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窮得只剩下錢

王陽明牧師以其深厚的學養與觀察力,加上豐富的生活歷練以及對人性透徹的剖析,寫出「窮得只剩下錢」一書,從現實人生切入,探討人存在的終極意義是什麼?將人生分成兩條路:一條是生活的路,另一條是生命的路。生活的路追求食衣住行的享受與功名富貴,生命的路追求平安喜樂與永恆的歸宿。無巧不巧,陳致中於2008年底前往土城看守所探望父親陳水扁時,順手攜帶這本書為父親解悶打氣,不意引起記者關注。對照前第一家庭的理財手法與生活現況,記者的報導既傳神又諷刺,真是神來之筆;引發民眾紛紛搶購這本書,造成一時洛陽紙貴的盛況。「窮得只剩下錢」這句話立刻成為茶餘飯後反諷的流行語,令人拍案叫絕。

我有一位遠房親戚,因為是么兒的緣故,從小倍受父母溺愛,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在自家的南北乾貨店及麵包廠幫忙。沒幾年父母透過媒妁之言幫他討了一房媳婦,自從兩個小孩出生後,他變得不喜歡待在家裡,經常出外釣魚數日不返家,回到家裡不是睡覺就是喝酒。為此夫妻經常爭吵不斷,最後老婆受不了這樣的婚姻生活仰藥輕生了。後來他的父母相繼往生,他順勢結束家裡的生意,並且和建商協議都市更新,將數百坪的店拆了,改建為高樓大廈,自己也分得三層樓房出租給別人開店及辦公用;因為地處市內鬧區,聽說每月房租收入有幾十萬元呢。按理說,他應該可以過著很舒服的日子了,但事實卻不然。他不僅不懂得如何享受物質生活,且生性猜忌多疑,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談得來的朋友,精神生活相當貧乏。

有一次,我們到他新買的天母庭園別墅去探望他,一進門,雜草叢生的庭園及散落四處的啤酒飲料罐,讓我們驚訝不已。還好通往屋子和魚池鋪有石板地磚不致影響走路;趨近魚池一探,幾條鯉魚不時冒出水面吐氣;似乎不奈長期死寂髒亂的氛圍,難得有人來,興奮得猛冒出水面打招呼呢?進入屋內,一股沉悶帶點兒尿騷味的空氣飄盪室內。主客落座前,我先打開幾扇窗戶通通風,只見他也急忙拿塊抹布,將蒙上灰塵的桌椅簡單地擦拭一番。寒暄一陣子,才知他老兄個性孤僻,雖然年過七十,但兩個兒子都不和他住,他不喜歡請佣人在家幫忙,房間也不願意外人清潔,擔心有貴重小東西被偷竊,只雇用一位老媽子每天中午幫他煮好午晚兩餐,順便將前一天用過的餐具洗乾淨,自己又懶得動手,久久才隨意清理一下;兒子建議他增添居家設備或購買市區住宅以便就近照顧,他總懷疑子女想騙他的錢,搞得親情變淡,子女每月只來探望一次。終其一生,擁有萬貫家財卻不知如何運用,連自我享受都談不上,真是名符其實的“窮得只剩下錢”啊!

相較於上述的故事,印度有一部電影片名(Amal)中文譯名也是〈窮得只剩下錢〉,卻是完全由不同的角度切入。劇情藉由三位主要角色的互動交叉形成,簡單感人,尤其男女主角阿默與普嘉讓我們看到無私奉獻的情懷,當他們為別人努力付出的時候,其過程是開心的,內心是富足快樂的。至於億萬富翁賈蘭卻是過著“窮得只剩下錢”不快樂的生活呢!摘要分析如下:
(1)    主角阿默是一個工作勤奮卻甘於平淡且非常善良的嘟嘟車司機;為了營救一位被車撞傷的孤苦無依小女孩,自願為她籌措巨額手術費,甚至不惜將父親留給他的謀生工具嘟嘟車賣掉,到郵局當清潔工;每天還抽空去醫院幫小女孩打氣加油!
(2)    普嘉是個精明能幹的女生,為了賺錢汲汲營營;每天固定搭乘阿默的車上下班。當她知道阿默因為一番愛心而變賣謀生工具後,特地伸出援手拿出多年積蓄,又怕阿默不肯接受,就用「嫁妝」為名購買一只新的化油器,讓他修好一台中古嘟嘟車,重新營業。在那瞬間普嘉除了秀出愛意,也等於表明將自己許配給了阿默了。
(3)    賈蘭是一個生性多疑的億萬富翁;面對兒子不肖沉迷玩樂與豪賭,令他感到失望難過;面對社會道德敗壞人心險惡,讓他對人性充滿猜忌。於是經常裝扮成滿口牢騷類似遊民模樣,以一種測試的方式到處去試探人性;故意點錯東西然後藉機吵架,希望藉著挑剔取鬧的方式尋找世上是否還有誠實善良的人?這一天他搭上了阿默的車,同樣地多方無理地挑剔,但阿默不僅沒生氣仍然以禮相待,更關心老翁的健康問題;即使老翁多給他車錢,阿默仍堅持不多收一文錢。老翁很高興也很欣慰找到他想找的人,幾個月後在他臨終前,更改了遺囑,將億萬家產全部遺贈給阿默。

從阿默的熱心工作誠實無欺以及無私的愛心作為,讓我聯想到台東賣菜婦人陳樹菊女士,就是這樣樂天知命,又懂得為他人奉獻的人;一輩子努力工作並且用心實踐捐款助人的諾言,發揮金錢的效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價值,誠如她自己所說的「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更印證了印度詩人泰戈爾在他詩句中的名言:「生命因為付出愛,而更為富足」。當今多元社會多數人汲汲營營追求“名利”,忙著引頸向錢看的時候,還是有極少數人願意付出不求回報,只為追求心靈的富足與安樂

有些富人物質生活奢華,內心卻空虛惶然,時常抑鬱苦悶;又擔心子孫不肖縱情聲色,敗壞家產和門風,因此經常睡不安枕。反之,有些窮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得不多只求心安理得,內心恬靜充滿感恩愉悅,經常一覺安睡到天明。當我們從新聞上、耳語間聽到或看到一些「特權人士」將資產轉移海外的同時,卻也見到一些外國超級富豪像比爾蓋茲、巴菲特以及免稅店創辦人查克費尼(Chuck Feeney)都不停地捐出鉅款作為慈善用途;尤其查克費尼在過去三十年已捐出六十幾億美金,自己私人財產只保留約兩百萬美元。這樣的終極“付出”,讓他從處處要人保護無自由的億萬富翁,轉為享受心情輕鬆快樂知足的平凡人。

追求財富並不是罪惡,財富某種程度也可以帶給我們一時的快樂;然而,人性不知足的“患得”以及害怕失去的“患失”,很容易將我們陷入「窮得只剩下錢」的困境,這時候還有什麼幸福快樂可言呢?聖經告誡我們:「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最後,我願以蘇格拉底的智慧名言「知足是天賦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窮。」,與大家共勉之!