸收、時尚的品味以及藝術的敏感度可能都要遠遠超過我們這一代,如果我們能謙虛地向他們學習,不但可以讓自己成長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也是一種好的家庭教育與互動呢! 

常聽到有些父母埋怨說:「我們對孩子的愛比海深,可是孩子卻視為理所當然,不懂得主動幫忙家事,有好東西也不會拿出來回饋父母呢?」其實,孩子從小每當向你表達愛意時,經常不經意地被你的愛拒絕了。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他們五歲的兒子正津津有味地啃著巧克力,他媽媽為了展現小孩的乖巧,故意逗他折一塊給媽媽吃;兒子因為愛媽媽就很慷慨地折一塊給媽媽。做母親的拿起來聞了一下說:「好乖!小寶自己吃!」就這麼不經意地拒絕了孩子的愛。也許就因為這充滿愛的拒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重演,造成孩子的錯覺,最終遏制了孩子愛的萌動,讓孩子習慣著被愛,卻忽略了或甚至不知道該怎樣去愛別人。 

以下的這則故事教導我們,遇到家庭困境時該怎麼教育孩子:有兩個學生一位姓張另一位姓鄧,他們的父母因景氣不佳被公司資遣了。張同學的父母轉行做小生意,每日早出晚歸,生活雖然有些勞累與酸楚,他們從不在孩子面前傾訴生活的失落與委屈,也不讓孩子幫忙家事,甚至如以往般充分滿足孩子零用錢與吃穿的要求。於是乎,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感受不到父母的苦楚與無奈,除了照樣吃好的穿好的,甚至迷上網咖及電動遊戲,功課一落千丈,父母失望極了。另外一位鄧同學從小就很懂事,父母遇到什麼困難也會對他說,並請他多少幫忙一些。這一次遭受資遣後,父母好不容易找到倉庫管理員的工作,時常要輪值夜班,可是家裡還有一位行動不便的奶奶需要人照料,想到這心頭實在苦惱。父母幾番思考商量之後,決定將實情告訴孩子,希望共同研究出一套生活方式,既能輪值照顧奶奶,又不影響孩子的功課與學習。孩子也很爭氣,不僅把奶奶照顧得挺好,功課也不落人後,甚至扛起住家環境的清潔工作。 

心理學家馬斯洛強調“完美的人性”,認為自我實現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發展關係很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發展如遇到障礙,失去愛及安全感,長大後就很難向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們的家庭教育必須牢記“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教導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學習並磨練愛的能力,藉此體驗情感滿足的愉悅。當然,做父母的更要學會向孩子索取愛,提醒孩子告訴他們,父母也需要他們的愛與照顧。如此一來,孩子作為家庭成員的地位獲得尊重;大家共同承當並克服生活的艱苦,也共同分享快樂幸福的家庭生活。 

最後,筆者建議或許把握下列幾個原則可以幫助培育孩子健康的人格:

1)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從完全不會到逐步學會,在過程中慢慢感受到勞動的樂趣,以及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與認可和讚許,使孩子產生自信,逐漸發揮自己的潛力,發展自己的人生。像我的小孩在小學一年級時,就會做早餐給我吃(當時我太太在美國進修);這種獨立自主的個性,對於他長大後出國留學生活及打工幫助很大。
2)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對於他們好奇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去想,尋求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替他們解決問題。
3)      營造共同的興趣以及溝通的情境:我們夫妻倆都很喜歡閱讀,我們在居家的環境會有一個全家一起使用的書房,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買了許多兒童叢書及百科全書,小孩在耳濡目染下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自然而然地也增加了彼此溝通及分享的機會;也因此在我們家和樂融融,沒有代溝及溝通的困擾。
4)      支持孩子,協助孩子消除自卑感: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因一再地遭受挫折而缺乏信心,因而產生自卑感,常會使自己陷入沮喪,孤僻,悲觀等消極的心理狀態中難以自拔。作為家長,要注意並善於發掘孩子的優點和點滴的進步,並不時地給予肯定和稱許;千萬不要貶低孩子的才能,或隨便說出“沒有出息”之類的評語。要讓孩子明白在這世界上天才只是少數,何況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採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只要努力付出就會有收穫;如此適度地引導並滿足孩子表現自己特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